快點來登入喔~!!
《張承志新散文:鮮花的廢墟》自由的街巷(1)
(1)那個老外瞪圓了眼,好像我的摩洛哥日程是缺心眼兒和變態。「你不去菲斯?你沒聽說過菲斯?那麼你為什麼要去摩洛哥?」但不管她怎麼瞪眼,我雖慚愧也只能坦白地再說一遍:「哪裏是菲斯?我真的不知道。」如今回想著,自己在啞笑搖頭之外,依然琢磨不出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實在不容易。菲斯?中國人誰都知道,既便是摩洛哥,大概我們也頂多在中學的世界地理課上聽老師念到過一次。或者聽相聲演員的順口溜裡念叨過。它是不毛之地還是富比英美,它是白人還是黑兄弟——我們中國人一概不知。仗著一部美國電影,不少人耳際有了一個「卡薩布蘭卡」的曲子在繚繞;但情迷卡薩布蘭卡並不意味著知道摩洛哥在哪兒,更何況莫名其妙的菲斯。我沒有這個雄心。除非改造中國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否則沒辦法講清楚菲斯。誰能在一篇小文裡,既有大西洋地中海的形勢,又有羅馬帝國和阿拉伯的歷史;既有情調濃烈的生活,又有它在民族之林中的位置?這事還是留待未來。有趣的是,當我將信將疑地,把路線改向菲斯,並且真地去那兒轉了一圈兒回來以後——我幾乎馬上就盼著再去一趟。雖然面紗仍然對我遮著,我對它的了解和老外朋友瞪眼時差太多——但我已經被它迷往。它如一塊有魔法的磁石,吸引著人心想念它。身體沒有向它靠近是由於國界的障礙;靈魂因為響往神秘和美,所以控制不住地傾倒於它。(2)頂多說說這城市給人的感覺。不,也許我的意思是說說建築。也不,我是想說說那些魔法建築組合以後的外觀,它們的平面佈局。還不,我像一切淺薄的遊客一樣,只是被它那錯綜無限、百徊千轉的天方小巷弄得迷迷糊糊,像吃了蒙幻葯,像醉在那攝人的阿拉伯情調裡。我被憑空扔進了深淵。阿拉伯的平頂屋彼此拚砌嵌擠,那真是「櫛次鱗比」,夾縫處自然出現了一條小巷,又一條小巷。我的眼睛因為目不遐接疼痛了;蜿蜒變幻的小巷兩側,每一個洞開著望著我的都是鋪子。每一棟小屋小樓,每一個門面窗口,都是鋪子,鋪子,鋪子。奪人眼目般閃爍的是金碧輝煌的鑲嵌細工。緊排其次的是掛滿四壁的彩畫陶盤。爐火旺處香氣四溢的不知是什麼佳肴小吃,還有香料、毛皮、綢緞、富士膠捲、經書、木器、摩洛哥袍子、麥當勞、鐵器、染坊、銀行支店、小學校、經學院、清真寺、美麗的雙眼皮大眼睛、沿單行線踱步的毛驢、瞟著你的銀髯老匠人、三兩交談的阿拉伯姑娘、不可思議地在小巷裏飛奔穿梭的下了課的兒童——唉,世間的眾生萬物,都在這無法辯認更何從記住的、糾纏疊加恰好如文字所謂「一團亂麻」的密巷小街之中,像河水分流注進了無數的溝渠,喧囂著,流動著,生機蓬勃地活著……我被這流水般的巷子沖涮裹脅,順流而下,僅一會兒功夫便完全迷失了方向。我的腦海是白茫茫的,不會思想,只會興奮。這麼奇妙,這麼不可理喻!要知道這不是一小塊殘留的老城區,整個菲斯古都原色原形式地維持著這種中世紀風貌。來前知道了它是世界文明遺產之一;但我沒有想到,這處文明遺產不像中國那些已經徹底變成「遺產」的名勝古跡——菲斯舊城包括人們今天熙熙攘攘的生活本身,都一同被列入人類文明的奇觀,被列入保護的名單之內。領路的摩洛哥青年(幸虧有這麼一個朋友!他是木匠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對我的興奮表示滿意,但他強調說:「要知道最不可思議的是:舊城在今天仍然是商業中心。」我跟著他一拐彎,又進入一個七八條小巷匯聚的芝麻大小的廣場。眩目的銅器在燈光下晃閃著,飛竄的小孩背上的書包在一掀一掀。鋪子,鋪子,鋪子,只有你的筋疲力盡兩腿酸麻,沒有巷子的盡頭和店鋪的結束。我累壞了,一屁股坐在一個蜜餞甜食店的門口,勾勾地盯著玻璃櫃裡那些讓人饞涎欲滴的東西。「這是五百個喀什噶爾的總和,」我對木匠博物館的朋友說,「休息,休息一會兒。」他關心地問我:「或者就不再多走了,我們隻去稍微看看古代染坊?」(3)我在極度的亢奮和感嘆中,竭力掙扎著恢復思索。不,這不是那種「景點」看罷就可以離開的城市。菲斯用它腹中秘藏的全幅天方夜譚,給來客施魔法,使人在享受和滿意中昏昏欲睡。隻想住下不走。這是一座使人喜歡得盼想在此安家的城市。為什麼呢?東京那麼繁華如花,我在滯留中卻心無寧日。哪怕我那麼欣賞它似文化似宗教的美,哪怕我行走人群如魚在水沒有語言障礙和不便,我依然心不能安。欣賞敬遠之後,終於作別了它。而菲斯這樣的小城卻朝我響著一個訊號,像一個撩撥的樂句。我的心動了;我壓抑著自己渴望投入音樂的**,我竭力不去想若是自己採納了如此生活方式會怎麼樣。瞧,又來到一所麥德萊斯——經學院。標誌牌上寫著它建於伊歷245年,那時中國正在盛唐。建築已是珍品,而珍品又這樣密集——我還是無法驅走心中驚異的感覺;怎麼可能呢?這樣的生活方式!人同時置身於歷史和現代,同時居住在文物古建和陋室泥屋,同時體驗著夢境和真實?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