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鬥鎧》鬥鎧外篇 江都夢(四)上
()仁興帝許諾要賜給孟聚一座侯爵府邸,但這府邸畢竟還沒賜下呢。蘇墨虞本來還想請示仁興帝,該把孟聚這位貴賓安排在哪裏,沒想到皇帝高興了就一頭喝倒了,丟下兩人面面相覷、不知所措。

兩人互相攙扶著一路下山,但還沒到山腳下呢,身後傳來了叫喚聲:「孟將軍,蘇學士,請留步片刻。」

倆人回身望去,暮se中,一個長身玉立的青年正從山路上向他們快步走近來,那青年卻是見過的,正是今ri與孟聚一同用禦宴、伴隨在仁興帝身邊那位「老五」,後來仁興帝稱他為博陽侯世子的人物。

雖然喝了酒,蘇墨虞還是保持著清醒,他晃著身子行禮道:「徐公子,呃,好久不見了。今天在禦前,不便見禮,學生多有失禮了。」

徐世子昂頭哈哈一笑,他走過來,拍著蘇墨虞的肩頭:「蘇學士恁客氣了,你去北國半年,我還想著,那邊的風沙能磨掉你一點酸氣,沒想到回來一看,呵,蘇學士你又白又胖,愣是比出發前的氣se還好,說來還是要感謝孟將軍把你招待得好啊!」..

沒等蘇墨虞答話,博陽侯世子已對孟聚說話:「孟將軍,久仰大名了。說來不怕您笑話,我自小喜歡cao刀舞戈,喜歡行伍兵事,可惜卻沒有投軍的機會。咱最佩服的就是象孟將軍您這樣馳騁沙場的名將了,聽了將軍打金城的戰績,我就一直在琢磨著啊,這位能以一當千的猛人吶,那該是怎樣的好漢?沒想到今ri見了真人,卻真把我驚呆了,孟將軍。你比咱翰林院的書生還清秀啊!

孟將軍。我仰慕閣下已久。今兒終於得見真人了,啥也別說了,二位哪都別去了,倘不嫌棄。就到寒舍喝上兩杯。」

碰上這麼一位自來熟,孟聚微微驚訝。蘇墨虞客氣地說:「徐公子盛情好意,孟將軍和學生都甚是感激。只是孟將軍剛到江都,連落腳地都沒著落呢。實在不得空閑。來ri方長,不急一時,我們改ri再到府上拜訪……」

沒等蘇墨虞把推辭的話說完,博陽侯世子已經笑道:「蘇學士還是忒把細了。莫擔心,孟將軍暫居寒舍,這也是陛下的意思今天宴後,陛下已經跟我吩咐了這事,說孟將軍初到江都,賜府一時沒下來,可以暫居寒舍一些時ri。也好避開那些俗人的叨擾。」

孟聚和蘇墨虞都恍然今天宴後,仁興帝召這位博陽侯世子近前嘀嘀咕咕說了幾句。沒想到是這件事。既然是仁興帝的安排,那就不便推辭了,孟聚拱手行禮道:「如此,孟某就要多多叨擾世子了。」

「哎,孟將軍不必客氣。你能來,那是我的榮幸才是!寒舍能得將軍名將入住蘇學士,那句話該是怎麼說的哦,蓬蓽生輝!」

既然仁興帝已安排了新的接待人,蘇墨虞終於得以從這個任務裡得到解脫。離家半年,他亦是歸心似箭,和孟聚道別之後,他就興沖沖地上了自家的馬車回城了。而孟聚則上了那位博陽侯世子的馬車,由他陪著一同回府。

博陽侯世子是個很健談的人,上了馬車,他就自己打開了話匣子,自我介紹說姓徐,叫徐彥,在族中排行老五,平時喜歡的就是舞刀動槍的,最愛的是運籌帷幄的兵事,最佩服的是那些威風凜凜、馳騁沙場的武將,唯一可惜的是家中老爺子不同意,不然他早就投軍了。

這位博陽侯世子對孟聚的沙場經歷感興趣,問了孟聚很多很多軍事問題,譬如步軍兵馬一天能走多少裡地、安營歇寨的注意事項、鬥鎧與步兵的搭配組合戰術等問題。

博陽侯世子尤其對孟聚經歷那場金城戰役感興趣,還從馬車裏的櫃子裏找出了一份白紙,請求孟聚給他畫出金城戰役中雙方兵馬的運動示意圖。他很崇敬地請問孟聚,這一仗,戰前孟聚是如何籌劃準備的?

結果弄得孟聚奇窘無比那一夜,先是金吾衛被偷襲,接著是自家的兵馬又偷襲了邊軍的伏兵,接著就是雙方亂戰一場,打得昏天地暗,最後自己的兵馬追擊邊軍殘部糊裏糊塗地追到了金城邊上,最後偷城得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這只能說孟聚的運氣好到爆棚,跟運籌帷幄半點關係沒有。

好在眼前這位半調子軍迷明顯不是行家,所以孟聚倒也不怕露餡,他鼓起腮幫子狂吹一通,說自己是如何料敵機先,與統軍將領軒文科、監軍內侍馬貴等一眾愚蠢的同僚鬥爭,力排眾議定下了全盤的周密戰略,為最終的大勝奠定了基礎。當然,不相信自己英明決策的軒文科等愚蠢同僚們,最終只能落得個損兵折將的慘敗下場這番說法破綻百出,但拿來糊弄少經軍旅的毛頭小子卻已是足夠了,只見徐彥聽得如癡如醉,望孟聚的眼神那簡直是五體投地。

隨著孟聚一路胡吹,車聲轆轆,馬車已進了江都城門。從窗戶裡望出去,暮se深沉,城市和建築都陷入了深沉的夜se中,遠處高樓鏨簷的宮闕輪廓在深紅se的霞光中隱現。孟聚注意到,江都的佛廟很多,遠遠近近,到處都可見佛寺的飛簷和鐘樓。

天se入黑,但街道並不漆黑,街道兩邊的店鋪、酒樓紛紛掛出了燈籠和彩燈招牌,那五花八門的彩燈一盞接著一盞,一直延伸到長街的盡頭。長街上人流稠密,人聲喧囂,馬車不時被行人和貨郎阻礙,不得不緩緩前進。

看著孟聚留意窗外的街景,博陽侯世子徐彥笑說:「孟將軍初至江都,道上風塵僕僕,今晚我們暫就不安排宴席。待將軍安頓下來了,在下倒願做個嚮導,帶將軍見識一番咳咳,江都的風土人情才好!」

說到「風土人情」幾個字時候,博陽侯世子加重了讀音,臉上帶著曖昧的笑意,那表情,分明在說「你懂的」果然不管古今中外,男人之間說起風月韻事,那是拉近彼此關係的不二竅門了。

孟決頭一笑:「久聞江南秦淮風月久矣,吾心亦是久仰。只是初至江南,不得門檻而入。若能得世子引路,固所願也,不敢請矣。」對於青樓風月之類,孟聚在北國也見識過一些,他對此並不抗拒,但也不沉迷。但到了江南,孟聚明白,自己必須要沉迷了自己不是讀書人士大夫出身,不用講究清規戒律和名聲。如果一個軍漢出身的武將嚴謹自律,對酒se錢財一絲不沾的話,這只會讓南朝君臣把自己當成異類,甚至還會覺得自己「心懷異志,所圖甚大」,那時自己就會很不妙了。

見孟聚並不假道學,直截就點明「風月」,博陽侯世子十分高興,他興緻勃勃地向孟聚介紹起江都各家酒樓ji院,各家當紅的藝ji和紅牌。他拍著胸膛向孟聚保證,江都的各家青樓和酒台,沒有哪家是他不熟悉。無論孟聚要點哪位當紅的藝ji,自己都能幫他遂了心願。

孟聚笑著道謝,心中卻是生出了寂寥:難道,自己的後半生就要在這樣的風花酒月中度過了嗎?

馬車在江都城裏走了約莫小半個時辰,轉過了四五條街道,終於在一條深深的巷子裏停下來。當馬車停下時,一群傭僕已湧了上來,迎接歸來的車子。

孟聚下了車,四處打量,博陽侯府的建築頗見氣派,整條巷子裏只有他家一個門口,高聳的簷壁,朱紅se的大門,四盞高高懸掛的大紅燈籠,門口壁立著兩排迎接的家丁和護院,家丁們一個個隊列整齊,站得筆直,器宇軒昂。

看到他的目光,徐彥得意地說:「孟將軍,我以軍法治家,平時都是以軍中紀律來cao練家中傭僕的。將軍看著,這規矩可還過得去?」

碰上這個中二期的青年,孟聚真是沒力氣說話了弄幾個健壯家丁在門口站崗就敢說自己是以軍法治家了?你不妨先看過葉家再說。

孟聚笑著點頭:「很好,府上諸位都很jing神,看這jing神和氣勢,比我東平軍中的jing銳鎧鬥士還強上兩分對了,不知令尊博陽侯和令堂可在府中?初次登門,我該拜訪老人家的。」

「呵呵,我父出征淮北,現在不在家中。我母亦是回了外家省親,現在,家中就是由我自個做主了,所以將軍在家中盡可自便的。」

「啊,侯爺出征在外了?敢問侯爺在軍中擔任何職?」

「勞動將軍垂詢,家父徐諱本昌在江都禁軍任職,任統軍左都督。此番出征淮北,家父擔任北伐淮北行營殿軍檢校兼徐淮路統軍都督,專司徐、淮路經略。」

「原來是將門虎子,難怪世子氣勢如此了得。」

~~~~~~~~~~~~~~~~~~~~~~~~~~~~~~~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