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漢騎》第237章 故技重施
有耿仲明這種想法的可不止一個個耿仲明,實際上,整個山東,都將目光放在登州,放在登州身上,若是以前還沒有反應過來,但是此刻卻已經反應過來,朝廷對付叛軍,不僅僅是趕鴨子,也不僅僅是一個兩邊夾擊,將叛軍消滅在叛軍之下,而是要連帶著李信一起留在山東大地。一時間民間褒貶不一,朝廷中的太監陣營、東林黨人乃是文士集團內部的各個團體都失聲了,等待著山東局勢的變化。

「高公公,你這個計策可是高明至極啊!下官佩服的很。」朝廷援軍大營中,高起潛、朱大典一一就坐,甚至逃到寧海的劉宇烈等人也都紛紛前來。那劉宇烈言語中儘是阿諛之詞。

「你們知道李信為什麼要死守登州,不放走孔有德和耿仲明等人嗎?」高起潛忽然得意的說道。

「公公知道?」眾人聞言面色一動,下面的楊禦蕃忍不住問道。

「呵呵,咱家愚笨哪裏知道?只是朱大人告訴咱家說孔有德此人有投靠建奴的心思,此人曾今在孫元化的麾下,主管練兵,他手下的兵馬能操作火炮,這樣的人一旦投靠了建奴,就是他李信最大的敵人。」高起潛冷笑道:「諸位莫非以為李信此人真的是忠君愛國不成?此人若真的忠君愛國,這個時候早就來拜見我等了,吳少將軍來到登州,他不但沒有去拜見,更是將朝廷的兵馬拒之門外,這樣的人豈是朝廷的忠臣,諸位,此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自己。這樣的不忠不義之人,諸位面對的時候,可不能同情他。」

「尊公公號令。」眾人紛紛站起神來,大聲的說道。這個時候眾人也知道,無論李信是什麼理由擋住孔有德,是什麼理由不讓吳三桂進城都已經無所謂了,關鍵是朝廷要剷除李信,有了這一點,什麼理由都是次要的。眾人這個時候也只能是取李信人頭為戰功了,至於此事日後會不會被人說道,那也是朝廷中那些大員們的事情。

「哼哼,李信,咱家可是給你預備了一份厚禮,不知道你現在可收到了。」高起潛望著遠處的登州城,胖墩墩的面容上露出一絲陰沉來。

「主公,孫將軍求見。」

登州城內,李信正在盤算著該不該按照張武給予的建議來時候,外面傳來親兵的聲音,卻見遠處孫應龍低著頭,站在滴水簷下。

「快請進來。」李信有些好奇的望著孫應龍,往日的他可不是現在這個模樣,這府衙雖然也是重地,孫應龍也不是外人,今日倒是有些客氣了。

「末將拜見將軍。」那孫應龍朝李信行了一禮,神情中掩藏不住的是尷尬神色。

「將軍何故如此?」李信心中有一絲不妙來。

「末將是來向將軍辭行來的。」孫應龍低著頭說道:「黃龍總兵傳來命令,讓我水師立刻啟程,回皮島。末將不敢不奉命,所以向將軍辭行。」

「孫將軍,可是朝廷給了將軍壓力?」宋獻策見李信面色陰沉,趕緊問道。

孫應龍用感激的眼神望著宋獻策一眼,趕緊解釋道:「聽說朝廷有天使到達皮島,讓黃總兵下命令的,前來傳令的弟兄們說,那天使來的時候還帶了執法隊來了。黃將軍雖然有些阻止,但是對方卻是大權在握,就是黃總兵也沒有辦法,弟兄們的家眷都掌握在他們手上,末將也沒有任何的辦法,還請將軍恕罪。」

「哎!既然如此,我李信也不能阻攔將軍。」李信卻站起身來,深深的嘆了口氣,說道:「我李信能佔據登州,也是有將軍之功,將軍既然要走,我李信當親自送送弟兄。」

「將軍不可。」孫應龍聲音有些哽咽,拱手說道:「眼下雖然登州城還沒有被圍困,可是高起潛此人打仗不行,但是心狠手辣。一旦知道將軍出城,必定會命令吳三桂騎兵阻攔。更重要的是,將軍,登州城還需要將軍。末將還聽說黃總兵原是想著親自去護衛將軍的援軍的,可惜的是現在不能成行了。」

「如此也好。」李信點了點頭,說道:「你可代我向弟兄們問好。」李信聞言拳頭捏的緊緊的,臉上卻露出笑容來,哈哈大笑。

「將軍保重。」孫應龍趕緊拱手說道。那李信揮了揮手,這才退了下去。

「主公,這個孫應龍太可恨了。」待孫應龍出了大廳之後,張武惡狠狠的說道:「待末將衝出去,將那孫應龍殺了,搶了他的水師再說。」說著就要衝出去。

「且慢。」宋獻策卻是面色一變,阻止張武,朝李信拱手說道:「將軍,孫將軍此來實際上是為將軍報信來的,還請將軍三思。」

「先生此話怎麼說?」李信倒是有些好奇的問道。

「孫應龍言語之中,不僅僅是提了皮島水師,更是提了朝廷中人,主公,屬下以為這是一個信號。」宋獻策摸著鬍鬚說道:「孫應龍實際是在說黃龍想投靠主公,只是被朝廷壓著,所以無可奈何之下,只能召回孫應龍。」

「是這樣的嗎?」李信有些不相信的看著張采一眼。他倒是沒有從這裏面看出什麼消息來。

「不錯,恐怕孫應龍正是這麼說的。」張采也點了點頭說道:「將軍可聽了孫應龍的最後一句話。那就是黃龍準備親自去迎接將軍的援軍。呵呵!實際上,孫將軍就是想在這裏面點名黃龍的態度。」

「不錯,張先生所言甚是。」宋獻策也不想讓張采表現在前,接著說道:「那個黃龍想投靠主公。」

「黃龍為一鎮總兵,焉能投靠我?」李信卻是不相信的搖搖頭說道:「我只要黃龍不會阻攔我援軍前來就行了,至於其他的事情,我李信倒是不在乎。哼哼,高起潛還真是厲害,上次在宣府被我欺負了,現在就迫不及待的來找我麻煩了。看來,這個孫應龍的離開,恐怕就是他的主意。還有朝廷,最近的朝廷可是失聲了。」

「他們巴不得能將主公圍困在登州。」宋獻策一臉的不屑之色。張采也點了點頭。

「原本還想著給朝廷留點臉面,或者說,給他留點元氣,如今看來,卻是沒有那個必要了。」李信嘆息道:「說實在的當初我也想著為朝廷效命的,可惜的是,眼下的朝廷卻不要我這樣的人存在,真是可惜了。」

「朝廷不要主公,那是主公的大幸。」宋獻策正容說道:「眼下的朝廷,雖然崇禎有一掃宇內的心思,但是自武宗之後,朝廷日益腐敗,現在已經腐爛到骨子裏去了,哪裏能承擔一統天下的重任,唯有主公這樣的雄主,才能外擋強敵,內平叛亂,還我中原一片太平。崇禎,他不行。」

「實際上,在大明這麼多的皇帝當中,我李信最佩服的就是太祖皇帝,太祖皇帝不過是一個和尚出身,可就是他舉義兵,驅逐韃虜,才有了漢人的立足之地。這麼多皇帝當中,最可憐的恐怕就是崇禎皇帝了,崇禎皇帝勤政,聽說晚上有的時候都隻睡一兩個時辰,吃的穿的都不如江南的那些富商們。可惜的是,這樣的皇帝不是生在武宗的時候,否則的話,這大明的歷史也要改寫了。這個時候的崇禎皇帝,手中無人,朝廷中大多是一些貪官汙吏,靠著這些人去治理天下,簡直就是一個笑話。」李信搖頭苦笑道:「加上崇禎皇帝剛愎自用,生性多疑,從來不相信別人,否則,這大明江山豈會如此,當年的袁崇煥,再到現在的我。哪個不是,他崇禎不出錯,我李信又豈會有這樣的機會?」

「此乃是天道變化,大明掌控中原兩百餘年,這個時候的大明已經是氣數已盡。就算沒有主公,屬下也認為大明也支撐不了多少時間了。」宋獻策則正容說道。

「大明,哎!」張采本就是一個智慧之人,以前在江南見到的都是繁華膏腴之地,雖然也有腐敗叢生,但是卻沒有像進入北方之後,見到多是兵災,他也曾跟隨李信的糧隊進入過山東內地,所見到的儘是一片蕭條,遠不能與江南想比較。他跟隨在李信身邊,不但見識了李信的為人,更是見到了朝廷的種種措施,原先心中的一些堅持也變了許多。

「宋先生,派人前往孔有德大營吧!」李信站起身來說道:「不要求他說什麼,我寫一封信給他就是了。」說著就取了一封信,隨便寫了幾句義正詞嚴的話語,然後筆鋒一轉,又說了一些勸降的話語來,順帶點出朝廷的陰謀,卻是在最後隨後圖謀了幾筆,想了想,又取了一張空白的信紙塞進信封之中,交給宋獻策。讓他隨便派個人傳出去就是了。

「將軍,此舉不會引起雙方的懷疑啊!」宋獻策就在旁邊,看了李信的書寫,感覺計策十分粗淺,忍不住說道。

「雙方若是以誠相待,就算裝的再像,他們也不會相互懷疑,可是若是彼此本來就不相信,我寫的破綻甚多,對方也會懷疑的。」李信滿不在乎的說道。兩人聽了李信這麼一說,思索了一下,也都點了點頭。命人去傳遞書信不提。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