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漢騎》第421章 看誰有耐心
「皇上是想?」范文程雙目一亮,驚訝的望著皇太極。

「這樣的機會不能放棄。」皇太極捏緊著拳頭,望著范文程說道:「這一次,可是一個絕佳的機會。李信和明朝大軍在一起廝殺的時候,李信的兵馬人數較少,肯定要盡數投入進去,或許會防守我們,但是明朝方向卻是不會防備我們的,他們只是會在錦州防備我們。」

「明朝雖然軍隊大部分都是在地方上,可是在京師還是有不少兵馬的,皇上這次要攻打北京城,恐怕沒那麼容易吧!」范文程以為皇太極又要進攻北京城,皺了皺眉頭,婉轉的勸說道。

「我合適說過要進攻北京城,北京城有禦林軍,崇禎這個人又是一個剛毅之主,想要攻下北京城還是很困難的,不過,北京城難打,宣府不難打啊!楊嗣昌精兵全出,宣府兵馬空虛,正好是進攻宣府的最佳時機,先生以為呢?」

「宣府乃是明朝重鎮,若是能攻克宣府,必定是京師震動,只是要通過李信的地盤,恐怕很難啊!」范文程也認為皇太極出了一個好主意,但是這宣府可不是喜峰口,距離雲中可是沒有多少路的。進攻宣府倒是沒有問題的,可是讓李信知道消息了,天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要知道,現在全軍上下對李信可還是沒有恢復信心的。

「李信是沒機會管到我們了,也不會知道的,就算他知道了,恐怕也會放我們過的。」皇太極想了想,說道:「楊嗣昌大軍來攻,若我是李信,就會將從宣府到雲中的牧民盡數遷移到漠北去,楊嗣昌的兵鋒是指向雲中的,只要避開這條道就沒有關係,不但能減少損失,而且還能減少資敵,讓楊嗣昌不能從牧民手中獲取更多的糧草,這樣方便李信的騎兵騷擾楊嗣昌的糧道。我也相信李信必定會這麼做的,宣府一帶恐怕已經沒有徵北軍的牧民了。先生若是不信,可以去看看。」

「皇上的意思是說,李信早就知道三路大軍圍攻了?」范文程這下就吃驚了。

「當年李信單騎南下中原,你認為他真的有那個本事嗎?若是沒有人暗中支持,打聽消息,李信能這麼安全的回到草原嗎?不要忘記了,當年的晉商是如何向我們傳遞消息的。眼下這些晉商們都歸順李信了,難道他就不知道利用。我相信,楊嗣昌的一舉一動,都是在李信的堅實之中。這也是讓我忌憚的地方。」皇太極冷哼哼的說道。

「這麼說,楊嗣昌這次是必敗無疑了?」范文程失神道。

「從他出主意的那一天,實際上他就已經敗了。」皇太極毫不猶豫的說道:「李信又豈是那麼好對付,那我們大金不是輸的很冤枉的嗎?」

「若我們大金和他們聯合起來呢?一起對付李信?」范文程咬牙切齒的說道。雖然李信和明朝這次關係可能是徹底的破裂,可是若是在兩個敵人當中選一個的話,他還是選擇明朝,明朝已經腐朽,可是李信還是剛剛升起的太陽,征北軍軍紀森嚴,作戰勇猛,內部的文官大多都是清廉之輩,這樣的勢力才是大金最大的敵人。所以這次他不是想著如何趁著宣府空虛,進攻宣府,而是想著如何和明軍聯合進攻李信,一舉蕩平李信的勢力,甚至還能佔據草原,這個念頭一想起來,瞬間就佔據了整個大腦,只聽范文程拱手說道:「皇上,我們這邊有科爾沁騎兵、大金八旗子弟,一起進攻,到那個時候,就算李信再怎麼厲害,也擋不住我們的進攻。我們的兵馬熟悉草原,只要擊敗了李信,就能輕鬆佔領草原。皇上,微臣以為這是一個好機會,絕對不能錯誤。若是選擇留下一個敵人的話,微臣情願面對看上去實力很強大的明朝,也不願意麵對李信。微臣以為,李信日後必定是我們的大敵。能短時間消滅李信,那就最好了。」

「李信沒那麼容易對付的。」皇太極也不得不承認,范文程的建議很有建設性,說的連他都有些心動了,可是李信真的是那麼容易對付的嗎?皇太極可不是那麼認為的,與自己一樣,他看的出來,李信也是視自己為生平大敵。若是能輕鬆消滅李信,自然是好的,就算段時間內,明朝佔據上方,他也相信,草原最後還是會落到自己手上的,然後慢慢的蠶食明朝。可惜的是,他知道李信不會將自己所有的實力都投入到和明朝的戰爭中,肯定會有一部分兵力在防守自己。百萬部眾,隨手召集,也是有十幾萬兵馬的。進攻李信,很難取得勝利,反而會浪費這樣一個進攻宣府的機會的。

「可是?」范文程看見皇太極的一絲遲疑,正待勸說,卻被皇太極擺了擺手。

「先生不要說了。要是進攻李信,弄不好李信會與我們來個魚死網破,大不了他就放棄雲中,指揮部眾,向北進攻,至於雲中,你以為明朝軍隊能守的住雲中嗎?」皇太極笑呵呵的說道:「曾幾何時,中原的軍隊能在草原上立足的,明朝以前有太祖、成祖都曾經征戰草原的,可是最後如何?能在草原上做主的還是草原人,李信的雲中不是任何人都能佔領的。而我們南下宣府,就是要給明朝一個教訓,甚至還能激化明朝和李信之間的矛盾。先生難道沒有發現,李信和明朝即將出現的戰爭,在北京城裏並沒有消息嗎?」

「皇上的意思是說,在明朝內部並不是所有人都贊同明朝討伐李信?或者說,崇禎皇帝有意隱瞞此事?」范文程雙眼一亮,十分的驚訝的問道。

「不知道。」皇太極罕見的搖搖頭,說道:「十三衙門並沒有消息傳來。或許兩者都有之,或者就是明朝內部的大臣們並不贊同征討李信。不管怎樣,明朝和李信之間的戰爭是不可能改變的,他們之間的戰爭只要進行,李信對朝廷肯定是更加失望,他的麾下大將們也會對朝廷離心離德,李信就得兩面防禦,甚至他對我們進攻中原還是持贊成的態度。明朝實在是太大了,而我們又是滿人,中原對我們這樣的民族可是相當抵製的,只能是將能團結的人一起團結起來,無論是李信,或者是高迎祥這樣的義軍,或者是王好賢這樣神神叨叨的人物,我們都應該支持他們。中原越亂,我們這邊就輕鬆,中原的士子文人們,就沒有心思計較什麼中原正統的問題,中原越亂,明朝崩潰的越快,我們的機會就越多。上次為什麼我們沒有趁機攻佔北京城,就是因為我們的實力還不夠,中原人是不會接受我們的,但是若是中原徹底亂了起來,我們的機會就大多了,先生以為呢?」

「皇上聖明。」

范文程見皇太極已經決定了,心中一嘆,也就不再說什麼了。雖然他不願意,可是也不得不承認皇太極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在這種情況下,也只有他很清醒。

「不過,你說的也是有道理。」這個時候皇太極又說道:「我們無論是哪個方向進攻,都是會碰到李信的軍隊和牧民。這也是逼著李信和我們決一死戰。我們又要專心進攻宣府,不能對付李信,可是如此,也不能讓李信就這樣輕鬆的應付過去,還是要派兵騷擾一下李信,就算是削弱一下李信的力量也是可以的。吳克善可是等了許久,科爾沁部族可以說是在李信的打擊下,才損失慘重的,被迫投靠了我們,這次這樣的機會,相信他很願意去騷擾一下李信的。」

「皇上所言甚是。」范文程也點了點頭。

皇太極允許李信進攻中原,不但是因為自己要進攻宣府,不希望李信插手,更重要的是,他希望中原是越亂越好,但是同樣的,他也不希望李信的勢力越來越大,所以他也需要削弱李信。這個時候,科爾沁的殘餘兵馬吳克善無疑是一個最好的人選。

「都說崇禎這個人聰明,這次恐怕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楊嗣昌的這點建議真的能消滅李信?那我大金也不可能屢次在李信面前吃虧了。」皇太極不屑的搖搖頭,說道:「楊嗣昌跟他老子楊鶴一樣,眼高手低,瞧不起李信這樣並非科班出身的人,也看不起李信的年輕,卻不想想,李信能有今天,又豈是用年齡來說話的?崇禎也是唄楊嗣昌給蒙蔽了,才會做出這樣的蠢事。真是讓人笑話啊!」

「這也是為什麼泱泱大明朝,到了崇禎這邊是越來越差了,我大金兵馬能輕鬆到達北京城下。」范文程也哈哈大笑道。

「既然如此,就傳令吳克善,讓他率領所屬兵馬騷擾李信。」皇太極點了點頭,又叮囑道:「記住了,讓他只允許騷擾,而不是進攻,若是深入了征北軍範圍境內,被對方圍困,我大金是沒有多少兵力去援救他們的。」皇太極想了想,還是叮囑了一番,科爾沁部族原是蒙古草原,除掉建奴之外,第二大部族,可是上一次,跟隨林丹汗南下,被李信消滅了主力,科爾沁部族在吳克善的帶領下,徹底的投靠了建奴。可是皇太極明白,在吳克善心中,對李信是充滿著仇恨的。科爾沁部族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都是死在李信手中,整個部族淪落為別人的附庸,以前比較弱小的部族現在都凌駕在科爾沁之上,若非皇太極的后宮中,尚有不少的嬪妃都是來自科爾沁,恐怕科爾沁已經被人吞併的差不多了。這次皇太極讓科爾沁部族前往騷擾李信,也是為了讓吳克善有一個報仇的機會。他知道,若是大軍前往,李信弄不好就會與他來個魚死網破,若是小部隊前往,一代梟雄的李信會知道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

當然,這前提條件就是吳克善能夠剋製住自己的仇恨,僅僅只是騷擾李信的部族而已,一旦深入其中,弄不好最後連自己都被套進去。

「皇上既然決定進攻宣府,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崇禎皇帝逼迫李信快速進軍中原,剿滅叛逆。」范文程又出主意道:「李信現在是引而不發,佔據了事情的上風,他一旦出手,就有可能處在事情的下風,此事就算李信做了準備,但是臣知道這個殺胡口,想攻佔殺胡口本身就很困難,更何況殺胡口背後的左雲右玉兩縣,當年曾經抵擋過蒙古人十幾萬軍隊的進攻,按照李信的性格,微臣認為他是不可能強行進攻殺胡口的。」

「先生的意思是,他會採取其他的策略進入殺胡口,或者乾脆不從殺胡口經過,轉而從其他的方向?」皇太極面色一變,忽然說道:「你說他會不會選擇宣府?」

「皇上放心,我們可以進攻宣府,但是李信絕對不會進攻宣府。」范文程毫不猶豫的說道:「微臣估計,李信想要的是大同。大同地勢險要,周圍有險關護衛,更奇妙的是,處在雁門關外,就算李信佔據了大同,然後像崇禎皇帝上書一道,崇禎皇帝就算不滿,也不會放在心上,他只是會加強雁門關的防禦,不會派兵強行奪取。」

「若是李信佔據了大同,恐怕他也不會有太多的兵馬奪取大同了。」皇太極哈哈大笑道:「這若不是要削弱明朝,破壞李信和明朝之間的關係,我還真不會進攻宣府。」他這個時候發現,若是自己進攻宣府的話,實際上是幫助李信,讓明朝將目光轉移到建奴身上來。

「只要能破壞李信和明朝的關係,那就是勝利,李信就算佔據了大同,他雖面臨的還是四面封鎖。一個大同還養活不了李信太多的兵馬。」范文程搖搖頭說道。

「嘿嘿,沒想到我大金居然也有一天能與李信合作的時候。」皇太極苦笑的搖搖頭,實際上,眼下這種情況不正是如此的嗎?

「這得感謝崇禎小兒了。」范文程連連點頭,世界之奇妙,莫過於如此。

且不說這對君臣二人在鳳凰樓內謀劃著,遠在北京城內的崇禎皇帝也接到了楊嗣昌的秘密奏摺,望著上面的要求,崇禎皇帝遲疑了起來。

此刻的他,只能是拿著奏摺在大殿內走來走去,畢竟剿滅李信的事情只是他下了密旨,並沒有通過內閣,儘管他也知道,或許內閣的那些大臣們也都知道了此事,可是卻沒有一個人幫他出主意的,現在在他身邊只有一個王承恩還能商量。

「李信兵馬不出,這如何是好?」崇禎皇帝握著手中的奏摺,自言自語的說道:「難道他已經發現了什麼不成?」現在的崇禎皇帝陷入了進退兩難之中,若是李信真的出兵,那此事就有可能繼續下去,擊敗李信,甚至消滅李信,可是李信若是不出兵,整天縮在雲中,他還真沒有什麼辦法,他很慶幸李信沒有反心,但是大軍勞師遠征,無論是宣府也好,或者是大同也罷,更或者是三邊,大軍都已經準備妥當,等待著李信出兵,最後迎頭痛擊,這下好了,李信兵馬到現在還沒有出現,朝廷每天都在消耗著大量的錢糧,天長日久這麼下去,恐怕朝廷也支撐不起啊!

一邊的王辰恩將崇禎皇帝的臉色看在眼中,深深的嘆了口氣,原本他也是不贊成出兵的,但是崇禎皇帝剛愎自用,一意孤行,他王承恩也沒有任何的辦法。當下出言道:「皇爺若是有不絕,可以找內閣商議一番。」

「內閣多時庸庸碌碌之輩。能商議出什麼呢?」崇禎皇帝想也不想就拒絕了,他的說的話雖然有點道理,但是實際上,卻是不想向內閣低頭。

「皇爺,若是下聖旨,恐怕天下人都知道此事,對朝廷極為不利。」王承恩還是勸說道:「李信現在是引而不發,就是在等著皇爺的聖旨,有聖旨在手,他進軍殺胡口,若是遇人偷襲,那就是朝廷的事情了,奴才以為,這個聖旨絕對不能發。」

「可是李信不出兵那該如何是好?」崇禎皇帝遲疑道。

「奴才聽說薑瓖此人貪財好色,生性極為殘忍,現在晉商七大世家都在大同,皇爺只要稍微暗示一下,他必定會對晉商七大世家動手,到時候,李信就是想不動手都難了。」王承恩想了想說道:「不過在此之前,皇上最好將曹文詔將軍調離山西,此人生性剛毅,恐怕是看不慣薑將軍的。」

「這是一個好辦法,你這個老狗,沒想到居然想出這種計策來。」崇禎皇帝想了想,頓時指著王承恩笑罵道。李信現在靠的是晉商七大世家,若是七大世家損失慘重,必定會向李信求救,李信若是不救,必定會讓這些心中憤懣,這樣也就等於斷了李信一臂,也就能逼的李信不得不出兵。

「都是皇爺調教的好。」王承恩趕緊說道。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