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漢騎》第407章 計議
「大同府轄渾源、應、朔、蔚四州及大同、懷仁、馬邑、山陰、廣靈、靈丘、廣昌七縣。大同乃是朝廷的邊關重鎮,現在大同前、後衛,大同左衛、雲川衛,大同右衛、玉林衛,陽和衛、高山衛,天成衛、鎮虜衛,平虜衛,威遠衛,井坪千戶所等十三衛所,八百二十三堡寨,三百又七座墩台。大同兵馬有十四萬之多,其中騎兵五萬人。」琉璃殿內,范永鬥不慌不忙的將眾人從大同得到的情報說了一變。

「曹文詔還在大同嗎?」坐在寶座上的李信忽然問道。

「尚在大同。」范永鬥趕緊說道:「不過,他不是常駐大同,而是在太原,崇禎皇帝讓曹文詔節製山西兵馬,所以暫時在太原,山西總督張宗衡、山西巡撫吳甡都很信任他。」

「曹文詔這個人是一員猛將,可惜了此刻的大明朝,只能是將他活活的累死,到處都是造反的叛軍,一個曹文詔恐怕是沒用的。」李信搖搖頭。實際上在此刻的明朝,任何一個明朝將領最後都是被活活的拖死的。

「主公很欣賞曹文詔?」宋獻策摸著鬍鬚說道:「若是如此,屬下有一計策,或許可以讓曹文詔投向主公,為主公效力。」

「曹文詔這個人對朝廷忠心耿耿,想招降他很難。」李信擺了擺手說道:「他若是在大同,我不願意向他出手,現在駐守大同的是薑襄,范東主,這個人容易收買嗎?若是能不費一兵一卒進入大同,掌控代北,我還是很高興的。」

「主公,薑襄這個人殘忍而奸詐,恐怕不會那麼輕鬆歸順主公的。」范永鬥搖搖頭,苦笑道:「屬下等前往大同的時候,就被吃了十萬兩銀子。無論是曹文詔也好,或者是王樸也好,雖然都是大同人,在大同很有聲望,但是在大同,最厲害的還是薑襄,薑家兄弟掌握著大同十幾萬人馬,他們才是大同真正的掌管者,就是曹文詔有什麼事情,也得和薑家兄弟商議著乾,這也是曹文詔寧願留在太原,也不願意去大同的緣故。」

「王樸如何?」李信又問道。

「王樸此人是曹文詔的副將,左都督,此人也算是將門世家,只是,嘿嘿,沒什麼大的才能。主公的兵鋒銳利,若是對陣王樸,恐怕此人會狼狽而逃。」石元直掌管情報,搖搖頭笑呵呵的說道:「此人很識相,雖然不滿薑家兄弟掌控大同,可是也沒有辦法,只能是呆在太原。」

「如此說來,整個代北區域,我們要面對的就是薑家兄弟了。」李信想了想說道。

「主公,要想攻入大同,不知道主公準備從何處入關?」石元直雖然是問李信,但是實際上卻是看著范永鬥等人。

「范先生有什麼高見?」李信與石元直合作甚久,如何不知道他的心思,也朝范永鬥望去。

「自然是殺胡口了。」范永鬥想也不想的說道:「歷代蒙古大汗入侵中原,或者是朝廷歷次征討草原,都是從殺胡口經過的。」

「殺胡口,北倚長城,西鄰蒼頭河,地勢險要啊!」李信讓人打開地圖,在地圖上找到了殺胡口的位置,饒他膽大,也被殺胡口的地理情況給驚呆了。

「殺胡口最險要的不是其他,而是那長約九百多丈的長廊。這條長廊地處東西兩山之間,可以說是一個天然的險關要隘。」田蘭生皺著眉頭說道。

李信點了點頭,九百多丈是什麼概念,那就是後世的三千多米,這是一個相當長的數字,這個時候沒有汽車,只能靠馬,靠雙腳,若是進攻殺胡口,也不知道要損失多少將士。

「殺胡口乃是朝廷的關稅重地,日進鬥金鬥銀。哎!」王登庫搖搖頭,好像是想到了什麼一樣。

「東有張家口,西有殺胡口。」李信忽然想到以前有人說過的一句話,這個殺胡口就是後世的殺虎口,只是清朝統治者認為這個「殺胡」不好聽,所有就改成了殺虎口。能與張家口齊名,說明這個地方商業是何等的繁榮。

「主公,從殺胡口進入代北恐怕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主公,你看。」大將軍蔣毅指著地圖說道:「殺胡口其東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兩山之間開闊的蒼頭河谷地,根據范東主提供的消息,這殺虎口關城是明嘉靖二十三年土築,萬曆二年磚包,城周為兩裡,高三丈又三。萬曆四十三年在殺虎口堡外另築新堡一座,名平集堡,其長、高、厚與舊堡皆同,兩堡之間又於東西築牆相連,成倚角互援之勢。更重要的是,我們突破殺胡口之後,就會面臨左雲,右玉兩座城池,嘉靖三十六年蒙古軍隊入侵,在這場戰爭中,守軍卻在左右無援的情況下,孤軍奮戰,堅守右玉城,長達八個月的時間。而左雲城和右玉城是成犄角之勢,相互支援,十分厲害。」

「殺胡口、左雲、右玉加上高山、大同,然後長城、宣府一直到北京,這條道以長城為依託,將整個草原拒之關外啊!」李信望著地圖說道。

「正是如此。」范永鬥點了點頭說道。

「范東主,你確定薑襄兄弟三人不會歸順我李信?」李信皺著眉頭問道。他依稀的記得,在歷史上,李自成或者是建奴都曾輕鬆佔據山西全境的,一個是從陝西出發,一個是從北京而來,輕鬆橫掃山西,這個時候的薑家兄弟佔據代北之地,要是抵抗的話,也不會讓他們如此容易的就佔據了山西?如此一來,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薑家三兄弟投降了。這也就說明,薑家兄弟也不是什麼堅貞不屈的主,能投降李自成,投降建奴,難道就不能投降我李信不成?

「恐怕很難。」范永鬥想了想說道。雖然只是他的猜測,可是看上去很有把握。

「主公可以行文朝廷,就說從殺胡口入關,看看朝廷反應如何?」石元直想了想就說道。他這是想利用朝廷的聖旨來製衡薑襄,達到進入代北的目的。

「如此看來,也只能是如此了。」李信點了點頭,又對石元直說道:「想盡一切辦法,收買殺胡口守將。就算不能讓他們放我們大軍過去,但是商旅方面都要放鬆一點。范東主,在殺胡堡內準備一些兵器之物,好方便我們弟兄們奪取殺胡口。」

「主公要奪取殺胡口?」范永鬥驚訝的說道。

「殺胡口乃是進入代北的主要通道,若是朝廷放我們進入其中倒好一點,我們就能輕鬆佔據代北之地,只是恐怕薑家兄弟是不會同意的,甚至朝廷也不會同意的,但是不管怎樣,代北之地必須落入我們的掌控之中。當初的李克用,就是憑藉代北之地,興王霸之業,我們兵馬雖然眾多,但是遠離中原,若是在中原不發出聲音來,中原的人總以為我們是蠻夷之邦,如此一來,我們日後就會困難重重。」李信雙目中射出精光,儘是野心勃勃。

「主公放心,殺胡口的守將這些年也被我們晉商養肥了,只要有錢,他們自然會放行,大軍固然是不可能的,但是若是次數多了,每次帶給一百人進去,還是可以的。」范永鬥摸著鬍鬚,一臉的自得。無論是張家口也好,或者是殺胡口也好,都是晉商經略的重地,商隊出沒的地方,自然是有無數金銀財寶,這些東西就在自己的面前流過,這些守將們就算再怎麼廉潔,也忍不住會伸手的,更何況他們面對的是晉商這樣的角色,你就不是伸手,他們也想辦法讓人伸手,讓你撈好處。晉商們也是用這種方式不斷的將中原的禁品送入草原,送到建奴手中。

「螞蟻搬家,這點不錯,我們現在有的是時間,朝廷若是答應了,那自然是好的,若是不答應,我們也能拿下殺胡口,只要擁有這條關口,就等於拿下了進入代北的咽喉所在。」李信再地圖上找了找,說道:「代北這個地方好啊!周圍儘是長城,位於雁門關外,實際上,這個地方以前可不是中原的。我們在這裏廝殺,也就是在關外廝殺。皇上不是封我為遼國公嗎?這代北之地以前是雲州的,雲州也是屬於遼國的。拿下代北,我這個遼國公才算是名至實歸的了。」

石元直等人聞言只是搖頭苦笑。那石元直笑呵呵的說道:「主公,大同可是朝廷的重鎮,這裏還有一個代王呢!」

「代王?」李信朝范永鬥掃了一眼。

「現在的代王叫做朱彝昌,此人身體不大好。好漁色。」范永鬥點了點頭說道:「當初此人即位的時候,屬下曾經去過。」

「朝廷的那些王爺不多是這樣的嗎?」李信冷笑道:「不知道這個代王風評如何?」

「對待子民倒是不錯的,下面的田產不少。」范永鬥想了想還是老老實實的說道。

「有田莊並不稀奇,太祖、成祖的子孫哪個不是有無數田莊,若是沒有田莊才叫怪事呢!」李信滿不在乎的說道。整個大明朝的龍子龍孫都是一樣,什麼周王、福王、襄王等等,在當地就佔據了大量的田產,福王更是佔據了河南大部分的田產,代王在大同有不少的田產也很正常。

「大同的田地一部分是在代王手中,還有一份分別是在薑、王、曹三家手中,屬下不說,主公也知道這三家是哪三家了。」范永鬥搖搖頭說道:「主公若是進入代北,代王那裏或許不會說什麼,他是親王,主公再怎麼厲害,他也不怕主公找他的麻煩,剩下的就是薑、王、曹三家了,曹文昭將軍倒是深得大義在,主公奉聖旨前往,曹家是不會反對,王樸是一個紈絝子弟,雖然是得了一個左都督,但是也是走門路得來的,主公只要不侵犯他的利益,加上王樸產業在太原,也不會為難主公的,唯獨薑氏,主公進入代北,麾下十幾萬人馬就會改變代北的局勢,主公麾下的將軍、大臣們也會在代北置業,這樣就更加會衝擊薑氏利益,薑氏是不希望主公前往代北的。他們一定會反對主公的。」

「代北必須要掌握在手中,若是反對,就滅了他。」李信冷哼哼的說道。他知道自己進入代北地區,肯定會威脅到當地當權者的利益。因為一旦進入代北地區,不但是李信,更多的是李信麾下的文臣武將們都會取代當地的上層當權者,這些上層階級都會再次進行重新洗牌。代王乃是宗室,不管李信如何強勢,只要沒有興兵造反,他都沒有任何威脅,如此一來,面對李信衝擊,利益受損的只有其他幾家,尤其是薑氏。所以作為當權者,薑襄兄弟三人是肯定不會讓李信進入代北的。

可是李信一向以奪取天下為己任,進入代北,打開中原通道是李信既定的策略,誰阻擋了就是李信的敵人。李信若是留薑氏在大同,那就是一個不定時炸彈,所以不管怎樣,李信都要除掉薑氏。

「不錯,主公,我看那薑家兄弟在代北也是無惡不作之輩,這樣的人就應該斬草除根。」高猛拍著胸脯大聲的說道。

其餘的諸如蔣毅、楊雄等人也都點了點頭,這些人跟隨李信身邊,固然是因為忠誠於李信,但是只要是人都是有慾望的,蔣毅等人雖然是忠誠排在第一位,但是利益也是佔據著重要的地位。無論是哪一個朝代,隨著一個王朝的興起,就會有新的貴族產生。在炎黃部族,蔣毅等人跟隨在李信身邊,地位越來越高,權力越來越大,哪個家中不是有幾十個奴僕之類的,財產雖然不能和范永鬥等人比擬,但是金銀財寶也是不少的。到了代北之後,必定是位於李信之下的第一批人物。薑襄是什麼東西,雙方的利益衝突是自然的。薑襄是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同樣,蔣毅等人要得到更多的東西,也不會允許薑襄的存在,雙方都是一個必死的局面。

「主公,現在屬下最擔心的是朝廷不會同意此事。」石元直想了想還是說道,其餘眾人也都點了點頭,朝廷的那些人都不是笨蛋,李信一直以來都是朝廷重點監視的對象,以前不管怎樣,李信也只是在草原上搞點動作什麼的,草原乃是蠻夷之地,無論是李信也好,或者是林丹汗也好,更或者是科爾沁、建奴等等,這些或是與朝廷沒多大關係,或者就是仇敵。他們的力量被削弱,朝廷只會是高興,就算是李信的軍隊損失不少,朝廷也只是會拍手稱好,不會吱聲的。但是若是李信進軍中原,朝廷就要注意了。中原一直是朝廷潛在利益之所在。

「不能用因為朝廷不同意我們就不做。」李信想也不想的說道:「既然我已經答應朝廷,出兵中原,幫助朝廷剿滅叛逆,總得有條路線吧!糧草囤積在何處,總得有個地方吧!除非朝廷能夠供給我軍的糧草。」

「恐怕朝廷沒這個能力吧!」宋獻策眼珠轉動,笑眯眯的說道。眾人點了點頭,征北軍餉銀之高,待遇之好,遠不是中原的士兵可以比擬的。

「不管怎麼樣,代北之地,我李信是要定了。」李信咬牙切齒的說道:「年底就是精選兵馬,派出精銳軍隊,以百人為單位,跟隨商隊進入代北之地,一部分留在殺胡口,等大軍進攻的時候,幫助大軍奪取城門,接應大軍入城,一部分則是分散在代北各地,刺探代北各地情報,代北之地,各府、縣駐軍情況、大戶家田產情況、還有這些人在當地的聲望等等,都要刺探到,石先生,代北之地的所有盜匪、義軍等等情況,也要讓打探清楚。進入代北之後,我們一方面要對那些土豪劣紳進行嚴加懲處,剿滅叛逆、盜匪等等,這些都是要做的。」

「主公放心。」石元直心中暗驚,驚訝於李信的大膽,這機會是要將整個代北都給翻個遍啊!代北恐怕是要變天了。

「大軍出征,這次死傷甚多,句突將軍更是陣亡。此皆是我的過錯。」李信又想到了什麼,嘆息道:「雖然將軍難免陣上亡,但是我征北軍能有今天,都是這些弟兄們的功勞,我們在世的人,不能忘記他們的功勞。石先生,除掉撫恤這些弟兄家人之外,我想在大青山安葬這些死去的弟兄們,刻以石碑、銘文以祭奠他們,我李信的子子孫孫,都要記住他們。以後我征北軍的將士們,陣亡之後,都要葬入大青山,留給後人祭拜,讓他們永遠記住,是何人創造了征北軍的一切。先生以為如何?」

「主公英明。」眾人聽了之後,心中一動,蔣毅等人更是臉有激動之色,無論是誰都想著青史留名,為萬世歌頌。文臣如此,武將們也是如此。作為蔣毅等人,到了如今的地位,百年之後,史書自然會留名,但是那些士兵們,百年之後,又有何人能記得他們。如今李信將他們歸葬在的大青山,並且是要留下石碑、銘文,這明白著是要讓他們青史留名,受李信的子子孫孫年年祭拜,這已經是難得的禮遇了,曾幾何時,一個當兵吃糧的人能有如此待遇?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