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漢騎》第461章 老巢丟了
吳三桂聽了之後了,原本是想著讓吳三榮留守山海關的,畢竟這山海關現在是關寧軍最後的根本,若是山海關出了問題,事情就不大妙了。但是吳三榮講的話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自己這次去是打著救回吳襄的名義去的。若是不帶上吳三榮恐怕也是不妥。

「張寶,你還是留守山海關吧!」吳三桂望著自己的心腹愛將,張寶是一個粗人,一年前投奔自己的,以前只是遼東的一個破落戶而已,作戰勇猛,曾經數次救過自己的性命,因此而得到了自己的信任。雖然此人不是做大將的料,可是駐守山海關,想來也是可以的。

「將軍?」張寶聽了之後一副不喜的模樣。

「山海關是我的根本,你也知道,這次入京,不但是要救回家父,更是要與李信決戰。我軍前往進攻李信,首先要保住後路暢通,三榮雖然有點本事,可是武藝比不上你,鎮不住軍中的那些兵痞。」吳三桂解釋道:「你留守我放心。」

「是。」張寶聽了之後也只能是點了點頭。

「三榮,去請范文程先生來。」吳三桂又對馬寶說道:「馬寶,去傳令三軍,明日清晨,起兵勤王,剿滅奸賊。」吳三桂最終還有將自己所想的事情說了決定,還是打著誅滅奸賊的名義出發的。

馬三寶點了點頭,趕緊退了下去,消失在總兵府內。他回到了自己的府第,在山海關內,馬寶作為吳三桂的愛將,自然是有一個宅院,只是他是孤身一人,宅院比較小而已。平日裡也就沒有人注意了。

黑暗之中,一點燭火透露出來,隱隱之間,一個矮小的人影出現在院門前,馬寶見狀趕緊迎了上去,口中輕聲說道:「豈敢勞動軍師。」燭光照耀下,只見那人身材若童子,面貌乾瘦,不是宋獻策又是何人。恐怕誰也不知道宋獻策居然偷偷的到達了山海關。更是沒有想到吳三桂的愛將居然和征北軍有了聯繫。看著模樣,恐怕早就投靠了征北軍。

「吳三桂深夜找你前去,可是有什麼要緊的事情?可是建奴那邊來人了?」宋獻策趕緊問道。

「軍師果真是神算,建奴那邊來人了,已經勸降了吳三桂,吳三桂準備以營救父親和誅滅姦邪,扶正朝綱為借口,出兵北京城,準備與建奴一起進攻我軍。」張寶臉上露出一絲崇拜來。

「算來,建奴也會來,我軍堵住了張家口、喜峰口,王爺大軍緊隨其後,建奴若是想回遼東,必須走山海關,所以我就趕來了,沒想到,還真是讓我猜準了。」宋獻策搖搖頭,說道:「實際上,我還不算神機妙算,真正神機妙算的還是主公,一年前就知道吳三桂此人會投靠建奴的,所以才會安排你潛入吳三桂身邊,做了他的心腹大將。恐怕誰也不會知道吳三桂的心腹,居然是征北軍麒麟閣的人。」

「先生,那現在我們該如何是好。跟隨吳三桂之後,在激戰時反水的計劃是不可能實現了。」馬寶低聲說道。

「居然有此事,那真是天佑王爺。」宋獻策聽了之後,聞言一愣,最後卻是哈哈大笑道:「以前我認為吳三桂若是離開山海關的話,會讓吳三榮坐鎮山海關,畢竟山海關這樣的險關要隘只有自己最信任的人才能把守,免得會出什麼問題,沒想到,吳三桂居然讓你來防守山海關,真是讓人想不到啊。」

「軍師,末將駐守山海關,如何能幫助主公?」馬寶好奇的問道。

「駐守山海關,就等於堵住了建奴回遼東的大門,他現在要回遼東,要麼就去進攻張家口,不過這個時候,建奴厲害山西境內,王爺大軍前來,他們已經失去進攻張家口的機會了。還有一個就是進攻喜峰口,不過喜峰口,楊雄已經分出一部分兵力防守,他要強行進攻喜峰口,損失必然慘重,所以建奴才想起招降吳三桂的心思來,不過現在恐怕是不大可能了。若是北京城下,建奴戰敗,建奴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經過山東,經過海路而走,這種可能性很小了。」宋獻策截然沒有想到,事情居然有這樣的結果來,他望著蒼天,暗思道:「這難道就是所謂的天命所歸嗎?」

「軍師,雖然如此,但是小人還是擔心,吳三桂恐怕是不會給我留多少軍隊,我本部兵馬不過五百人而已。」張寶有些遲疑道。

「放心,我會讓楊雄親自領軍到此。這可是一次好機會,本來王爺若是佔領了北京城,以後坐擁天下也是是遲早的事情,只是這裡面還會有許多的阻礙,建奴若是逃回了遼東,就將是我中原的大敵。這次若是能將其堵在山海關,那麼以後,王爺就不必擔心遼東之事了,一員大將就足以掃平整個遼東。」宋獻策一想到這裡,興奮的對張寶說道:「張寶,只要你能守住山海關,不讓建奴通過一兵一卒,等王爺平定天下,你必定會拜將封侯,前程不可限量啊。」

張寶聽了之後雙眼一亮,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居然會有如此大運。宋獻策說的不錯,張寶雖然勇猛,可是也不是傻子,聽了宋獻策這麼一說之後,頓時拍著胸口,大聲保證,一定死守山海關,不放走建奴一兵一卒。

「那是最好。」宋獻策趕緊說道:「我寫封信給你,你立刻利用麒麟閣傳信給楊雄,讓他立刻領軍來山海關。漢王的大業能否順利完成就看這一次了。張寶連連點頭,半響之後,就見一隻信鴿沖霄而起,朝喜峰口飛去。

次日,天色剛亮,山海關城門大開,山海關總兵吳三桂誓師南下,在檄文中,不但提到了吳襄之事,更是言崇禎之死乃是李信所為,他領軍三萬精銳興兵南下,進京勤王救駕,清君側。當然他的檄文並沒有起到任何的效果。吳三桂也沒有想到自己的檄文會起到什麼效果,山海關的兵馬早就算是他的私兵了。弄一個檄文,也是裝裝臉面而已。

北京城下,旌旗招展,得到范文程傳來的消息,得知吳三桂準備討伐李信,允許大清軍隊通過山海關後,皇太極終於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那就是在北京城下和李信決戰,並且將吳三桂領軍前來相助的消息傳了出去,這樣一來,吳三桂是黃泥巴落在褲襠中,不是屎也是屎了。

皇太極的大軍仍然是在西直門,只是距離城牆比較遠,畢竟遠道而來,加上被李信追擊,所有的大炮都已經丟棄,相反,北京城的大炮卻是不少,就算守城的士兵並沒有多少,甚至還有許多人是臨時抓來的,可是皇太極並沒有冒險,他現在在等吳三桂前來,到時候和李信一決雌雄。他要在北京城下擊敗李信,這樣就能威懾北京城,以後統治中原也方便了許多。

李信的大軍也已經出現在北京城下,他並沒有主動對建奴發起了進攻,而是在等後面的軍隊,他見皇太極如此模樣,哪裡不知道對方的打算,他現在士氣正旺,建奴卻是士氣衰弱,大軍損失了不少,而李信還要收攏潰敗下來的禦林軍,以崇禎皇帝遺詔命令天下軍隊來勤王,他要一戰奪取天下。

「王爺,吳三桂已經起兵勤王,他發檄文說,先帝乃是王爺害死的,他要清君側。」這個時候,張采拿著一份檄文大聲的說道。

「混帳,這個吳三桂膽子也太大了,居然胡言亂語,真是找死。」左良玉聽了之後,頓時站起身來大聲怒吼道:「王爺,末將願領一部分兵馬消滅這個吳三桂,取其人頭來此。」

「吳三桂,跳樑小醜而已,他出了山海關,就是他的死期。」李信不在意的說道:「說實話,雖然他與我有點間隙,說實在的,現在我貴為漢王,會為以前的小事而找他麻煩嗎?他表面上是想清君側,是想營救他的父親,實際上,只是想著投靠建奴,獲取更高的職位,這樣的人背棄了自己的祖宗,算不得什麼東西。來人,傳召天下,吳三桂、祖大壽、范文程等人都是二臣,算不得漢人,以後去其姓,呼其名,不得用漢姓,待平定天下後,朝廷將建二臣傳,這樣的人就應該留其名在冊,然後傳揚千古。這樣也算是青石留名了,諸位以為呢?」

跟隨李信進京的不僅僅是嫡系的軍隊,還有其他的跟隨崇禎武將、文官,李信也不可能盡數殺乾淨,這些人現在對李信可是不敢放肆了,甚至有些無恥的文官想著如何投靠李信,李信大軍來此,就等於佔據了大義,眼看著日後必定會登基稱帝,這個時候投靠過去,顯然是一個劃算的事情。

「王爺聖明,如此二臣,就應該遭受天下人唾棄。」說話的是一個中年文官,李信望了過去,乃是工部侍郎李邦華。這個人在歷史上也曾經留下一些名聲。不過,總體上來說,本事沒多大。不過李信還是點了點頭。

「王爺,首輔大臣溫體仁在營外求見。」這個時候,外面有親兵說道。這北京城很大,建奴為了對抗李信,也只是佔據了西直門而已,對於北京城的進出實際上並沒有多大的影響。

「閣老來了,本王也是需要迎接的。」李信哈哈一笑,站起身來,迎了出去,李邦華等人雖然不屑與溫體仁為伍,還是走了出去。

「老臣溫體仁拜見王爺,王爺千歲千歲千千歲。」大營之外,只見溫體仁領著數百士兵,一見李信前來,趕緊上前拜道。身後的李邦華等人連稱無恥,溫體仁作為內閣首輔大臣,是何等的高傲,但是今日一見李信,就拜倒在地,如此投誠,倒是讓隨行的官員心中極為鄙薄,但是卻又暗自後悔,自己怎麼沒有像溫體仁一樣。

「閣老,不必如此。」李信見溫體仁如此模樣,心中也暗自欣賞對方識相,但是一見溫體仁那日益蒼老的面容,也知道,這個傢夥最近受到的壓力很大,當下上前將其攙扶起來。

「多謝王爺,王爺能領軍前來,皇后和太子殿下十分感激,若非老臣阻止,恐怕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會親自前來。」溫體仁望著眼前的年輕人,臉上露出一絲複雜之色來,這個年輕人不過一年沒見,現在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被封為王爺,也是大明朝自從立國以來,冊封的第一位異姓王。這在風雨飄搖的今天,這種異姓王意味著什麼,那就是不言而喻了。

「又豈敢讓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前來的,本當李信親自前往才是。」李信趕緊說道:「走,閣老,大帳內說話。」說著就將溫體仁迎進了大帳,眾人又分了官位坐了下來。

「老臣剛才在回來的時候,京師中有謠言,言及先皇與王爺,老臣已經命人去查了。」溫體仁又說道。

李信面色一動,很快就擺了擺手說道:「不過是跳樑小醜而已,不必記在心上。等大局已定,這些跳樑小醜不足為慮。」

「報,山海關急報。」又有馬蹄上直闖中軍,聲音淒厲,眾人面色一變,紛紛望著李信,卻見李信面帶笑容,絲毫沒有任何的異色,這才安定下來。

「王爺,軍師已經按照原定計劃,拿下山海關。山海關已經落入我軍之手。現在軍師已經知會楊雄大將軍,大將軍的兵馬大概在兩日後,就能到達山海關。」探子大聲的稟報道。

「什麼,山海關已經拿下來了?」

「居然這麼快?什麼時候的事情?」

大帳內頓時響起了一陣陣驚呼聲,誰也沒有想到,李信居然悄悄的將山海關給拿了下來,這可是讓眾人都沒有想到,要知道山海關一向是吳三桂的老巢,自從他入仕以來,就在那個地方,可是說是根深蒂固,沒想到,這個吳三桂前腳剛走,後腳自己的老巢就被人端掉了。這樣一來,不但吳三桂的後路被斷,就是建奴的後路也被斷了。雙方近十萬大軍成了甕中之鱉,想不死都難。

「恭喜王爺,賀喜王爺。定鼎中原,擊敗建奴,功在千秋,彪炳千古,非王爺莫屬,屬下為王爺賀,王爺千歲千歲千千歲。」只見那李邦華越眾而出,大聲的歡呼道。

「王爺千歲千歲千千歲。」眾人心中暗罵李邦華,但是有了溫體仁和李邦華為例子,也都紛紛拜倒在地,山呼千歲。

「諸位請起,請起。」李信也點了點頭,滿心歡喜,如今事情走到這一步,就是他也沒有想到。

溫體仁也跟著站起身來,有些感嘆的望著李信,李信能從崇禎、皇太極等人中脫穎而出,可不僅僅是運氣問題,看看此人的謀劃,恐怕在很早以前就開始了,山海關是什麼所在,真正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方的,吳三桂坐鎮山海關,雖然只有幾萬人馬,可是誰也不敢小瞧他。只是沒有想到的是,李信則更加的厲害,悄悄的就將山海關收入囊中,可憐吳三桂怎麼也沒有想到,事情居然是如此發展的。現在他恐怕是後悔到死了。

「諸位,現在我軍已經將建奴和叛賊吳三桂圍困在中原,雖然如此,但是卻是不能不小心,其一,就是京師,北京城中雖然有閣老徵召了不少的青壯,但是到底是沒有打過仗,而且城中還是有心懷詭異的人,北京城的防守更加小心了。皇后和太子殿下都在城中,不能掉以輕心。」李信掃了眾人一眼,最後落在趙廣身上,說道:「趙廣,領五千精銳進入京師,將這些青壯暫時編入軍中,以做防守之用,想來這個時候,建奴也是不會冒險進攻北京城,你們作為防守就可以了。」

「末將領命。」趙廣大聲說道。

「閣老,京師中的一切就要靠先生了。」李信看著溫體仁一眼。

溫體仁趕緊應道:「王爺放心,下官一定會替王爺守好京師。不過,王爺,先皇靈柩不能放在軍中太久,還是送入京師為妙。」

「這個自然。」李信想也不想,就對王承恩說道:「等下趙廣領軍入城,公公與先皇靈柩一起入城就是了,等本王擊敗了建奴,再為先皇發喪,公公以為如何?」

「那是自然。」王承恩點了點頭。

「命令全國錦衣衛,監視各地的宗室親王,尤其是洛陽福王,一旦發現什麼動作,立刻拿下,送入京師。」李信想了想,對王承恩輕輕的說道:「朝廷已經禁不起風波了,公公在錦衣衛、東廠中廣有人手,想必這點肯定能做到的,本王答應先皇,善待太子和諸位皇子,可是本朝那麼多的親王,膽敢違抗朝廷的人,本王絕不手下留情。」

「那是自然。」王承恩面色陰沉,冷笑道:「先皇在皇宮中連龍袍都是補了又補,而那些宗室的那些親王們卻是過著酒池肉林的日子,他們手中也不知道沾染了多少的民脂民膏,這些人就該殺。這點王爺放心就是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