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漢騎》第456章 新的時代
左良玉見高猛等人衝上了小山,將眾人圍住,心中不滿,正待有所動作,又想到了什麼似的,雙目中露出一絲失落來,朝一邊揮了揮手,身邊的禦林軍頓時退了下去,讓出一個大口子來。

「皇上。」饒是有了準備的李信,這個時候望著崇禎皇帝,也是吃了一驚,他看的出來,崇禎那一箭恐怕是射穿了肺葉,在後世,或許還有一線生機,但是在這個時候,卻是沒有任何的機會了。

「遼國公,我們又見面了。」崇禎皇帝好像意識到自己恐怕活不長久了,臉上卻露出一絲笑容來,他揮了揮手,對身邊的王承恩說道:「你們都下去休息吧!朕想和遼國公說幾句話。」

「老奴哪裏也不去,就在這裏侍候著皇上。」王承恩傷心的說道。

「你這奴才,也罷!」崇禎皇帝搖頭苦笑道:「遼國公,這次朕是錯了,錯了就要受到懲罰,哪怕朕是天子,無人懲罰我,上天也會懲罰我的。」

「皇上說笑了。天下之大,何人能懲罰皇上,待臣護衛皇上回京師。京師禦醫甚多,妙手回春者不計其數,必定能治好皇上。」李信強笑道。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眼前的崇禎皇帝就是如此。

「遼國公不必勸朕,朕的事情,朕知道。」崇禎皇帝搖搖頭說道:「遼國公乃是當世豪傑,臨死之前,朕有一事相問。朕算的是好皇帝嗎?」

李信想也不想,就說道:「皇帝勤政乃是世所罕見,若是在太平時代,皇帝乃是古往今來,難得的明君,只是皇帝生在皇朝末期,積重難返,故此皇帝陛下,非亡國之君也!臣乃是王國之臣,皇帝陛下能有今日,皆是群臣罪過。」

「不知道朕死後,史書如何評價朕?遼國公如何定朕廟號?」崇禎皇帝又問道。

「烈。如何?」李信想了想說道。

「烈?倒也不差。」崇禎皇帝點了點頭,對李信說道:「朕死後,中原就要靠你了,只是江山雖好,正是如同你說的,積重難返,外有建奴,內有亂民,還有那些官員們,哎,李信,記住了,你是漢人,江山只能是漢人的,不能落入建奴之手。」

「這個自然。臣與建奴乃是生死仇敵,又豈會讓他們佔據了如畫江山。」李信想也不想的說道。

「如此甚好。」崇禎皇帝想了想說道:「朕死後,那些臣子們朕自然就不用考慮了,但是還請遼國公善待你的子民,這些年朕無能,讓這些百姓受苦了。」

「皇上放心就是了。」李信點了點頭,雙目中露出一絲憐憫來。趕緊說道。

「王承恩,準備筆墨,朕要寫罪己詔。李信,這是朕最後能幫你的了。」崇禎皇帝示意王承恩將自己放下,李信見狀,不敢怠慢,趕緊上前,扶住崇禎皇帝,那王承恩四下尋找了一番,最後崇禎皇帝指了指一邊,眾人望去,卻是崇禎皇帝隨身穿著的一件龍袍。

「皇上,可以了。」高猛趕緊讓人遞上筆墨,王承恩在山石上對崇禎說了句。

「朕自登基七年來,逆賊逼近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乾天怒,致逆賊逼近京師,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本不足以見祖宗於地下,幸賴遼國公信,神勇無雙,有天日之表,朕今日將江山託付於遼國公,進位,進位漢王,輔佐太子,治理天下。欽此。」崇禎皇帝輕輕的念道。絲毫沒有注意到周圍眾將雙目中的驚訝之色,自明朝朱元璋到現在,就沒有哪一個外姓封王了,可是到了這裏,崇禎皇帝封了李信為王,這可是古往今來,從來就沒有過的。

「皇上。」就是李信自己聽了之後,雙目中也露出一絲感動來。這王位讓人強行冊封,和被崇禎皇帝冊封的那是完全不同的,有崇禎皇帝的遺詔,就能幫助李信解決許多麻煩。

「不要謝朕,就算朕今日不會冊封的,你也是會得到這個王位的。你說呢?漢王。」崇禎皇帝臉上露出一絲笑容,但是很快,臉上的那一絲紅潤眨眼之間,就消失的無影無蹤,儘是死灰之色。

「皇上。」王承恩見狀,不由的將遺詔扔在一邊,失聲痛哭起來。

「善待朕的子民,善待朕的兒子。除非,除非萬不得已,不要,不要傷害他們。」崇禎皇帝氣如遊絲,若非李信耳尖,恐怕還真的聽不清楚。

「臣領旨。」李信看了崇禎皇帝一眼,恭恭敬敬的拜倒在地。不過二十多歲的人,比李信大不了多少,李信是雄姿英發,可是崇禎皇帝卻是現了老態,身材極為瘦削,眼眶深深的陷了進去,也由此可見,崇禎這個皇帝並不是那麼好當的。

「皇上。」左良玉等人見狀,不由的失聲痛哭起來。就是高猛等人看不上崇禎,這個時候,也是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而王承恩卻是好像是死了老子一樣,跪在那裏,動也不動,李信看的明白,這個王承恩對崇禎皇帝果然如同歷史上所說的那樣極為忠心,崇禎皇帝一死,他的整個精氣神盡數丟失了。

「王公公,皇上已經駕崩,我等還是快速返回京師的好。建奴大軍雖然暫時退卻,可是這個時候,還是回京師,小心建奴偷襲京師啊!」左良玉在王承恩耳邊說道:「皇帝已經駕崩,可是太子還在,大明的國祚尚在啊!」說完之後,他小心翼翼的望著一邊的李信一樣,心中有些忐忑不安,按照道理,這些話都是應該是李信說的。

只是不想到,迎面卻是望見李信正朝自己望來,臉上還露出一絲讚許的笑容來。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對於李信來說王承恩是一個有用的人,雖然他現在有聖旨在手,可是明朝的那些官員們,對其他的方面不行,可是對爭權奪利,卻是意想不到的厲害,這些人又豈會將手中大權交給李信的嗎?若是有王承恩在,只要王承恩說話,這些人自然不會與李信爭奪權力,最起碼不會明面上來找李信的麻煩。

「漢王,既然先帝臨終已經有了遺旨,還請漢王按照旨意行事。」王承恩望著李信,雙目中露出一絲莫名的神色來,但是很快就搖搖頭,跪在崇禎皇帝身邊。他跟隨崇禎皇帝,在當初的信王府,護衛著崇禎,和魏忠賢做鬥爭,自然知道官場的上事情了,對於崇禎皇帝冊封李信為漢王,更是知道其中的奧秘了,分明是想著李信在篡位的時候,能念著崇禎的情,放過崇禎的家小。

「如此多謝公公了。」李信點了點頭,從左良玉手中接過聖旨,對左良玉說道:「左將軍,皇上身邊的禦林軍馬還是由將軍統領,護衛先皇靈柩,跟隨大軍,返回京師。」

「末將遵命。」左良玉沉吟了片刻,又問道:「不知道王爺這次率領了多少兵馬前來?末將看著山下並沒有多少兵馬。這?」

「孤隻率領三千兵馬先行,其餘的大軍還在後面呢。」李信聽了之後,哈哈大笑起來。

左良玉聽了之後,卻是面色大變,嘴巴張的老大,沒想到李信只是率領了三千兵馬就敢前來勤王救駕,這若是被建奴知道了,恐怕早就將李信吃的乾乾淨淨了。只是左良玉卻沒有認為李信冒險,相反,更加震驚於建奴對李信的態度,幾乎就是看著李信的大旗就逃跑啊!想來也是李信的大軍雖然儘是精銳,可是十萬大軍也不可能盡數殺來,朝廷大軍,十萬大軍行軍,能有三萬一起到就差不多了。李信只是到了三千人,而且還是先頭部隊,也算是難得了。

然後,就在這個時候,遠處又飄來雄壯的歌聲,左良玉望了過去,卻見西北方煙塵四起,直捲雲霄,接著就看見旌旗遮天蔽日,朝小山殺了過來。

「看,大軍來了。」李信哈哈一笑,指著遠處的大軍,笑說道:「若是建奴還在這裏和我對峙的話,恐怕就會落入我大軍的圍困之中,皇太極這次不死也是要吃個大虧了。」

左良玉雙目中儘是驚駭之色,從李信出現到現在不過半個時辰的時間,大軍就緩緩而來,也確實如同李信所說的,建奴這個時候若是不走,最後倒霉的就是建奴。人都說這李信用兵如神,麾下儘是精兵猛將,也確實是如此。

「王爺神勇,末將佩服。」左良玉趕緊說道。

「可惜了,再怎麼神勇也是來遲一步了。」李信搖搖頭,望著一邊的崇禎皇帝,雙目中一絲莫名之色一閃而過,所為人死如燈滅,李信與崇禎皇帝之間的恩怨,隨著崇禎之死也就是煙消雲散了。

「皇帝之死,自有天命,王爺不必掛念在心才是。」左良玉想了想還是勸說道。

李信點了點,心中卻是湧起一陣複雜之色,在歷史上記載,崇禎死後,滿朝文武之中,只有三十多個人對其哭拜祭祀,其餘的人連看都不看一樣,轉身就投降了李自成,真是讓人感覺可悲可嘆了。

「孤已經命令楊雄率領大軍進攻張家口,想必這個時候張家口已經攻陷,皇太極想要回去的話,只能走喜峰口和山海關,這兩處地方想攻下來不是一般的困難啊,這次孤要讓皇太極,進的來回不去。」李信笑呵呵的說道。他在出兵之前就已經算計好了,一定要重創皇太極,這一次課是與以前不一樣,以前是崇禎做主,可是這一次是他李信做主。

「王爺,末將擔心的是山海關,吳襄投敵了。」左良玉聽了之後,趕緊對李信說道。

「吳襄投敵,吳襄?混蛋。」李信還不知道吳襄已經投敵,這次聽說之後,自然知道吳襄投敵帶來的後果,他也明白了為什麼關寧鐵騎也跟著投敵,顯然與吳襄有著很大的關係。更重要的是,這個時候,駐守山海關的是吳三桂,歷史上,吳三桂就曾經投靠建奴,這個時候,弄不好建奴會以吳襄為要挾,歸順建奴也未可知。

「忠孝兩難全,吳三桂是老奴看著長大的,素有忠義,應該不會背叛我大明朝的。」這個時候,王承恩在後面結果話來說道。

「蔣毅,你為先鋒,高猛為中軍,尚可喜為後衛,大軍立刻前往京師。追擊建奴。******,領本部兵馬,前往喜峰口,堵住建奴的退路。」李信並沒有理會王承恩,而是大聲怒吼道:「一定要將建奴消滅在關內。」李信話音剛落,頓時迎來一陣歡呼聲。十萬大軍瞬間就集結完畢。浩浩蕩蕩就朝北京城殺了過去。

王承恩和左良玉兩人在附近村落中尋了一副上等的棺木,裝著崇禎的屍身,領著殘餘的禦林軍,也朝北京行去。

「可惡,可惡的李信。」與意氣風發的李信不同的是,皇太極正領軍在路上,一臉的憤怒,大軍即將活捉崇禎皇帝,可是誰也沒有想到,李信這個傢夥居然出現了,而且還是如此的巧合。這讓他的算計全部落空。這個李信的兵馬怎麼來的這麼快。

多爾袞在一邊也是一臉的沮喪,可以想像,這次之後,大明王朝仍然還是風雨不倒,或者說,會是更加的強大,因為這一次是李信做主的大明王朝了,他可不是不同於崇禎皇帝,他身邊的精兵強將無數,以前只是地方太小,所以才會束手束腳,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他的兵馬眾多,中原地大物博,想要對付李信恐怕是很難得。

「恐怕不久之後,李信的大軍就要追來,我等恐怕還得讓人快速的前往山海關。」范文程滿臉的緊張之色。

「吳三桂他會投降嗎?」皇太極有些遲疑的問道。

「他肯定會投降。」范文程趕緊說道:「臣聽祖澤潤說,吳三桂與李信有怨恨,別人都會投靠李信,但是此人不會投靠李信的。如今天下,除掉李信就是我們,他不投靠我們也是不可能的,臣願意前往說服此人,讓人歸順我大清。」

「既然如此,就有勞先生了。」皇太極想了想說道:「先生,若是不成,先生一定要保重自己才是正理。」

「皇上放心就是,臣這就去。」范文程知道事情緊急,又想了想說道:「皇上,現在北京城還沒有得到崇禎皇帝被救的消息,北京城肯定是一片混亂,這個時候,若是大軍能突然出現在北京城下,或許還能詐開北京城,到時候,我們所得到的就是很多了。」

皇太極想了想說道:「若是李信從背後進攻那當如何?」

「那就見機行事。」范文程想了想說道。

「既然如此,朕記住了就是了。」皇太極點了點頭。

一邊的多爾袞聽的分明,心中直搖頭,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李信的名聲在滿人的心中就是一個忌諱,上至皇太極,下至士兵,聽到李信的名字就是渾身直哆嗦,看見李信的旌旗,就只剩下一個狼狽逃竄。這次連李信大軍的影子都沒有看見,就嚇的大軍連連後撤,原本擊敗了崇禎的禦林軍,可以說是大勝,雖然俘獲了不少士兵,可是幾十萬士兵,逃走的人還是佔了多數的,這些人流落民間,也是一個潛在的威脅,這些人聽了李信的召喚之後,必定會團結在李信的麾下,日後必定是滿清最大的敵人。

「報,李信大軍距離我軍不過五十裡之遙了,還請皇上早作定奪。」這個時候,後面數騎沖了過來,大聲的說道。

「什麼,只有五十裡了。」皇太極面色一變,朝左右望了一下,就躍馬上了旁邊的一個小土包,朝西北方向望去,果然見到後方煙塵四起,臉上的憂色更濃了。若是按照這樣下去,恐怕不久之後,就會為李信追上。一想到,李信的數十萬大軍一起攻上來,皇太極就感覺到心裏的一絲恐懼。他這個時候暗自後悔,說實在的,這個時候進攻中原,大清還是沒有做好準備的,倉促之間,還是沒有到決戰的最佳時機。

「皇上,你領軍先行,臣弟在此擋住李信大軍。」這個時候多爾袞拱手說道。

「多爾袞,你。」皇太極聽了之後,臉上露出一絲感動之色,他可是知道這個時候斷後將會意味著什麼,那就是被李信圍殲的命運。

「皇上,父汗創下的基業不能斷在你我的手中。」多爾袞面色冷峻,絲毫沒有受到皇太極的感動而有所影響,只是拱手說道:「不過,臣的正白旗只能抵擋兩個時辰,還請皇上早作決斷。」

「放心,只要兩個時辰足以,兩個時辰之後,皇弟儘管撤退。」皇太極握著多爾袞的雙手說道:「到時候,我在前方等著你。」

「臣弟遵旨。」多爾袞面色平靜,他轉過身去,命令親兵揮舞正白旗旗幟,瞬間就見萬餘正白旗兵馬躍眾而出,不得不說,這個時候的八旗子弟還不是幾十年後,與吳三桂決戰的綠營子弟,這些兵馬儘是滿人精壯組成,作戰兇猛。雖然不過是萬人,但是卻是相當於明朝數萬大軍。這個時候,又存有必死之心,士氣更是高昂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