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道果》第七百四十八章 片語自有乾坤,豈在一面之詞
「孔兄客氣了。」邱言倒是以禮相待,沒有表現出任何yiyang,這份涵養令孟威等人暗自佩服。

他們卻不知道,在邱言看來,血肉身的命格也好、名聲也罷,都是體驗人道的過程,能藉此接觸到不同心理的人物,本身就是種收穫,又何必將之放在心上?

孔三衛聽了邱言回答,微微一愣,神情稍微莊重了些,跟著恭維了幾句,最後則道:「邱兄過來,我本應盡地主之誼,可眼下國難當頭,哪裏還能有個人的享樂,這朝廷不顧災民,硬要出兵也罷了,被派來救災的欽差大人,個個屍位素餐,使局面越發糜爛,著實令人心痛。」

邱言聽他終於切入正題了,就邀他就坐。

「我這次過來,一方面是想和邱兄切磋、印證所學,另外一方面,則想問問邱兄對河北旱災的看法。」孔三衛也不客氣,坐下之後,就這般說著。

孟威聽了,卻是暗暗撇了撇嘴,從他與另外兩名護衛的臉上,不難猜出心思——

「這人真會給zi臉上貼金,和修撰大人切磋?修撰乃文魁狀元,書就典籍,在草原上領著一幫奴隸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那是何等人物?」

「他一個未經世事、不過隻讀過幾本書的書生,說要和大人切磋,還印證所學,未免太不自量力了!傳言修撰大人的墨寶,就算是大儒宗師,都曾爭奪過,更不要說幾次會試,都有異象相應!」

「還問對旱災的看法?笑話!他一個無官無職、沒幹過什麼實事的舉人,卻一副將修撰當成幕僚,尋求建議的樣子,著實可笑。」

這些念頭,在幾人心中閃過。他們對視一眼,看出了彼此的心思了,都是暗自冷笑。

不過,孔三衛自然不知道幾人心思,他本身小有名氣,一路上和同伴遊山玩水、吟詩作對,彼此吹捧的時候,都是把天下興亡作為己任的,胸中自有抱負和理想。

就這一點而言,邱言前身也是一般。是種樸素的理想。

不過,如果兩耳不聞窗外事,就難免令理想膨脹,分不清高低輕重,做出在旁人看來離奇之事。

這種事,在邱言的前世並不罕見,很多人不知民間疾苦、不曉術業專攻,就能指點江山、捨我其誰,視自身強過泰鬥。旁人看來不可思議,可沉溺其中之人卻毫無所覺,言行舉止,已和妄想中的自身重疊。

而這一坐下。孔三衛卻將見聞說了一遍。

他這次外出遊學,本有意參加會試,因為一些事情錯過日子,隻得作罷。既然不用科舉,這心中的悲天憫人便發作起來,想起老家的大旱。這才趕來,一路所見,令他怒不可遏。

邱言卻不關心對方的心境轉變,而是問道:「照你這麼說,河北道腹地,已被盧欽差平息混亂,暫時緩解了災情?只在處置流民上,鬧了些動靜?」

他口中的盧欽差,正是被派來處理旱災的欽差。

從孔三衛的話中,邱言對河北道的旱情,算是有了個大致了解。

其實,旱災第一年的時候,算不上多麼嚴重,但由於官府疏忽,沒有及時做好準備,後面才會不斷惡化。

事實上,朝堂上對於這次國戰的反對,就有河北道旱災的原因在裏面,很多大臣傾向於議和,就是考慮到災情與兵事都是後勤黑洞,一個不好,傷及國朝根基。

不過,隨著新任欽差上任,局面卻被漸漸打開了——在此之前,已經有己任欽差了,卻都沒能有所作為。

而這位盧欽差,一改前幾任的作風,雖也調集物資賑災,更是嚴厲查處剋扣和貪汙,施以重刑,除此之外,卻又由南向北大興土木、水利。

邱言入關之後,所見的都是河北道北方景象,還處於治理盲點,顯得嚴重。

「若非孔兄提及,邱某險些陷入以點及面、盲人摸象的誤判中了,將北疆一線的光景,當成整個河北道的qingkuang。」談到後面,邱言感慨起來,「這位盧欽差,倒有幾分能吏之態。」

這是他有感而發,神靈身在河北道沒有祭祀流傳,即便有著幾點靈性,也只是心有鬼神的層次,難以衍生法域,所以他對道中qingkuang並不了解,這種qingkuang下,很容易把一隅之地發生的事,理所當然的冠到整個區域之上。

簡單來說,就是聽說河北大旱,又見到了最北邊的qingkuang,就覺得整個河北都是人間煉獄了,在這麼一種qingkuang下,朝廷不僅不拚盡全力救災,還調動物資去與草原柔羅交戰,無疑就是窮兵黷武了。

但實際上,北疆的慘狀,除了災情之外,還有很大的原因,正是由於草原入寇造成的,這裏面的因果關係扯不斷、理還亂。

不過,再看河北道南邊,卻又是另外一番光景,值得一提的是,那位盧欽差救災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挑選災民和流民中的青壯,負責興修水利,並提供食宿,發放工錢。

這一舉措,受到很多人的詬病,邱言面前的這位孔三衛,對此就表達了憤慨,認為盧欽差不愛惜民力,是個酷吏,要用民眾的鮮血染紅zi的頂戴,在他的描述中,工地上極其悲慘,可謂人間煉獄。

不過,邱言卻從對方描述中,發現了一點端倪,就是他沒有提到工地上出過人命,可見所說和事實是有出入的,參雜了很多zi的情緒進去。

這不是邱言因為個人傾向、立場做出判斷,按照孔三衛的語氣,可見他對這個以工代賑的做法是深惡痛絕的,如果出了人命,必然會拿出來大說特說,大加鞭撻。

其實,以工代賑的方法自古有之,可謂一舉多得,一方面能讓災民有個容身之地,同時解決飲食和物資問題。

另一方面,則可將災民禁錮住,不讓他們流動。變成流民。

對於王朝統治者來說,大規模的流動人口,是巨大的威脅,和邱言前世的就業崗位一樣,在普通人家看來,就業關乎收入和生活,可在統治階級來看,就業代表的並非只有經濟價值,還能限制青壯人口的流動,維持穩定。與之相比,經濟價值反倒是附加價值了。

這一點,古今中外,無論用什麼花言巧語包裝,概莫能外,只是宣傳的效果不同罷了。

除了這兩方面,工程本身也可以緩解災情,重建社會經濟,實際上。古代的很多事情和現代是一樣的,只是未用相應話語去描述而已。

而今,因為盧欽差的主持下,河北道的南部和中部。已脫離了最危險的qingkuang,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給自足了,但他依舊沒有停止申請物資,用以維持投入。支持以工代賑之法。

不過,但凡這種事,最怕的就是chuxian人命。一旦有人因做工而死,就會有人將事情和災禍連在一起,彈劾、斥責、謾罵——動嘴的人,自然比做事的人犯的錯少,從而佔據道德上風。

所以,從孔三衛沒有抨擊人命官司這點,邱言很輕易就能判斷出,工地的qingkuang和對方所描述的並不一致,至少不是那種黑暗、血腥的地方,在輔以情緒感知,就更能佐證了。

但說著說著,孔三衛的話卻漸漸偏轉到了他從前隨親赴任,見過的施政方針上了,並說了些見解。

「聽孔兄的意思,若由你來施政,有信心比盧欽差做的更好?」

「做的更好不敢說,但至少知道『仁義』兩字是怎麼寫的!」孔三衛斬釘截鐵的說著,「為蒼生謀福祉,方能不負此生!」

邱言笑了笑,沒有多說什麼,他知道有些東西,不真正接觸過,是不會明白的。

世上人道多有製約,有些人在還沒有接觸的時候,總是充滿理想,認為zi能夠克服困難、抵住誘惑,但真正面對之時、碰壁之時,卻往往選擇妥協和退縮,只有那種無論如何也要達成目標的人,才能脫穎而出,當然,這種人未必是好人。

見邱言沒有接話,孔三衛眼中閃過一絲不快,他後面準備的話也就派不上用場了。好在,他還記得過來的目的,便順勢將話鋒一轉:「邱兄是明白事理的人,見了城外慘狀,應該也有觸動,昨晚也捐了不少,可見盛名之下無虛士,但何不更進一步?」

「哦?如何更進一步?」邱言不動聲色的反問。

「是這樣的,」孔三衛一臉肅穆的道,「在下想要號召城中商賈,捐出家中錢糧,只是我人微言輕,難免有諸多阻礙,而邱兄名滿天下,若由你出面,他們必然不敢私心作祟,傳揚出去,也是一樁美談。」

「孔公子,」孟威聽出一點味道來了,插話道,「修撰大人有要事在身,不便在此多留,你的提議……」這話倒是不假,邱言此番奉旨入京,孟家之所以能順利接人,還是得益於邱言領兵南歸時的那次變向,這才能佔有先機,但這些事情,普通人如何知曉?

「你是什麼身份?我與邱兄說話,也有你插話的份?」孔三衛看了孟威一眼,見了他的裝扮,露出輕視,呵斥一句,又對邱言道,「若邱兄不願,大可離去,只是若被城外災民知道了邱兄袖手旁觀,恐對名聲不利。」

「你!」孟威先被輕視,又聽出威脅之語,登時生出怒火。

但不等他發作,一個邱言耳熟的女子聲音,就從門外傳來——

「孔三衛,你還是這般自以為是,沉溺一心不可自拔,只是這次太過放肆了,莫非想挾民願威脅邱公子?」

ps:感謝「舞月櫻」投出的月票!

感謝「玩下下拉」、「小小水手」、「fiywithhire」、「佚名無名」的打賞!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