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紀連海新解乾隆朝三大名臣(全本)》5.鹹安宮的才俊(1)(1)
和珅上過學,而且還是在紫禁城裡面上的學。

乾隆二十三年(1759年),和珅與弟弟和珅琳在經過了幾年的私塾學習之後一起考上了當時京城最好的學校——鹹安宮官學。

鹹安宮官學是因辦學地點在紫禁城內的鹹安宮而得名。鹹安宮現屬故宮的非開放區域,目前遊客只能看到鹹安宮的大門。

學校辦到了紫禁城內,可見鹹安宮官學非同一般的特殊地位。這所學校實際上是一所國家高級幹部培訓學校。

鹹安宮官學的管理是極為嚴格的,負責管理學校的官員必須是翰林,學校內的老師也大多是翰林,極少數不是翰林的也都是那個時代享有盛名的飽學之士。

躋身於富家子弟中的貧寒兒

和珅的家庭不是已經破落了嗎?他怎麼能有資格上這麼好的學校呢?要按照他們家當時的條件,即使托關係恐怕也上不成這麼好的學校吧。誰還肯為一個無父無母、將來對自己一點用也沒有的窮孩子幫忙啊?

其實原因很簡單,這裡有一個時間上的巧合:和珅上鹹安宮官學在先,和珅父親病死在後,兩件事只是在同一年生。和珅的父親死後,是和珅的叔叔出錢繼續供養他。

一開始上學,和珅還真有一些不太適應,有些不懷好意的人經常會欺負他。

有一天,和珅的一個同學寫了一詩,這位同學是一位大官的孩子,這詩的內容是諷刺挖苦老師的。他寫完這詩後,在下面提筆加了個\"和珅作\"。老師剛一來上課,他就從座位上下來,告訴老師:老師,給您,這張紙上的打油詩是我親眼看見和珅寫的,他寫詩罵您呢!老師一看紙上的打油詩,當然是很生氣啦。於是老師不容和珅分辯,拿起戒尺就朝和珅的手上、身上一通亂打。

此時的和珅知道,只有知識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現在還沒有到翻身時候,目前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而不是與富家子弟對抗。戒尺一下下打在和珅的身上,也打碎了和珅心中的良知。

苦學隻為黃金屋

和珅在鹹安宮官學裡學到了很多的知識,這些知識都是別人所不具備的。

這些知識應該包括兩部分:

一是學習本民族的知識。和珅是滿洲人,他得學滿洲人的語和珅文字。

二是學習非本民族的知識,這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學習漢人的著作,無非是經史子集之類。

漢人的文章浩如煙海,漢人的學問學也學不完。在鹹安宮官學裡,和珅特別喜歡學習這些漢人的著作、文章。他知道這些是治理中國必須要學習的東西。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整日沉浸在傳統的典籍之中,尤其是對儒家的經典格外下工夫。

和珅有這種見解,在當時的社會很不容易,難能可貴。

並不是所有的滿洲人都有和珅這樣的見識。試想:清朝從入關之初就開始科舉考試,一直到1905年取消科考,每三年就有一批進士,可翻翻《清史稿》,考中進士的滿洲人有幾個?十個以內。一般的滿洲人他不學這個,不是說滿洲人的腦子不聰明,而是他們認為學習這些沒有什麼用處:不學這些,將來不是一樣當官嘛,畢竟這個天下是滿洲人的天下嘛!

和珅與這些普通的滿洲人不同,他學得非常認真刻苦,這種知識積累為他以後迅速陞官做了很好的鋪墊。

第二,學習少數民族的語。

和珅還學習了蒙古語和珅藏語,並且掌握得還非常好。蒙古語、藏語等族的語對於滿洲人的統治來說更重要,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比漢語還要重要。

滿洲人畢竟是少數民族,他要統治中國,就不能單純依靠自身武力,他就必須要和珅蒙古族、藏族等眾多的少數民族結成同盟,才能夠有效地統治人數眾多的漢人。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滿蒙不分家\"一話的由來。

從這一點來說,和珅他不但與一般的滿洲人不同,更為重要的是,他也與一般的漢族人不同。

第三,學習乾隆的詩作文章和珅乾隆的字體。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