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紀連海新解乾隆朝三大名臣(全本)》4.紀曉嵐姓名之謎(2)(1)
\"紀\"字讀音之辨

這裡,要簡單介紹一下中國漢字的音調。中國古代,漢字有四個音調:平、上、去、入。隨著時代的展,平聲因分化為陰平和陽平。陰平就是一聲,陽平就是二聲,上聲就是三聲——這裡的\"上\"讀三聲,去聲就是四聲。入聲則沒有了。我們這個姓氏\"紀\"的正確讀音應該是\"ji\"。

這裡有什麼講究呢?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還要從\"紀\"這個字最早的含義談起。這裡,我要先介紹一本書——《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是中國第一本字典,是東漢著名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著,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年歷史。《說文解字》總結了先秦、兩漢文字學的成果,為我們保存了漢字的形、音、義,是研究漢字演變不可缺少的工具書。特別是《說文解字》對字義的解釋一般保存了其最古的含義,對理解古書上的字義很有幫助,是研究漢字最早的一本權威專著。

\"紀\"這個字,查《說文解字》:\"紀,別絲也。\"段玉裁註:\"一絲必有其,別之是為紀。\"故\"紀\"的本義為絲頭絲端,後引申出\"系\"這個動作。因此我們可以說,\"紀\"這個字雖然有兩個讀音,但它的最早讀音應該是表示某種物質方位的上聲,然後才延展到了表示動作的去聲。

值得注意的是,紀國先祖的居住地名字\"紀\",按照我們正常的推理,它的原意應該是指絲頭絲端,其最早的讀音應該是表示某種物質方位的上聲。

因此,紀曉嵐的姓氏\"紀\"正確的讀音應該是上聲,要念成\"ji\",不能讀去聲\"ji\"。

正因為如此,我們在1999年版的《辭海》從第768頁至第769頁所收\"紀(ji)\"字的23個詞條中,關於人物的只有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和法國作家紀德的名字,一個中國名人都沒有;而在第764頁\"紀(ji)\"字條下面不僅有紀昀(曉嵐),還有紀昌等其他中國歷史名人。

像紀曉嵐的\"紀\"這樣讀音生音變的姓氏還有很多,諸如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家蓋叫天先生的\"蓋(gě)\"(演員蓋麗麗的姓也是這個讀音);著名武俠小說家、筆名金庸的查良鏞先生的\"查(zhā)\";中國明代畫家仇英的\"仇(qiu)\";唐代詩人員半千的\"員(yun)\";楚國的開國之主能釋的\"能(nài)\";《雷雨》中的繁漪的\"繁(po)\"(開封城裡著名古代建築繁塔的\"繁\"字也是這個讀音);令狐沖的\"令(ling)狐\"等。

有的觀眾說了,紀(ji)曉嵐,這念著多麼彆扭啊!難道就真的不能讀成紀(ji)嗎?

中國社科院語研究所編纂的《現代漢語詞典》審訂為近年也有把\"紀\"姓讀\"ji\"的。真要把紀(ji)這個姓氏讀成紀(ji),雖然也可以,但是我的看法是,你在讀這個字之前,應該徵求人家的同意。紀曉嵐已經作古,這個意見沒有辦法徵求了,就只能讀成紀(ji)了。

此外,漢語語法還規定:兩個上聲連讀,前一個字可以讀為陽平,這樣就可以把紀曉嵐這個人名讀成紀(ji)曉嵐。這樣可能也要好一點。

舊的問題剛剛解決,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有人不禁產生疑問:我怎麼看到有的書上說紀曉嵐又叫紀昀呢?這個\"昀\"字和\"曉嵐\"兩個字有什麼關係嗎?我怎麼還聽說紀曉嵐的後代都稱紀曉嵐為\"文達公\",這是怎麼回事呀?難道這裡面也有講究嗎?

紀曉嵐的\"名\"和\"字\"

古代的中國人有名、字、號等不同的區別。名、字、號是分開的。所謂\"名\",是個人在社會上所使用的符號;\"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與\"名\"相表裡的,所以又稱\"表字\"。

\"名\"是幼時起的,供長輩呼喚。\"字\"是男子到二十歲、女子到十五歲時起的,供朋友呼喚。男子到了二十歲成人,要舉行冠禮,這標誌著本人要出仕,要進入社會了。女子長大後將離開母家而許嫁他人,未許嫁的叫\"未字\",也可叫\"待字\"。\"待字閨中\"就是這個意思。十五歲達到許嫁年齡時將舉行笄禮,也要取字。《禮記·檀弓上》說:\"幼名、冠字。\"《疏》雲:\"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雲幼名;年二十有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