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紀連海新解乾隆朝三大名臣(全本)》6.紀曉嵐姓名之謎(3)(1)
那紀昀、紀曉嵐的來源呢?紀昀、紀曉嵐就屬於第三類,其\"名\"和\"字\"的意義是完全相反的。\"嵐\"的意思是雲霧繚繞,\"昀\"的意思是噴薄而出的日光。當日光噴薄而出的時候,繚繞的雲霧還能存在嗎?

古人的\"名\"和\"字\"還常常用來表示本人在家族中的行輩。

先秦時,人們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示兄弟長幼。如伯夷、叔齊,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孟薑女就是薑姓的長女。

漢代以後逐漸流行在\"名\"中用同樣的字或同樣的偏旁表示同輩關係,如明朝崇禎帝朱由檢和他的哥哥明熹宗朱由校的名字第二字共用\"由\",第三字共用\"木\"字旁。

在這種況下,姓名中的第一字是和父、祖共用的族名,第二字和第三字的一半是和弟兄等共用的輩名,具體到個人身上就只有半個字了。

是\"紀文達公\"還是\"觀弈道人\"?

除了有\"名\"和\"字\"之外,有些古人還有\"號\"。\"號\"是一種固定的別名,又稱\"別號\"。號又分為別號和綽號兩種。

封建社會的中上層人物(特別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包括齋名、室名)和志趣等為自己取號。如唐代李白的\"青蓮居士\"、宋代蘇軾的\"東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等,都是後人熟知的;有些別號的使用率(如蘇東坡)甚至超過本名。

別號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像姓名要受家族、行輩的限制,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或標榜本人的某種操。別號中常見的\"居士\"、\"山人\"之類是表示使用者鄙視利祿的志趣。宋代歐陽修晚年號\"六一居士\",就是以一萬卷書、一千卷金石文、一張琴、一局棋、一壺酒,加上他本人一老翁,共六個\"一\"取號。畫家朱耷在明朝滅亡後取號\"八大山人\"(\"八大\"連寫似\"哭\"非哭似\"笑\"非笑,寓\"哭笑不得\"意),來抒自己懷念故國的悲憤之。

那麼紀曉嵐的別號是什麼呢?紀曉嵐的別號很多,最能代表他個性的別號是\"觀弈道人\"和\"孤石老人\"。觀弈道人是他一生的寫照,孤石老人則是他晚年境遇的註解。

另外,古人還常有\"綽號\"。這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認的別號,是對人的刻畫和形容。宋代王任宰相十多年,除\"取旨、領旨、傳旨\"外不幹別的事,當時號為\"三旨相公\";《水滸》裡梁山上一百零八人都有綽號,大多準確地描摹了人物性格、特長或生理特點,這些綽號作為姓名的代稱更是人們所熟知。

除了上述的\"字\"、\"號\"外,歷史上常用來代替個人姓名的還有這幾種:

一、地名(包括出生地、住地和任職所在地)。如東漢孔融稱\"孔北海\"、唐代韓愈稱\"韓昌黎\"、柳宗元稱\"柳河東\"或\"柳柳州\"等。以地名稱人在封建時代是表尊敬,也叫稱\"地望\"。清末時有人做了一副對聯:\"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上聯指任北洋大臣(宰相)的李鴻章(合肥人)、下聯指任戶部尚書(司農)的翁同(常熟人),卻是利用\"地望\"的雙關語義諷刺了封建官僚的貪婪豪奢。因此,從地望角度說,也有人稱紀曉嵐為\"紀河間\"。

二、官爵名(包括職銜、封號)。如唐代杜甫稱\"杜工部\"、\"杜拾遺\"(杜甫曾任工部員外郎、左拾遺)。

三、弟子或後人所上的尊稱。如王夫之稱\"船山先生\"。還有在本人死後由門人、後人上的尊號(\"私謚\"),如晉代陶潛的\"靖節\"等。

四、謚號,即死後由皇帝頒賜的榮稱。如宋包拯稱\"包孝肅\"、嶽飛稱\"嶽武穆\"、明徐光啟稱\"徐文定\"、清紀昀稱\"紀文達\"等。

五、在姓氏前加形容詞指稱特定的同姓者。如唐代詩人中\"老杜\"(亦作\"大杜\")專指杜甫,\"小杜\"專指杜牧。\"老蘇\"、\"大蘇\"、\"小蘇\"則分別指蘇洵、蘇軾、蘇轍。

六、以幾個姓並稱特定的幾個人。如\"馬班\"(亦作\"班馬\")指司馬遷(《史記》作者)、班固(《漢書》作者);\"李杜\"是李白、杜甫。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