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富春山居圖(全本)》1.彆扭(1)
胡林楠回過頭,現在自己身後不遠處有一台平板電視,屏幕上此時正在播放著一條關於今天上午杭州市某拍賣公司的古畫拍賣信息。據電視裡的新聞介紹,即將被拍賣的古畫是一幅從山西某廢棄煤窯中現的中國明代油畫。

雖然大部分人都誤以為油畫是近代才傳入中國的,但是現有確鑿的文獻記載表明,油畫傳入中國生在明代萬曆(1573-1620)年間。

率先把油畫帶進中國的是意大利耶穌會傳教士羅明堅,他於1579年(明朝萬曆七年)奉命來華到廣東設立教堂。當他經澳門轉入廣東肇慶時,當地總督檢查羅明堅所攜的物品中現了一些筆致精細的彩繪聖像。畫筆精細正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油畫所具有的藝術表現特徵。因此,這些彩繪聖像畫應是最早傳入中國的西方宗教油畫。1583年,羅明堅還在肇慶建立的聖母無原罪小教堂中懸掛聖母像,供信教民眾參拜,開西方油畫傳入中國之先河。

繼羅明堅之後,對推進油畫在中國的擴大傳播和轉承影響起關鍵性作用的人物是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他依靠自己精深的天文學、地理學、數學知識和成熟的儒學修養,明自上而下的\"文化傳教\"形式,在傳播西方科學技術的同時,巧妙地將西方宗教油畫及其銅版畫複製品分送進呈給中國上層官儒和皇帝,引了一連串西方油畫轉承影響效應。

中國本土畫家投身油畫創作亦是從明代開始。由利瑪竇的中國學生遊文輝創作的《利瑪竇像》是到目前為止現的最早的由中國人畫的油畫。

由於中國古代油畫存世一向極少,所以這幅從山西某廢棄煤窯中現的油畫,被許多專家認為應該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同時由於這幅油畫在風格上呈現出某種中西繪畫融合的傾向,所以這幅畫本身亦在中國美術史和世界美術史上有著一定地位。

當然這幅畫所呈現出的中西繪畫技法相融合的傾向並不是孤例,近年來在澳門現的《明代武將像》,畫家以中國繪畫線條勾勒、填色技法運用西方油畫材料,嘗試了中西繪畫風格的交融,使作品既有西方油畫材質美感,又頗具中國畫人物寫意神韻。然而,這並不是中西繪畫融合的一個孤島,澳門聖母雪地殿小教堂遺存的明末天主教《聖經》故事人物畫,是用中國畫勾線技法描繪西方宗教的壁畫。1637年艾儒略在福州出版的《天主降生出像經解》,用線刻的方法複製西方銅版畫,雖然減弱了明暗對比,卻保留了西洋畫的透視效果。可見,中西繪畫表現形式的融合是明末西方繪畫在中國轉承影響的一個顯著標志。

\"你要代表你們公司買的就是這幅中國古代油畫?\"胡林楠一邊看著電視上關於這幅中國古代油畫的相關介紹一邊問林雨嫣道。

\"是。\"林雨嫣回答得心不甘,不願。

\"價格不算便宜,不過你們應該是看出來其他買家沒有看到的該畫的特殊價值,所以想撿漏吧?\"

胡林楠見林雨嫣低頭不語,知道自己說對了。

\"你們在這幅油畫上所現的特殊價值,應該是跟位於畫面左上方圓桌子上那本被十字架擋住了大部分的那本書有關吧?\"胡林楠捏了捏自己的下巴。

\"林楠先生,你的眼光可是真毒啦!我們從這本書書脊上若隱若現的文字上推斷這本書應該就是鼎鼎大名的中國農業工業技術類百科全書——《天工開物》啦!你知道有不少學者都認為,17世紀整個歐洲的農業和工業之所以會有一個飛躍式的展,都跟《天工開物》一書傳入歐洲有關,但是關於《天工開物》確切傳入歐洲的時間卻始終都缺少實物證據,所以——\"林雨嫣笑得很甜,甜得有點兒像包裹在苦澀藥丸外的糖衣。

\"不對,\"胡林楠盯著電視上不時在新聞中閃過中國古代油畫照片搖了搖頭,他語調深沉地繼續道,\"你們之所以捨得出大價錢買這幅畫,並不是為了向世界公開什麼現,而是為了掩藏一些你們不想讓別人知道的信息。這幅畫上面隱藏著最重要的信息,並不是被十字架遮擋的《天工開物》,而是十字架在《天工開物》封面處投下的陰影。\"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