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與父輩》小學(5)
沒有辦法,這是一種城鄉的溝坎,除了跳越,我沒有別的選擇。

我把鋼筆放在了桌上。

把預備的草稿紙,也規規整整地放在了課桌的左上角。

確鑿地,等待著那個跳越,我就像等著下令槍響後的一次奔跑。

終於,老師來了。

終於,卻是徐徐地進了教室。他款步站在土坯壘砌的那個講台上,莊嚴地看了同學們,看了講台下那一片緊張與興奮的目光,嘴上淡淡地笑一笑,說,今年考試,不再進行試卷做題了。說,教導我們說:「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個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說,為了讓大家都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我們不再進行試卷考試。說,我們今年考試的辦法,就是每個同學都到台上來,背幾條語錄,凡能背下五條者,就可以由二年級升^H小說至三年級。

老師話畢後,同學們集體怔了一下。

隨之間,掌聲雷動了。

然我沒鼓掌,只是久遠不解地望著老師,也瞟了一下我的同桌。她也在隨著同學們鼓掌,可看我沒鼓後,也就中途猛然息去了她的鼓掌聲。

自那之後,我們的升級都是背誦語錄。這讓我對她——那個來自城裡的女孩,再也沒了超越的機緣,哪怕隻還有一分之差。那年代中的一些事情,雖然微小,卻是那年代中怪異濃烈的一股氣味,永永遠遠地鑄成堅硬的遺憾,在我的人生中瀰瀰漫漫,根深而蒂固。在那個年代讀書,二升三時,只需要背誦五條的語錄;三升四時,大約是需要背誦十條或是十五條。期間為了革命和全國的停課鬧革命,還有兩年沒升級。沒有升級,也依然上學,學習語文,演習算術,背誦語錄、詩詞,和那老的三篇:《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與《愚公移山》。今天間,回味那個年代,其實我滿心都充盈著某種快樂和某種幸福的心酸。因為沒有學習的壓力,沒有沉重的書包,沒有必須要寫的作業,也沒有父母為兒女升學的愁憂。伴隨我童年的,除了玻璃彈子、最高指示和看著街上大人們的遊行,還有親自跟著學校的隊伍到村街上慶賀最新指示的發表,這都是一些快樂的事情——就是到了今日與現時,這些歡樂也意味無窮著。然而剩下的,是永不間斷的飢餓和寂寞,下田割草和餵豬與放牛。這讓我感到了鄉村的無趣和疲憊,土地的單調及乏味,彷彿葛藤草蔓般纏在我身上。好在著,歲月中夾纏的卻久遠的幸運,就是直到我小學畢業,那些住在鄉村的幾個「市民」戶口的漂亮女孩,她們總是與我同班。她們的存在,時時提醒著我的一種自卑和城鎮與鄉村必然存在的貧富貴賤;讓我想著那種與生俱來的城鄉差別,其實正是一種我永遠想要逃離土地的開始和永遠無法超越了的那一分的人生差距。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