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康熙大帝——其實這才是玄燁》第三章 辭職報告惹的禍(26)
吳大爺的兵士對戰場從不陌生。他們從入山海關那天起,就跟著吳大爺,趕走了李自成,趕走了孫可望,趕走了李定國,然後大大小小數十戰,從沒有消停過一天。

所以,吳大爺的兵特別能打。舉目而觀,清朝的八旗官兵,從入北京後就坐享其成,很多人十多年來都沒有摸過刀把子,面對這種沒有作戰經驗的人,吳大爺的兵士並不怕。

#小說其實,吳大爺這人,缺點很多,但是,優點也不少。可以用近兩百年後清朝一位重量級大臣胡林翼的三句話來概括吳大爺的性格:殺人如麻;愛才如命;揮金如土!

吳大爺從入關的那天開始,就在不停地剁人,戰場上的規則就是這樣的,你不剁人,別人就會剁你。什麼才是最好的老師,不是興趣,而是生存的本能,這個教會了吳大爺剁人。

與此同時,吳大爺是一個愛才的人。吳大爺的女婿胡國柱,長期效命於吳大爺身邊,別的啥事都不幹,專門為吳大爺尋覓人才,在吳大爺反叛兩年內,四方響應,因他愛才。

清史官說,吳大爺貪財,這話倒確實不假。我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滿漢全席,如此鋪張浪費,隻記錄於清朝的筆記小說,正史上沒有片言,清朝史官的人品,實在是差得掉渣兒。

吳大爺愛才,但是絕對不摳門。他要剁人,就得養兵,養兵就要錢;他愛才,人才也是要吃飯的,養士也要錢。當然,吳大爺也是人,也需要享受,享受也得要錢,這是事實。

這便是一個真實的吳大爺,一個清朝史官筆下記錄的叛徒。

當吳大爺拜祭完朱由榔後,就宣佈擇吉日進兵,把滿洲鄉巴佬趕回關外去。

按照起兵造反的慣例,總得弄個啥檄文之類,而且檄文是很重要的宣傳材料,寫得越好,寫得越煽情,對造反越有鼓動作用,大才子駱賓王《討武曌檄》成了此類文的千古典範。

吳大爺也如此,在起兵之前,寫了一篇氣勢恢宏的《反清檄文》,這篇檄文不留於清朝史料中,早說過,清朝史官人品差,對於這種史料,他們是不會留的,在日本史料中卻留著。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