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隋唐真英雄李世民》第三百四十六章:敵我之僵持對峙
武德四年秋八月。小說排行榜top./

唐軍水軍之一部軍士約五千餘人、船隻二十餘艘,他們從水路出發將發起進攻敵王世充之戰鬥號角。

此次,唐軍的作戰目標就是從水路攻取偽鄭國之洛水城。

該城沿著洛水河南岸一線居中而建築。城高水深。向東蜿蜒而去,最終注入到黃河。

洛水城做為一處軍事重鎮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它可控制商旅和軍隊從水路由而西進入至洛陽城、東出可進入到河北魏縣。

因此,李世民決定派出一支水軍渡過洛水搶佔並攻克軍事重鎮洛水城!

八月十一日之拂曉。唐軍之新安縣行軍總管黃君漢率領一支水軍從新安縣雲水碼頭,乘上二十餘隻大型的船隻向著西南方向矗立的洛水城溯源而進。

中午時分,他們抵達了洛水城下。

但見,唐軍分乘在二十餘艘船隻上面的軍士們不等船泊靠岸停穩,他們一個個好似猛虎下山一般紛紛跳下戰船沖向河岸。

艱苦和激烈的攻城戰鬥打響了!

洛水城之城樓和城牆是依河而建。在該城之左右兩端皆是怪石嶙峋、千仞絕壁之高山。河岸距離城牆也不過只有三四丈來寬。

敵軍在城樓上的弓箭『射』擊並不在有效的『射』程之內。

因此,敵守軍只能是在城池下的不足三四丈來寬的河岸邊組織防禦。

他們在河岸之上布設下了大量的鹿砦陣以有效阻止唐軍的攻城。

敵軍就在鹿砦障礙物的後方排開了前沿之一線的弓箭手。

他們隻待唐軍的士兵們衝上河岸之時,那些弓箭手就是萬箭齊發:頓時,閃電一般的箭簇就在頃刻之間,將唐軍的士兵給封鎖在河面之上???

於是,唐軍許多的軍士們站立在船頭,以大型之弓弩與敵守軍互『射』箭羽。

黃君漢覺得若是如此組織進攻,是很難攻克洛水城池的+激情小說。

他必須要出奇謀以攻克城池。

這時,他想到了分出一些船隻繞道於城樓的東南方——他要讓軍士們身負繩索和飛爪鐃勾之鐵器做為攀爬工具,他們必須要通過攀岩這一險情,以實現從嶙峋怪古的絕壁山涯之間『摸』上敵人的城牆,從敵人的背後實施有力的還擊!在作戰之前,他早已是將攻城可能遇到的困難逐一設想了一遍。

因此,唐軍憑藉著頑強的戰鬥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難,他們出其不意地沖向城樓,以摧枯拉朽之勢一舉殲滅城池之內的敵軍;並且,沿著城門向灘頭之敵軍背後殺了過來!

最終,唐軍攻破了城池,俘虜了敵守城之將達奚善定。並且,在後繼的戰鬥中切斷了從洛水城至洛陽城交通橋樑之河陽南橋。還招降了敵沿河岩而建立的堡壘共二十餘所之敵兵。

現在,洛水城就是牢牢地控制在唐軍的手中。

躲在洛陽城內的王世充在聞訊之後,他亟派太子王玄應率手下之大將楊公卿等將兵五千餘人企圖奪回失陷的城池。

經過數日之激戰,敵軍無法從唐軍的手中重新奪回洛水城。

既然,敵軍對於通往洛陽城的水路已無法被他們控制,但是,從洛水城通往洛陽城的方向,可以從陸路加以控制。

因此,敵軍組織了大量的民夫日夜取土、砍伐樹木以興建與洛水城所對峙的望月城長達數裡,並派兵留守之。形成了與唐軍所佔領的洛水城以西進而控制陸路的僵持和對峙。

現在,王世充集重兵駐紮在洛陽城西之青城宮,以防禦唐軍的進攻。

李世民在派出輕騎經了過認真、細緻的全面偵察之後,他針鋒相對地將唐軍之主力布署在洛水河之東北一線。

於是,唐軍的進攻部隊與偽鄭國的防禦部隊在洛水河兩岸隔河相望。

某一日,王世充來到青城宮之防區檢查防務,有人對他說:「在洛水河對岸,有一位身穿金『色』盔甲的、騎了一匹藍青『色』戰馬之人,他就是秦王李世民!」

王世充開始向河對岸喊話:「那位橫槍臥馬者,或是大唐之赫赫有名的秦王殿下麽?」

與李世民並排的一匹棗紅『色』戰馬上的秦叔寶對李世民說道:「王爺!向你喊話之人就是偽鄭國國主王世充!」

李世民嘴角流『露』出一縷輕蔑的冷笑兒!

他對秦叔寶言道:「在本王眼中,他不過是一匹夫也!」

他的話音未落,從河對岸傳來了王世充的訊問之聲:「秦王!現暴隋已亡矣!大唐國的皇帝在關中地區稱帝。鄭國稱帝在中洲大地之上。」

「想我王世充未曾發兵以侵擾關中。你我是井水不犯河水?為何要大舉興兵,以侵擾我河南之地?」

李世民冷靜地說道:「我說,鄭國之君,自我父皇在長安城承天運而踐唐祚以來,中華四海之內無不仰慕大唐之懷遠人、靜宇內之清明,無不紛紛歸附之;也唯有尊公您欲同我大唐分庭抗禮,故此,我主派小王以討伐不尊天下共主之叛逆!」

王世充見李世民在他的面前表現出不卑不亢的神態,他自知理虧而言道:「我們為何不能締結城下之盟,以國之大禮而修睦鄰之好?如此一來我們化乾戈為玉帛,相互息兵而講和,這不是很好嗎?」

李世民斬釘截鐵地說道:「我奉詔提兵以奪取東都洛陽,我們既為敵對之雙方,只有在戰場上見輸贏,那裡還有講和的餘地?」

這兩**隊之最高統帥在言辭上不和,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華山路一條:那就是兵戎相見!

現在,他們誰不賣誰的帳。因此,兩軍對峙和僵持的局面將成為最近一個時期以來兩軍對抗的焦點。

且說,身處在長安京城中的李淵皇帝——他並沒有因李世民大軍前出至東都洛陽討伐敵王世充,而變得勝利在望。

在他逐鹿中原的軍事部署當中,他希望李世民大軍為避免兩線作戰之不利,他對地處在河北地界的偽夏國國主竇建德採取了拉攏的態度。

李淵皇帝為了防止王竇二人結成「唇亡齒寒」的政治聯盟,他在李世民大軍出發之後,派出外交使臣同竇建德進行外交斡旋,以阻止王竇之聯合。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