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回到唐朝當皇帝》第十六章 太子和賢臣
封德彝下朝回到府中,在書房大發脾氣,府中下人們都不敢去打擾他。早朝議立太子之事,他跟長孫無忌因為分別擁立長沙郡王李恪和中山郡王李承乾而爭的面紅耳赤。更為可氣的是,長孫無忌一個晚生後輩敢在朝堂上頂撞他,說他身為當朝臣子卻心懷叵測,這不就是指他擁立李恪,心向著著前的意思嗎。

他想到今天長孫無忌在朝堂上的囂張氣焰,心中就越是氣憤,一怒之下,一塊硯台被他摔的稀巴爛。然而,李世民對於太子一事的懸而未決讓他頗感意外。就在此時,家丁在書房外稟報說長沙郡王李恪前來拜見,已經在客廳等著。

封德彝心裏嘀咕道:「難道是為了早朝立太子之事而來?」他一邊想一邊向前廳而來。李恪正在欣賞一幅掛在中堂的山水畫。雖然,他不同畫技,但鑒賞水平還是有的。看到這幅潑墨山水畫的畫功獨到,技巧嫻熟,用筆剛勁有力,顯然的老成之作。

走進客廳的封德彝看見李恪便施禮道:「老臣封德彝參見殿下。」

李恪看見封德彝行此大禮,忙上前將其扶住,語帶誠懇的道:「封大人務須行此大禮,恪豈敢承受。」

封德彝看到李恪如此謙遜知禮,心裏愈發難受,隨即掙脫李恪的雙手跪在李恪面前黯然道:「老臣無能,沒能讓殿下入主東宮,老臣無能啊!」

李恪知道封德彝是前朝遺臣,因了這層關係處處為自己著想,對於讓自己入主東宮一事更是嘔心瀝血,費盡心機。所以,他為這個才能平庸,但一心為他的老臣心存感激。他攙起封德彝安慰道:「恪知道大人為恪入主東宮一事而操勞,先在這裏謝過大人了。」說完便給封德彝施禮,封德彝哪敢讓他給自己行禮,忙伸手扶住他。

李恪知道封德彝作為老臣子,對於禮數很看重,便不再堅持。隨即又遇到規勸的說道:「只是大人還需注意身體,以免操勞過度累壞身子,恪以後還需要大人的時常提點呢。」

封德彝聽李恪說的情真意切,對自己如此關心,不由感動。心裏暗下決心,一定要在自己有生之年讓李恪入主東宮。

兩人分主賓落座後,封德彝將早朝的情況給李恪說了一遍。

今天早朝,李世民議事立太子之事,封德彝和一幫大臣們力主李恪入主東宮。可是,長孫無忌從中阻撓支持中山郡王李承乾。還說承乾身性仁慈,知書達理,又是皇上嫡長子,入主東宮符合禮製,順應民意。

李恪仔細聽封德彝詳細述說早朝之事,特別是在封德彝提起他和長孫無忌朝堂爭論立李承乾還是李恪時,李恪能猜到封德彝在和長孫無忌的爭辯吃了虧。

封德彝繼續說道:「他長孫無忌身為國舅,又是中山郡王的舅舅,豈能沒有私心。然而,讓老臣沒有想到的是竟然有那麼多的朝臣支持他的建議,支持中山郡王。幸虧老臣和尚書左僕射蕭大人,秘書監虞大人和大理寺少卿孫大人,都極力反對才沒有讓長孫無忌等人得逞。」

封德彝一口氣說道這裏,明顯的鬆了一個口。然後,繼續道:「還有洛州總管屈大人也上書支持殿下,哎,老臣剛才細細品味上朝的情形,覺得愧對殿下啊,是老臣考慮不周才會讓長孫無忌站了上風。」

李恪聞言一愣,疑惑道:「封大人何出此言?」

封德彝略顯失望的說道:「老臣隻想這如何力挺殿下入主東宮,倒是沒有在意自古冊立儲君,自古長幼有序,嫡庶有別。長孫無忌就是抓住這點才讓老臣始料不及。」

李恪對於封德彝的回答有點失望,他想知道長孫無忌究竟是拿什麼觀點讓李承乾入主東宮的,沒有想到是自古立儲的古訓,原來也是一個教條主義者。

封德彝看到李恪對此不甚在意,心裏一陣嘆息,他不知道李恪心中所想,還以為是李恪因自己不是嫡子而失去了入主東宮的信心。所以,勸諫道:「殿下不必介懷長幼有序,嫡庶有別,只要老臣還有口氣在,就不會讓殿下受此委屈。」

李恪知道封德彝內心所想,道:「恪銘記大人的教誨。」

封德彝見李恪明白自己的意思就不在糾纏此事,隨後提到了尚書左僕射蕭、虞世南、孫伏伽等人。李恪知道蕭是隋煬帝蕭皇后的弟弟,自己母妃的舅舅。蕭自幼以孝行聞名天下,且善學能書,骨鯁正直,並深精佛理。以皇后親弟之重,在隋朝年紀輕輕就做到銀青光祿大夫的官,後來由於屢屢上諫忤旨,漸漸為隋煬帝所疏斥。

特別是他諫煬帝應該舍高麗而防突厥,引起楊廣震怒,遂把他貶為河池郡守。鑒於此,李淵很器重蕭,剛剛進京定位,就遣書招致,授光祿大夫,封宋國公,拜戶部尚書。李世民繼位後,又拜他為尚書左僕射。

而對於其他幾位支持自己的朝臣,李恪也略知一二,秘書監虞大人,叫虞世南,是唐初的書法家和文學家,隋煬帝時官起居舍人,到了唐代,歷任秘書監、弘文館學士等。大理寺少卿孫大人,名叫孫伏伽,是隋煬帝國科舉史上第一個有名可考的狀元。

洛州總管屈突通,在楊堅、楊廣部下,屢立戰功,曾是被遷為左驍騎衛大將軍的人物。李世民倘若立自己為太子,在他們這些隋朝舊臣的心裏,會更容易接受。

李恪現在其實對於太子之位不怎麼感冒,不是說他不想爭這個位子,而是覺得沒有必要。李世民剛登基為帝,作為一個剛到三十歲的君王,他年富力強,正是施展宏圖偉業的時候,立太子也是因為八月份的突厥突然南下,群臣們怕皇帝有所閃失,好有個名正言順的繼承人而諫議冊立的。

所以,這個時候的太子除了名聲響亮,地位尊崇一點之外,沒有什麼好處。唯一的一點好處,就是有東宮六率幾萬兵馬在握。但李世民是一個雄材偉略的皇帝,他的皇位就是通過政變才得到的,在他在位的時候對於軍權是十分看重的。

所以,東宮六率只能拱衛皇城,對於征戰沙場是沒有一點實質的幫助。反倒是住在東宮的人會因為這個位子而感到如履薄冰,整日提心弔膽,處處提防著別人,生怕自己稍有閃失遭致太子之位不保。

所以,現在的太子之位簡直就是一燙手山芋,強敵虎視眈眈的情況下就是給李恪他都不敢要。並且他知道,李世民在位二十三年,留給他準備的時間相當充裕,沒必要自己爭到太子之位後,做起事來又的縮手縮腳的。他正好利用這個機會,給李世民留下一個他不跟兄長爭的印象,同時也為將來能夠成功壓製李治資本積累一些資本。

就讓李泰去跟李承乾鬥,等李泰逼李承乾造反之後,就該是自己出手的時候了。李恪心裏如此的想著。

封德彝看著李恪表情,見他對自己在太子之爭中的被動局面不曾慌亂,心裏一陣疑惑,隨即又高興起來。他知道李恪心裏一直惦念著這個位置,現在他的舉動,分明就是將內心的焦急情緒隱藏不表現出來,這才是一個成大事的人所具備的品質嘛。封德彝歷經三朝臣子,對於帝王之術很是精通。

李恪見封德彝不在繼續說,而是盯著自己看,不知他心裏在想什麼,便問道:「大人能否告訴恪,哪些人支持大哥入主東宮?」

封德彝見李恪如此問,沉吟片刻後道:「有長孫無忌,他身為中山郡王的舅舅,又任吏部尚書,是力主中山郡王最主要的人。還有門下侍中、安州都督高士廉,左金吾衛大將軍長孫順德,代州都督張公謹,刑部尚書劉政會,戶部尚書唐斂等人。」

「不過,李靖,房玄齡和杜如晦以及李孝恭等在朝堂上一言不發,似乎有意保持中立,。」封德彝接著說道:「但是,老臣心裏明白,他們還是偏向於李承乾。至於其他一些領兵在外的將軍們,老臣還不曾知曉。」

封德彝的話讓李恪陷入了沉思。李靖不參與立太子一事他依然能夠猜到,至於秦瓊,尉遲敬德等將領,都跟長孫無忌交好,肯定支持長孫無忌,他們還沒有表明態度,只是因為還不到時候,一旦李世民有立自己為太子的趨勢,他們勢必會極力反對。可是,他想不明白房玄齡和杜如晦兩個人,他倆怎麼能在朝堂上一言不發呢?這兩個人的一言一行可都是影響著李世民一舉一動呢。所以,他倒是覺得朝堂上議立太子之事只不過是一個形式而已。真正的冊立太子,李世民是不會拿在朝堂上倆議的。

其實,明天的朝會,已久不是商議冊立誰為太子的事情,而要是宣傳太子是人選。

李恪看著眼前這個為自己奔波忙碌的老臣,心裏感慨萬千,想將自己剛才的推測告訴他,隨即又壓下了這個念頭。他覺得封德彝這樣的士族讀書人,書生氣十足,很固執,自己認定的事情就一定不會輕易的放棄。如果此刻就將想法說出來,他會在今晚不顧一切的組織支持自己的上書力諫,這樣對他們未必就是好事,反而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所以,還是不說的好。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