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二鬼子漢奸李富貴(曲線救國續集)》從《指南錄》和《明》談架空歷史
在書評裡看到不少讀者拿李富貴去批明,在這裏無語覺得要為酒徒說兩句公道話,任何一個作者都不可能討好所有的讀者,所以針對不同的讀者群作者就需要作出取捨,這其中就有手法的選擇。針對酒徒的指責多局限於寫作的手法,認為酒徒刻意的煽情,但是我覺得手法只是小道,讀者可以不喜歡,不過憑此就貶低作品則有些不公。

本人當年會提筆加入到架空歷史小說寫手的行列完全是出於偶然,現在既然告一段落就藉此寫一篇文章說一說自己這幾年的心得。無語以前從來沒有寫過書評,這大概和年紀大了人變厚道了有關,以本人年輕時的秉性應該能夠成為一條很出色的毒蛇。這次找到機會一貶一褒以示公允,多少也是出於這種考慮。

薩蘇在平架空歷史小說時說了四不看,我沒有那麼挑剔,本人只有一不看,那就是作弊的不看,從這個一不看大家想必看出了無語刻薄的本性,因為按照這個標準我幾乎打翻了所有的架空小說,試問有哪一部架空歷史小說不作弊的(這裏的架空歷史小說特指非惡搞穿越時空改變中國過去命運這一題材)。

在這裏我需要明確一個概念,那就是什麼是作弊,無語在這裏所說的作弊和大家以往經常說的開金手指並不是一回事,對我來說開金手指有可能是作弊也有可能只是誇張,比如說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火燒博望坡夏侯惇一下子被燒掉了十萬人,這當然是小說家言,做不得真,當時曹操哪有十萬人給夏侯惇,在這裏羅貫中給曹軍開了金手指,但是我們不能說羅貫中在胡扯,他僅僅是為了討好聽眾加大了數字而已,這種不用更改情節的誇大我一直認為對小說的嚴肅性沒有什麼影響,火燒赤壁就算是他說八百萬曹軍灰飛煙滅也只是一個數字,但是如果說曹操在赤壁被燒死了那就不得了了,這必然會構成小說的硬傷,因為後面的故事幾乎沒辦法編下去。

也就是說本來九死一生的事被提升到九十九死一生那是誇張,可是十死無生的情況下還能活下來那就是作弊了。定下了作弊的概念之後就可以說說我為什麼不喜歡看作弊的書了,既然說到作弊那我就拿高考來做個比喻,在歷史上我們有幾次考的很不理想,這使得大家心有不甘,於是總結教訓就成為一項大家喜愛做的事情,在核對自己的考卷時我喜歡把那些做錯的題目區分成完全不會的和本來可以作對的兩部分,還有一些是介於兩者之間,雖然考試的時候的確不會,可是如果在上課的時候好好聽是可以掌握的,然後假設自己在考試中沒有犯不該犯的錯誤看看自己究竟能考多少分,甚至再進一步假設平時聽課更認真一些又能加上多少,這樣一來說不定本來連大專都上不了的分數一下子就跳到了本科甚至重點分數線上,顯然這樣一個分數是可以給自己激勵的,它是一個在我未來要努力達成的目標,在架空小說裡這樣的幻想我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那些難度太大對我來說根本不可能掌握的題目該怎麼辦,如果在考前能夠買到答案那這些題目當然不成問題,同時自己還可以沉浸在通過這種方法考上清華的虛榮當中,那想必是一種很爽的感覺,不過無語要求自己不做這樣的白日夢,因為對自己沒有好處,沉溺於這樣的幻想當中下次只會考得更差。

文天祥所面對的南宋就是一道無解的難題,即便他們超常發揮不犯那些本來會犯的錯誤,把自己的成績提高一大塊仍然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我相信酒徒兄對此也有充分的認識,所以現代知識在這裏是一樣力往狂瀾的道具,和《明》裏面所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完全不同,在《指南錄》我們不再是討論歷史的可能性,而作弊的大前提使得書中英雄們的抗爭變得滑稽,就如同讚揚憑藉作弊奪取高考狀元的考生一般,不管他付出過多少努力作弊足以將這一切毀掉。如果我們歌頌一個作弊的英雄那又該如何面對歷史上那些拚盡全力而失敗的人們呢?

現在我們可以看一看《明》是不是一部作弊之作,我知道很多人對《明》裏面大量的引入超越當時科技的因素很不滿意,但是我認為那不是作弊,區分他是不是作弊很簡單,只要將其中現代部分的東西抽掉如果明朝仍有可能走上酒徒設定的道路那就證明武安國所帶來的一切隻產生了量上的改變,如果只是量的改變那就仍在誇張的範圍內。

也就是說明朝有沒有可能自己走向現代(或者說近代),我認為這個可能是有的,而且和酒徒的描寫有很多相符之處,在《明》這部書裡沒有出現蒸汽機,從這一點上來看酒徒兄很是聰明,歷史上的明朝不可能進入工業革命,也就是說英、德、美、日的模式都不可能,最好的結果應該是與西班牙帝國差不多,由於自身的龐大說不定還可以做得比西班牙更好,但是基本的模式應該相同。明朝想要變成一個類似西班牙的國家首先必須有向海外開疆拓土的野心,幸運的是朱元璋和朱棣都是雄才大略之主,生出一統宇內的雄心不是不可能的事。遠征海外與我們歷史上的戰爭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在這場戰爭中幾十萬大軍已經變得毫無用處,想要達成目標就需要一支極度精銳的部隊,這裏除了對兵將的素質要求之外武器也成為了一項非常重要的因素,而當時的明朝是有機會接觸更加先進的科學技術的,服從於海外征服的大前提那麼明朝會不會更主動地接受西方的科技呢?如果永樂下了這個決心我倒覺得這件事不算太難,歷史上朱棣對火器相當重視,針對海外組建一支火器化的精銳軍隊還是有可能的。海外的疆土一旦征服如何保有就成為兩位偉大的皇帝所要面臨的首要問題了,為了加強海外與大陸的聯繫商業就將成為最重要的手段,通商既可以賺取大量的財富還可以使得駐軍海外的費用降低,朱元璋在這方面差一點朱棣能不能做得好一些不好說,不過前面已經做了如此多的工作得到了那麼巨大的利益應該不會僅僅因為憎恨商人就把一切都拋棄吧,說到底統治者的感情變化與利益還是脫不開鈎的,如果商人可以為他帶來整個亞洲的臣服很難想像統治者仍然會一如既往的抑製商業。

最後一個問題是在商業發達的情況下中國是不是就能進入民主制度,對此我的回答是不知道,畢竟在中國的歷史上幾乎沒有商人製約士人的時代,也就是說沒有參考,所以《明》的結尾我更願意把它看作是酒徒的理想,至於其中所花的時間前面我說過了凡是不牽涉的質變的數量變化都可以視為作者的誇張,包括時間的長短、軍隊的人數等等。

從這裏相信大家已經看出來在《明》這部書裡現代的東西對我上面所說大明帝國西班牙化的進程有程度上的幫助,但是並沒有在方向上成為必要條件,也就是說沒有這一切大明帝國仍然有可能成為一個近代化的國家,至於這個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就不是我們所要討論的了,畢竟歷史由無數的偶然構成,從沒有可能到有可能是質變,而由小可能到大可能則是量變,我對後者比較寬容而對前者則十分苛刻,這樣一道鴻溝使得《指南錄》和《明》在我看來成為了兩部相差很大的作品,而造成這一切的只是那一條淺淺的分割線,或許這未必公平,一家之言,算是我這幾年的一些感悟。

無語中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