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宅在隨身空間》第414章 讓人震驚的符文科技
符文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加上地球科技方面的大量積累,兩種科技樹,都發展到了一種全新的高度。

兩種科技互有優勢。

地球科技發展的比較成熟,帶給人的方便非常多,電腦、雷達、核電站、等離子發動機——靠著這些高科技,走出星球,邁向深邃宇宙,沒有任何問題。

符文科技潛力巨大,加速度符文、反重力符文、場能符文、隔溫符文、熔煉符文、反彈符文、連通符文、發波符文——這些種類多達百種以上的符文,完全可以構建另一套全新的科技體系,甚至在將來,可以取代先進而又複雜的地球科技。

而兩種科技都要發展,大力發展!甚至要融合在一起,優勢互補,成為一種1+1遠大於2的超級科技。

所以,天明召集了一批地球專家和藍星人長老過來,準備研發一艘新的星際戰艦,代號「星光計劃」。

地球專家方面,大概召集了100多人。

領頭的是四名頂級裝備設計專家:總體設計師柯振華、能源專家莊錦輝、控制系統總師楊振偉、通訊專家馬思南。

這四位專家年紀都在60以上,在各自工作領域有數十年的工作經驗,真正的大牛!只要提供一個大致概念給他們,他們便能設計出一台台的裝備出來。

天明把他們召集過來後,「星光計劃」稍一介紹,一個個激動的手舞足蹈,拉著天明的手不斷追問,問要造什麼樣的星際戰艦?多大?先進程度如何?這樣的問題。

這些專家,領受國家給予他們的艱巨任務的時候,花十年、二十年的時間將裝備研製出來了。但問題也來了,一旦這個項目做完了,成果出來了,要想進入下一個項目的研究階段,很難。

每個研究項目都是要投錢的,投入大量的錢。特別是那些先進的、只在設計圖紙上的概念性裝備,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哪怕概念非常清晰,符合發展規律,國家也不會立項。

因為越是先進的東西,投入的資金越多,甚至金山銀海都不為過,國家要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量力而行,如果在科技領域投入了大量資金,十幾年都產生不了成果,那對民生的影響是很大的。

當然,科技向前發展還是沒錯的,但也不能太超前,不能用21世紀的錢和技術,去研究22世紀的裝備,蘇聯因為這個緣故解體了。H國接受了教訓,走向了「改進一代、研製一代、預研一代」的裝備發展新路子,穩紮穩打,緊跟潮流,是一種很合科學的發展思路。

這就出現了一個「山寨」的問題,米國人發現,不管他們研究出了什麼樣的先進裝備,H國總能在一段時間之後,推出相同或者類似的裝備,性能相差不大,價格便宜的一塌糊塗。國際軍貿市場上,H國軍事裝備靠著無以倫比的「山寨」能力,賺走了大量的錢。

「可恥的小偷!除了偷我們的技術什麼都不會幹。」——這是米國媒體報道H國某些新出的裝備後,經常加上的一句話。

其實H國人真沒偷他們的技術,因為任何裝備發展到了一定階段,原理上都是想通的,甚至外形都差不多。H國專家只不過在設計之初的時候,對照著借鑒了一番而已,這就節省了大量的腦力財力。別人花10億米金研究出來的東西,H國花1,2億差不過也能搞出來了——這就是借鑒的好處。

也有人稱這為「逆向仿製工程」。

扯遠了。

天明提出的「星光計劃」實在是太超前,起碼超前了五十年。而且沒有任何資金上的問題,想砸多少錢就砸多少錢,這些專家如何不激動?

74歲的總設計師柯振華,拉著天明的手不住哆嗦,眼睛裏散發著亮閃閃的光,道:「小緒,這個項目我們一定完成好,爭取在短時間內,把星際戰艦造出來,讓其具備真正的太空飛行能力!」

星光計劃中規劃的「星光號」:長120米、寬20米、高8米,空重約1000噸,採用核動力,內部空間最多可容納380人。

存儲的物資,可供船上的人員使用兩個月。

這比天明上次製造的那艘小型星際飛船大的多,大了十倍不止。製造難度自然也要大很多,控制系統總師楊振偉道:「這應該要三到五個月的時間,才能造好。」

這個前提,還是在天明的異能幫助之下。

「不需要三五個月,只要兩周時間就足夠了。」

天明自信滿滿地笑了笑,暫時賣了個關子。

……

有夏號空天航母。

羅波長老、邁加長老、卡其長老、靈登長老——四位對符文研究造詣極深的長老,以及五百多位的藍星人大祭司,被天明叫了過來。

天明的神國近600萬人口中,現在見習祭司以上的人員,突破了2萬人,神力強大的大祭司,更是超過了1000人。

很早以前,天明擊殺的龐門神王的手下——紅袍鐵加,雙系操控者,神力異常強大。而現在天明的神國中,實力和那個鐵加處於一個層次的長老,就有二十多人——個個都有不弱於鐵加的實力,加上上次收服的米切拉女神王(現在是神國的第十三位議事長老),實力遠在一般的長老之上,僅次於天明這個神王。

大祭司以上者超過千人。天明徵調五百人過來,協助製造星光號,自然沒有任何問題。

三天后,白雲飛設計組拿出了設計圖紙,星光號進入正式建造階段。

建造的場地還是在天明的異能空間中,在異能工廠內,他能以最快的效率將星艦製造出來。

「星光號」的建造方法,用的還是被證明非常高效的「模塊組裝法」,將一艘星際戰艦分成了動力系統、氧循環系統、燃料系統、儲物系統、救生系統以及符文系統——各個系統全部建造完成後,再拚裝在一起整合,這樣星艦便製造出來了。

動力系統採用的是核動力,採用核能作為星艦尾部及底部的16台等離子發動機供能,一台發動機產生150噸的推力——這必須用到不少於兩千塊的小型核電池。

兩千塊的核電池不好同時控制,為此,天明製造了一塊放大了兩千倍的超級核電池,比衣櫃還大,最大發電功率超過100兆瓦,完全夠用了。

氧循環系統、燃料系統、儲物系統,需要佔用大量的內部空間,而且非常複雜。特別是氧循環系統,要用到多套先進設備和計算機控制才行。

等離子發動機用的燃料較少,但也要佔很大一部分空間。

還有人員要吃的食物、用的水——如果要作長期旅行的話,星艦上一半的空間,必須是這些物資。

天明想到,空間箱不是能容納很多東西麽?如果把這些佔地方的物資和燃料,全部存放到空間箱中,這不是能節約很多空間出來麽?

想到就做,因為空間箱的結構並不複雜,用紅木製造就行了,先做一個箱子,再注入大量空間符文和節點符文——一次性,天明製造了10個容積為1萬立方米的空間箱出來。

「空間箱是什麼東西?」

柯振華對天明取消星艦上的倉庫設計非常不解,聽他一說「空間箱」這個詞,立刻陷入了迷糊。

「這就是空間箱。」

天明拿出一個紅木箱給他演示了一番,從裏面放進、取出了不少東西,柯振華震驚的完全說不出話。

「那……那這個空間箱能放多少東西,夠存放夠艦上所有人用的燃料和物資麽?」

「一個空間箱的容積是1萬立方米,我打算在星光號上放十個,你覺得夠用麽?」

天明的設想是這樣:十個空間箱,三個放空氣、三個放燃料、兩個放水、一個放食物、一個放其他東西,加起來不是剛好十個麽?

「十個……十萬立方米,至少十萬噸……夠了!完全夠了!」

柯振華激動的幾乎跳起來了,他完全想不到,竟然還有空間箱這種逆天的東西存在!以後搞星際運輸,根本不需要運什麼貨物,只要運幾萬個空間箱就行了……在這些空間箱內,裝上一個星球的物資,運輸成本比火車還低,這不就是神奇的星際時代了麽?

莊錦輝、楊振偉等專家知道空間箱的功能後,也是發獃發愣了好一會,互相掐了幾下,確實這是事實後,大吼一聲「星際大航海時代來了!」

然後,狀若瘋魔地互相嘶吼起來……

太空失重環境下,最難解決的還是吃飯、喝水、上廁所、洗澡等這些地面很容易就能解決的問題,因為什麼東西都是飄著的,人的腦部血壓都會增加——天明可以用異能解決這些問題,但其他人遇到像上廁所這種難題的時候,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了。

天明想到,既然有場能符文,為什麼不能製造一種重力場出來呢?重力應該也是一種場才對啊。

他拿了幾十種符文試了試,將反重力符文與某種力場符文進行了一番融合,最後驚訝的事情出現了:這種全新的符文,可以發出帶有重力屬性的場——只要神識催動,在反重力的作用下,所有有質量的物質,都會向後倒退,而後形成了所謂的「重力」。

「符文科技連重力都能生成了,這就是天助我也的節奏了麽?」

不一會,天明便把星光號要用到的「重力系統」研製出來了,吃飯、喝水、上廁所、洗澡等問題,迎刃而解。

而符文融合現象的發現,讓符文科技往更深層次發展的條件具備了,其突破性的意義,不亞於又一場巨大的革命。

……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