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娛樂初唐》第一百九十六章 被腰斬的日本騰飛1
無量那個天尊,有些東西要早下手了,遲了估計就不太好下手了。李好盯著南方這片海島看了一眼後覺得自己似乎忘掉了什麼,剛才自己想什麼來著?好象是遲了不好下手,對了,就是這句話。這讓李好想到了一件不好的事情,這件事情必須趁早動手了,要不然一切就真遲了。

李好想到的是日本的大化改新,這場改革馬上就要開始了,自己必須做點什麼,要不然就真給了日本一個騰飛的時間了。李好把還在看小冊子的李恪叫起,問他出海口的檢查工作做的怎麼樣了。李恪雖然不知道李好要他安排那些海軍在所有出海口檢查出去的船隻尤其是倭人的船隻上面攜帶的書籍是為了什麼,但是他還是很認真的安排人執行下去了,被李好熏陶過的他還是知道大唐現在有些書是不能帶到外面番人那裏去的。

只不過這樣的工作都進行了好久了,一直都沒有什麼收穫,那些從大唐回去的倭人也只是帶下詩書經文什麼的。李好想了下把之前的命令修改了下,海軍巡查照樣要,但是得派另一批的海軍扳海盜把所有東渡的人全部綁架起來。那些大唐人東渡去日本傳授技術什麼的人直接拉去做苦力去,而日本過來求學的人,把他們全部扣押向日本皇室要贖金去,至於書籍什麼的全部沒收,一個字也不放過去。

李恪驚訝的看著李好,硬生生的把自己嘴裏想要詢問李好為什麼這樣對待倭人的話咽了回去。他知道。只要自己開口問了,肯定又得挨罵,估計會噴的臉上全是口水沫子來的。這件其實做起來得利的還是自己嘛。有贖金收了,雖然錢不是很多,但是蚊子再小也是肉啊。其他的別管了,太白兄要做什麼事肯定有他自己的打算的,至於倭人下場很慘那個自己還真管不了的啊。

日本這個時候正在抓緊時間向大唐派遣留學生或者邀請大唐在某方面有成就的人去日本教化的。自舒明天皇二年(唐太宗貞觀四年,630年),到宇多天皇寬平六年(唐昭宗乾寧元年。894年),日本向唐朝先後正式派遣唐史20餘次,除3次「送唐客使」、1次「迎入唐使」和2次未能成行外。實際入唐14次。這些遣唐使和隨船的留學生、學問僧們,在唐朝如饑似渴地學習著,特別是留學生還被允許進入唐朝國子監系統學習唐文化。據送唐客使伊吉博德記載,」所朝諸蕃之中。倭最勝」。大批留學生學成回國。無不將其所學引進到日本,從上層建築到經濟基礎,差不多接收過去了,真可謂「全盤唐化」了。以在日本史上佔重要地位的「大化改新」、奈良文化和平安文化為例,略加考察,就可以見其是如何「全盤唐化」的了。

一是制度的影響,公元645年6月,日本中大兄皇子聯合中臣鐮足發動政變。迫皇極天皇退位,擁立孝德天皇即位。中大兄以太子身份攝政。中臣鐮足為內大臣,「據宰臣之勢,處官司之上」,「進退廢置,計從事立」。長期在華留學的高向玄理、學問僧僧旻這時被任命為國博士,充當最高國務顧問。學問僧靈雲、惠雲等亦因參預改新而被列為「十師」。大化二年(646)元旦,孝德天皇頒詔「改新」。首先是廢除皇室和貴族的領地及部民,一律改歸國有,變為公地、公民。與之相應的經濟措施便是效法唐初實行的均田製,施行了「班田收授法」,每6年按人口班給口分田一次,6歲以上的男子授田2段,女子為其2/3,私奴婢給良民的1/3,死後歸公。受田人承擔租稅,一如唐朝的租庸調製:租為每段2束2把,庸為每人每年10日,調為每戶交布1丈2尺。到文武天皇大寶元年(701),又頒《田令》,規定「凡給口分田者,男二段」,「凡國郡界內,所部受田悉足者為寬鄉,不足者為狹鄉。」《田令》中還規定:「凡職分田,太政大臣卅卌町,左右大臣大卅町.大納言廿町」,「凡內外諸司公廄田,交代以前種者,入前人」。又有:「正丁(21歲至60歲)每人每年服役十日,次丁減半」〔7〕。「調」則分兩種,有「田調」、「戶調」之分。由此《田令》可見,不僅「口分田」、「職分田」、「公廄田」、「寬鄉」、「狹鄉」、「正丁」、「次丁」,租庸調等等名稱均與唐朝相同,就連具體條文也頗相近。

二在政治體制方面,「大化改新」廢除了世襲氏姓貴族的稱號臣、連、國造、伴造等,制定新官製和冠位製,確立中央集權制度。大化四年,根據國博士高向玄理和僧旻制定的方案,設置了二官、八省、一台的中央官製和國、郡、縣三級地方行政體系。其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號稱「三公」,與唐朝的太師、太傅、太保相當。左、右大臣之下有大納言、少納言、左辨官、右辨官。左辨官掌中務(管修史、天文)、式部(管官吏任免)、治部(管貴族婚娶、對外事務)、民部(管戶籍、民政)四省。右辨官掌兵部(管用兵、治軍)、刑部(管司法、刑罰)、大藏(管財政、利稅)、宮內(管官田、官營手工業)四省。這與唐朝的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等六部極為相似。彈正台,主監察,分設於各郡,正相當於唐朝的禦史台,監察各級官吏。地方的國、郡、縣也是參照唐太宗時的道、州(府)、縣三級而設,分別由國司、郡司、裡長掌管。

在軍事方面,大化二年,日本仿唐朝的府兵製,建立起」防人製」。京師置五衛府,東國及九州等邊塞重地設置軍、團、防、戍,徵集農民當兵,3年一輪代。其衛府、軍團、防戍的設置以及「民兵合一」的情況,恰恰表明這完全是搬用的隋唐之際的府兵制度,可見當時的日本人的心態。而大唐的君臣們竟然完全不知道自己是在培養一頭狼,還在為自己天朝的教化之光傳到倭人那去而沾沾自喜,更有後世的一些狗屁學者什麼的還把那個東渡的光頭的事情大肆宣揚,居然還拍成電視這實在也太。。。。。什麼了吧。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