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娛樂初唐》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戰驚天下
席君買這邊會師後就剩王玄策這一路了,李好原本最不擔心的就是他這路了,因為王玄策本人能力就不錯,而且他已經在南方那邊領過一段時間兵,算是有經驗的人了。但是問題是其他兩路都完成了任務,還休息了一段時間了,王玄策這邊還沒回軍,也沒消息傳回來,李好有點緊張了,連大勝的消息都不曾敢往大唐朝廷彙報,怕鬧烏龍,只是說四路中中的三路已經取的不錯戰果,然後準備派人前去打探王玄策這路的消息了。

不過李好派去的人還沒準備出發,王玄策的信使就回來報信了,大捷,大軍就在回師的路上,然後就累的暈倒了。李好一聽大捷大喜,等信使醒來後問清楚了立刻同李靖一起準備把這個喜訊上奏給李二,當然不能忘了所有立功的人,就連李靖也上了榜,李好自己就免了。他只要這場征戰勝利,這功勛就少不了自己的,所以他沒有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名字,隻說將士用力齊心取得了大捷。這樣落到其他人眼裏對李好越來越充滿好感了,這樣不攬功的統帥是所有下屬都喜歡的統帥。

報信的信使往長安城去了,順帶著還有請求李二派出一部分的文官過來吐蕃這邊協助管理,李好他們畢竟不可能長期領著大軍留在這裏。只是眼前李好他們還得留下來管理,要不然他們一走估計吐蕃的局勢可能就會變的混亂。

這個對李好來說問題不大,之前四路軍沒有匯合的時候他一路軍還能處理好,現在四路齊聚了處理這些事情就更不在話下了。那些在幫助唐軍征戰立下戰功的吐蕃人全部被分派到地方去協助管理去了,而且由於分了財產,所以大部分人都已經有了一點家底。李好索性把原來所有的部落全部打散,讓他們同別的部落混合居住,甚至連吐谷渾的人也打散到和吐蕃的人住一起,每個混居的地方以那些在吐蕃解放戰爭中表現優異的人為主管,然後每個其他族群的人推選自己的代表共同管理並固定在某片地方居住。

然後在高原上分了幾個地方修建城池,設立督府,以大唐的官員為主官加上在吐蕃解放戰爭中立過功的人共同治理治下的部落。並在所有的督府之間興建馬路連通,同時興辦學府和道觀,免費向所有的吐蕃人們的小孩教授大唐的文字,大唐的語言,成績優異者可以獲得補助然後去長安繼續深造。同時所有的道觀向所有吐蕃人們開放,所有吐蕃人們都能在這裏禱告舉辦婚禮儀式什麼的。當然大唐並不強迫所有吐蕃人通道教,只是凡是道教的教徒可以從道教這邊領取到一張可以在大唐境內通行的證明,而且在大唐境內只要不違法還能得到道教的庇護,凡是道教的教徒如果遇到困難還能得到道教的幫助。而非道教教徒就沒有這些,想要去大唐境內其他地方通行就要去官府開證明出具各種手續十分麻煩,而到了大唐境內也得不到庇護什麼的。所有督府完全向大唐開放,鼓勵吐蕃人們同大唐商人進行交易,並開始修築從邏些到長安的水泥馬路,加深同大唐的緊密聯繫。

李好這邊正在緊鑼密鼓的佈置安排這些工作的時候,那邊大唐的朝廷已經亂成一團,甚至有人開始指責李好殺戮過多,有違天和,太殘暴了。有的人就十分懷疑李好的奏章是不是弄虛作假,因為唐軍只有三萬人,就滅了一個有幾百萬人口帶兵幾十萬的新興的國家,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還有的人就是覺得按照李好對吐蕃的處理方式非常不妥,那些番外之地不僅遙遠還十分貧瘠,大唐完全沒必要在那裏設府什麼的。

當然也有不吭聲閉目養神的,如魏徵老房他們,就連平時嗓門最大的程妖精好象都睡著了一般並沒吭聲。那些下面的官吵了一會發現朝廷的幾個大佬都沒吭聲也漸漸的收了聲音。其實不管程妖精也好,老房他們也好,都是人精來的。你沒看到李二早就一副成事在胸的樣子,想必早就做好決定了,看他臉上雖然平靜但是偶然露出的那絲笑意就知道這戰果肯定是真的,而且還是很讓李二滿意的結果,還在下面吵個屁,丟人現眼的。

說實在話老房他們和李好的關係不錯,而且托李好的福,現在大唐的財力真的已經有了飛一般發展的勢頭,今年已經收穫的就超過了去年,還有不少沒收穫的。初步預估,今年全國的收入可能會達到去年的三倍,其中有將近一般來自商業和經濟開發區的收益。所以現在大唐朝廷正在抓緊時間爭取把整個長安城改造規劃完成,到時光長安城的商業收入就是一筆不少的帳了。

不當家不知油鹽貴,作為大唐的高層他們是知道這裏面有多少功勞應該算在那位高人的頭上。還有那年年都在增產的糧食作物,以及對大唐越來越擁戴的民意都是那位高人一手促辦的。其實當初李好要去帶兵他們都是反對的,覺得李好在國內比在外出征的用處大多了,而且大唐現在不缺乏將領,甚至下一代也不缺乏。

只是李好根本就沒經過朝廷同意走了李二的關係還沒從朝廷要過一棵糧食就帶著大唐軍事學院的人跑去西邊了。當初朝廷真的接到吐蕃寇松州的消息時他們還替李好捏了一把汗,都希望這場戰爭他能打贏,現在李好不僅打贏了還給大唐添了不少土地,添了不少牛羊,還在不動用國家物資支援的情況下給大唐帶來更多的物資收入。這樣的仗老房他們甚至覺得應該多打,這樣下去大唐不僅越打仗越富裕,還能把周圍的隱患全部消滅,得到更多的土地,給大唐培養出來更多的能征善戰的將士出來。

李二想的和老房他們想的一樣,說實在話當初李好出去的時候,李二同樣也很擔心,這從他對李好的安排就能看的出來。現在李好終於不負所望打出這麼一場精彩的戰爭出來李二能不高興嗎?你沒看到周圍的那些心懷鬼胎的異族在接到唐軍三萬士兵破了吐蕃後這段時間都老實了很多,西突厥原本就不和的部落在聽聞唐軍連破吐蕃和吐谷渾,嚇的連忙帶著各自的部落往西遷移而去。唐朝北邊的原東*突厥分裂下來存有異心的部落立刻就老實了,就連大唐南邊的那些百獠和東北方向的高麗得到這個消息後都老實了許多,不敢再搞小動作了,這是真正的一戰驚天下啊,比之李靖破突厥的功績和影響甚至還要厲害,而且讓大唐得到更多的土地和屬民。這是真正意義上的連滅兩國,吐蕃和吐谷渾的貴族王族還有部落頭領全部被砍了,忠於他們的人全部拉到大唐來修馬路了,修個幾十年不殘也得死,看他們還怎麼回部落重新組織造反。而且因為這次戰爭李好曾要求全權處理,所以李好還順帶把這兩國完整的歸屬到大唐來,而不是象李靖破了東*突厥後聽取朝廷的命令只是把他們分裂然後依然讓突厥人自己統治。

如果李好沒要求全權處理的話而是等待朝廷給出處理結果,估計到時又是一場悲劇。你看那些朝廷官員生怕把自己攆到那些鳥不拉屎的地方,竟然直接指責李好越權是為大罪,應該把吐蕃同原來的突厥一樣分裂讓他們自己統治自己就好了,大唐派幾個武將監督下就好了。上面的李二很悲哀的發現原來他的那些賢臣們也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高尚,他們也有自己的算盤。可惜他們不知道自己已經全權讓李好處理和安排了,而且之前東*突厥那種處理方式現在已經有了隱隱復起的苗頭了,難道讓吐蕃和吐谷渾又和他們一樣?現在大唐強盛自然不用擔心,但是自己的後代呢?誰知道他們會是什麼樣子,到時大唐一旦弱勢那就的陷入被群狼環視的險境中去。

可惜的是李好給自己的密奏中根本就沒提過從朝廷調官員過去,文官方面而是希望李二允許從李好舉辦的學院還有新國子監調派那些能畢業的學員過去接受一段時間的培訓後去吐蕃任職。武官也是以征西軍為主,到時再從畢業的學員中安排一般的人過去任職,同時請求李二往吐蕃吐谷渾遷徙一些漢人百姓過去混居。

李二原本還指望朝廷的那些官員能出那麼幾個有眼光的人來幫自己分擔下呢,可惜的是那些官員了,除了幾個武官願意去吐蕃,沒幾個文官願意去,願意去的李二又沒法放手。看來只有按照李好的密奏來執行了,不過他們去之前自己還得給他們主持畢業盛典以及封授一事,這依然是李好的主意,因為他覺得經過天子親自封授的學員自然就會以天子門生自居,然後會處處從天子的角度考慮做事。這真是大唐的福氣啊,李二在心中感嘆到,能讓自己得到這麼一位高人,處處不計較自己得失為大唐的強盛安定著想。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