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要做皇帝》第六十二節 奏疏與汲黯
汲黯即在,劉德立即就將剛剛寫好的奏疏拿了出來,道:「此我所寫之奏疏,卿且看看,可有增益補缺?」

其實就是打著禮賢下士,不恥下問的旗號,間接的剝削汲黯。

可惜,這時代沒幾人有什麼勞資意識。

反倒是劉德這樣的舉動,讓汲黯更加認定自己得遇明主了!

剛剛到任就委以大事,這是當年燕昭王禮遇樂毅的節奏啊!

於是,汲黯幹勁十足,精神抖索的接過劉德遞過來的帛書,看了起來。

將奏疏看完,汲黯心裏暗自有些驚訝。

奏疏的文筆雖然不是很好,起碼在汲黯看來,還是許多地方需要改進和加強的,但是裏面講的東西,卻為汲黯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難怪這位殿下能異軍突起,隱隱已有獨佔鰲頭之勢,這想法和策論就已超越尋常人等了……」汲黯心裏想著。

但是……

這奏疏裡滿篇的法家思想和務實主義色彩是怎麼回事?

身為儒門弟子,汲黯決定要讓劉德『回歸正道』。

當然,這諫勸主君也是有學問的。

當初叔孫通第一次覲見高皇帝,講了一大堆倫理道德跟上下尊卑,結果劉邦一句都沒聽懂……結果,不言而喻的受了冷遇。

第二次覲見時,叔孫通就充分吸取了教訓,不講大道理,隻講這樣做,將會怎樣,於是劉邦龍顏大悅,賞賜五百金,授太常一職。

先帝在位之時,有次欲策馬從山巔疾馳而下,結果被袁盎勸阻。

袁盎怎麼勸諫的?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騎衡,聖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騁六騑,馳下峻山,如有車驚馬敗,陛下縱自輕,奈高廟、太后何?」

因此,對於上位者,想要勸諫,首先,你的話得能讓他聽進去,聽不進去,就算哭死也是沒用。

其次,勸諫也要從對方的身份、地位、性格方面入手。

不懂這些,就擰著性子硬要勸阻的,統統都只是莽漢,除了讓對方因為你魯莽的行為,更加厭惡和討厭你所說的話之外,基本沒有別的效果。

想到這裏,汲黯就拜道:「臣蒙殿下不棄,不以臣卑鄙,臣鬥膽上奏,此處應加一句……」

汲黯捧著那帛書,走到劉德面前,攤下來道:「此出如是再加一句『民三年耕,則餘一年之蓄;仲尼曰:苟用我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成此功也。三考黜陟,餘三年食,進業曰登;再登曰平,餘六年食;三登曰泰平,二十七歲,遺九年食。然後鱸德流洽,禮樂成焉。故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當可更善!」

這只是汲黯的一個試探,當世的儒家最擅長的就是這種花樣了。

先試探,當發現對方不抗拒後,再逐步深入,談論儒家的理念,最終潛移默化……

劉德怎麼不了解儒家的這套流程?

只是,他不是那種無腦黑儒家的人,對儒家也沒什麼成見。

不過,

他想了想,問道:「卿之言固善,然而,我問卿,奏疏三要素是那三個?」

「臣孤陋寡聞,還請殿下指教?」汲黯伏拜問道,必須承認的一點的是,此時的儒家大部分都是很謙虛的,很善於學習和改進,事實上後來儒家能在思想領域一統天下,一半靠的是政策,另外一半靠的則是他們強大的學習能力了。

畢竟,光有政策沒有能力,就是個扶不起的阿鬥,怎麼可能在之後兩千年的漫長歲月裡一統天下?

劉德看著汲黯道:「奏疏三要素,簡單、通順、明了,引經據典,以古明今,自然是好的,只是也要考慮到看的人的感受,若是通篇都是仲尼如何,周公如何,只有寥寥數十字在談事實,那要這樣的奏疏何用?」

汲黯聽了,覺得劉德說的還是挺有道理的。

只是他總感覺那裏有問題。

劉德接著道:「若依卿之所言,加上這一段,此奏疏的篇幅就會未免太長了些,陛下看了會不高興的!」

這倒是實話,劉德的便宜老爹,生平最是討厭拽文過度的人,連帶著連那些篇幅過長的詩賦也不喜歡,反而更欣賞以事論事,不追求堆砌華麗文藻的楚辭。

汲黯聽了,終於明白問題出在哪裏了。

他低頭看了下奏疏,奏疏裡要說沒有引經據典,引古論經,那一大段熟悉的李悝文風是什麼情況?

「不是說這位殿下曾在趙綰趙大夫門下學過《詩》《書》嗎?而且儒學造詣頗深,這莫名的怎麼就忽然喜歡上法家了?」汲黯在來之前,是打聽過自己將效忠的這位殿下的過往的,還拜訪過曾經教授過著位殿下學業的幾位宮廷教師,譬如趙綰等,從趙綰等人處,了解的信息是,劉德殿下還是很喜歡儒學的,趙綰甚至曾含蓄的表示,若將來登基承繼大寶的是劉德的話,那麼儒門的春天就要來了。

可怎麼到了見面,這位在那些前輩與長輩口中為人良善,素喜儒學的劉德,忽然就轉了這麼一個大彎了?

汲黯百思不可其解。

於是,他索性問道:「殿下對儒門有偏見?」

劉德哈哈大笑道:「卿繆矣!我於諸子百家,統統沒有偏見,一視同仁,於我心中,諸子百家之思想,可用一句話概括:擇其善者而用之,其不善者則棄之!」

當然,打一巴掌,還得給顆甜棗,不然,那就太令人寒心了!

劉德看著汲黯落魄的神情,安慰道:「卿且寬心,我欲今日上書父皇,奏請追封孔仲尼為候,於魯地建祀四時祭祀,並配享周公廟!」

本來就算沒有汲黯,這事情也是要做的。

追封孔子的爵位,這是後來歷朝歷代必做的一件事情,也是一個收買人心的好機會。

但配享周公廟卻是一個伏筆了。

當此之時,天下公認的聖人不是孔子也不是韓非什麼的,而是周公,不僅儒家弟子認為周公是聖人祖師爺,就是法墨黃老甚至縱橫家都是這樣認為的。

這樣一來,冊封了孔子,是不是也要冊封一下墨子、莊子、韓非子這些先賢,否則,豈非就是寒了諸子百家士子之心?

只要這件事情做成了,基本上,就可斷絕以後有人想搞思想領域的獨裁的可能性。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