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要做皇帝》第八百九十六節 風起南國(3)
綿綿春雨,淅淅瀝瀝的下了大半天后終於停歇。

劉徹帶著自己的兄弟們,穿過上林苑的小道,登臨鎬池附近的一座山峰。

「治此陽池,可保上林苑附近數百裡,百年無洪澇水旱之憂……」劉徹得意洋洋的指著遠方已經動工半年的『陽池』工程,對著自己的小弟們說道。

所謂陽池,既是放大版的昆明池工程。

所謂陽池,山之南曰陽是也。

顧名思義,此人工湖在一座大山之南。

但,諸兄弟們都是戰戰兢兢,甚至沒有敢抬頭。

因為,他們的這位皇帝哥哥又殺人了。

淄川王與濟北王,在月前自殺,國廢為郡。

在這兩位王叔沒死前,大家都是恨不得他們去死。

但,真的等他們死了。

大傢夥卻又莫名的恐懼和驚疑起來。

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今天,濟南、淄川、濟北、膠西四王被朝廷如殺一彘狗一般輕鬆捏死。

從頭到尾,這四位連反抗的力氣也沒有,甚至於,他們連哼哧哼哧的聲響都沒來得及喊出來,就『自殺』了。

兔死狐悲物傷其類,以彼及己。

誰敢說,未來自己若是不小心犯法,一定能得到皇帝兄長的開恩?

「陛下雄才大略,臣等唯頓首仰望而已……」

在沉默了半響後,常山王劉非終於出聲。

但劉徹卻笑眯眯的打斷了劉非繼續拍馬的舉動:「兄弟手足,私下之間,就不要這麼生分了!」

「當年皇祖高皇帝打下天下,稱帝於雒陽,依舊常常素服便衣,與宗室兄弟,如家人般……」

這倒是事實,

甚至於,如今漢室五日一常朝的制度,也是沿襲自劉邦當年五日一朝太上皇。

只是……

兄弟們心裏都悄悄腹誹著:「若真有兄弟手足骨肉之情,何以今日方才想起要詔我等入朝?」

當然了,這些話是不能說的。

諸位大王於是紛紛恭身而拜:「陛下隆恩,臣等敢不效死?願永為社稷羽翼,輔佐陛下!」

劉徹舉目遠眺,笑著道:「吾與諸位兄弟手足,久未相見了,來來來,皆來與吾說說,各自在封國的所見所聞……」

劉徹將視線收回,在諸兄弟們身上轉了一圈:「當年,父皇在日,就常常召集吾等兄弟,考績功課……如今,父皇雖然殯天,但吾為長兄,當代父皇考較之……」

聽著劉徹的話,諸兄弟們都是低首垂眉,沒有一個敢質疑的。

哪怕是劉榮,也乖乖的低著頭顱,一副受教的模樣。

「淮南為朕之長兄……」劉徹卻不打算放過他,笑著道:「就不必考較了,哪裏有弟弟考較兄長的道理?」

這話雖然輕飄飄,但每一個字,卻都是一把把鋒利的尖刀,直接插在了劉榮身上。

讓他立刻就跪下來,拜道:「臣安敢望陛下之項背?陛下躬行神武,承先帝之大德,治隆天下,德眸四海,臣雖遠在淮南,亦深受陛下德沐……」

「淮南王不必這麼嚴肅,這麼拘謹,這麼小心……」劉徹卻笑哈哈的打斷了他的自辯,將他扶起來,親切的道:「朕記得,淮南王以前可不是這樣的……」

劉榮聽得,隻感覺背脊都有些涼颼颼的。

不知不覺,汗水甚至濕透了自己冠服之下的內衣。

劉徹的話,哪怕他是個傻子,也聽得清楚了。

每一個句話,每一個字,看似親切,而且語氣平和。

但實則,全都暗藏殺機。

此時此刻,在劉榮心裏,一個個名字閃來閃去。

趙幽王劉友,燕靈王劉建,這兩位叔祖父的下場,更是讓他手腳都有些控制不住的顫抖起來。

劉徹卻渾然不覺的說道:「淮南偏僻,不足以彰朕尊兄之內志,如今,趙國社稷無主,淮南王,可願徙之?」

若在劉徹沒有說這些話之前,劉榮當然是一百個願意了。

但現在,只要想起趙幽王的悲慘下場,他就渾身一戰,乖乖的低頭:「臣無德且卑鄙,治淮南,尚且有所不濟,不敢望邯鄲社稷!」

劉徹滿意的點點頭。

之前那麼多的鋪墊,就是為了不讓劉榮去趙國,讓自己主動放棄趙王之位。

倒不是劉徹不想對劉榮下手。

而是,現在的客觀條件,已經不允許劉徹繼續對宗室諸侯王下死手了。

在接連弄死了四位叔叔後,劉徹現在已經達成了『宗室殺戮者』的成就。

再殺的話,就很容易讓人惶恐不安。

儘管,現在的劉徹,就算將所有的諸侯王全部喊到長安,一人賜一杯毒酒,整個天下也依舊歌照唱,舞照跳。

最多會有人私底下腹誹和議論。

但假如那樣的話,劉徹的形象就要臭不可聞了。

當今天下的百姓和人民,不可能接受一位連自己的兄弟叔伯都不愛的天子。

所以,暫時來說,劉徹不可能對自己的任何一個兄弟下手了。

當然,假如有人逗逼的想要自己作死。

譬如搞出亂x的醜聞,或者弄出謀反的簍子。

既然如此,那自然要先將劉榮排擠出趙王競爭隊伍中。

如今,見到劉榮自動自覺的退出趙國之爭,其他兄弟們都深深的鬆了一口氣。

要知道,劉榮要是還在競爭這趙王之位。

那大傢夥的機會就非常渺茫了。

自古以來,國立長君。

在大哥還活蹦亂跳的時候,有好處或者大國,自然優先老大。

就像當年高帝,即使不是那麼喜歡劉肥,但依舊封其為齊王,使其擁有整個齊國江山。

當時的齊國,可是龐大無比,幾乎佔據了整個東南的大國!

今天的齊魯諸侯,基本都是舊齊王國分裂出來的。

現在,淮南王自動退出。

那,大家的機會,就無形中增加了許多!

許多人都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趙國,可是有著兩郡四十餘城的大國。

若未來馬屁拍的好,未嘗不能再吞併清河郡,變成一個三郡強國。

更別說,趙國美女如雲,趙姬貌美,傾於天下。

基本上,除了劉端壓根不想去趙國外,剩下的人,沒有一個不想當趙王的。

劉徹目的既然已經達到,於是就不再理會劉榮。

他將視線投注在劉端身上。

記憶裡,重生之後,第一個來與他說話,並且好言相待的兄弟,就是這個史書上出名的問題兒童。

「老六……」劉徹朝著劉端招招手:「吾打算讓你去魯地為王,坐鎮曲阜!」

「曲阜,天下名臣,有聖人之廟,文德富於海內,朕希望,你能如伯禽一般,為朕好好看守住聖人之廟!」劉徹笑著道:「昔者周公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於是德盛於四海,伯禽行之,魯乃興盛!」

當今天下,聖人毫無疑問,當然指的是三王五帝和周公。

三王五帝之廟和周公之祀,都是國家最重要的宗教場所。

至於孔子什麼的?

尊敬的稱呼一聲:仲尼先生。

不屑的直呼姓名:孔丘!

乃至於鄙視的,也可以大罵一句:孔野人!

這都不是個事!

劉端聞言,卻是不緊不慢的低首拜道:「陛下隆恩,臣弟敢不效死?」

至於什麼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這樣的事情。

誰愛學誰學。

反正他劉端懶得學。

在現在年輕的劉端心裏,一條毒蛇,實則已經在漸漸抬頭了。

尤其是他步入青春期後,劉端的憂鬱就一日勝過一日。

他發現,自己的身體出了大問題。

每次一近女色,必定萎靡數個月。

而那些俊俏的男寵,卻能令他興奮。

這讓劉端很迷茫。

對這個世界也充滿了不解。

對他來說,在那裏稱王都無所謂。

只要沒有人來打擾他來非議他就可以了。

劉徹卻是笑眯眯的看了看劉端,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對於小清新和喜歡裝比的傢夥們來說,劉端這個問題兒童,簡直就是他們的剋星。

有劉端坐鎮曲阜,什麼魯儒一類的傢夥,估計就要永無寧日了。

這就叫物盡其用。

將劉端的事情搞定,劉徹就看向了其他兄弟。

這些兄弟,可沒有一個善茬。

哪怕是看上去忠厚老實的劉余跟劉發,其實,也沒有那麼忠厚老實……

根據繡衣衛的報告。

劉余這個劉徹印象裡濃眉大眼,看似老實的傢夥,居然是個潛在的大仲馬!

猜猜看人家現在有多少個妃子了?

八十多個!

而且,這貨為汝南王四年不到,就將王宮規模擴大了三分之二,每年,都剛剛好將規定的徵調民夫限額用完。

劉徹看到這個情報時,就差沒摔倒在地。

於是,對他的同情和憐憫,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

虧朕還擔心你忠厚老實,怕你吃虧。

結果你在汝南聲色犬馬,大修宮室,甚至日子比朕過的還舒服……

這種感覺,就像後世你在地鐵通道裡看到一個殘疾人,可憐兮兮的趴在地上,於是,你於心不忍,將等會要去吃飯的錢,拿出一半,接濟給他。

結果,等你下午下班的時候,卻看到那位可憐兮兮的『殘疾人』慢悠悠的從地上爬起來,數了數今天的收入,然後掏出一部腎7開始呼朋喚友,打算今天晚上去某個會所大保健。

你那個時候的心情有多糟糕,劉徹的感覺就有多糟糕。

至於那劉發?

這貨雖然連繡衣衛都報告說:王無多志,亦無多興,素愛清凈,喜獨居,不愛奢靡。

但有了劉余的前車之鑒,劉徹還真不敢保證,他有沒有在演戲?

畢竟,人家的後代裡可是出了位面之子的!

劉非也是如此。

誰知道,他是不是故意在顯露肌肉,好叫人以為他是個肌肉發達頭腦簡單的貨色?

反正,劉徹就記得,當初奪嫡時,這位雖然心急了點,毛躁了點,但卻也有所表現才能。

而劉氏素來出影帝。

這不能不防!

至於剩下的兄弟們,則都太小了。

現在來說,不必考慮他們。

在事實上來說,在排除了劉閼和劉端、劉榮後,剩下的這些兄弟,其實都是劉徹已經擺上了棋盤的棋子。

只是可惜……

「又被劉榮逃過一劫了……」

若按照原計劃,這劉榮,十之**會成為被劉徹利用完就扔掉的棋子。

可惜,計劃趕不上變化。

天下人不太可能接受或者說想看到,劉氏再死一個諸侯王,尤其是嫡系的先帝血脈,國之長子。

真要出現那樣的事情。

劉徹好不容易維繫和經營出來的形象就要毀於一旦了。

「朕也沒有那麼多閑工夫與東宮再勾心鬥角了……」劉徹將目光投向北方。

根據繡衣衛匈奴司最近策反的幾個匈奴貴族傳來的報告。

匈奴主力已經越過了伊列水,朝著中亞挺進了。

那是一支龐大的遠征軍。

單於庭本部傾巢而出,總計有十一個萬騎西進。

除此之外,還有西域三十六國的僕從軍。

總計兵力達到了讓人瞠目結舌的十五萬騎。

其威勢讓整個草原側目,讓整個世界嘩然。

十五萬匈奴鐵騎,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漢室舉全國之力能夠抗衡和擊敗外,幾乎不存在能抵抗的力量了。

橫亙在匈奴鐵騎面前的大宛國,劉徹估計,他們撐不過今年夏天!

歷史上,李廣利統帥數萬騎,萬裡遠征大宛,也不過花了一年時間,就讓大宛人殺其王,獻其頭。

如今,匈奴西征,可比歷史上的漢騎遠征要容易許多。

最起碼,後勤補給就不是問題。

而大宛一下,中亞的門戶就對匈奴人敞開了。

匈奴人向西,進入中亞腹地,征服康居、塞人,將匈奴國土延伸到阿姆河的時間,已經迫在眉睫了。

一場空前規模的戰爭,近在眼前了。

劉徹相信,月氏人或者說貴霜王朝,必然不會坐視匈奴大軍西征。

中亞的希臘城邦們跟印度的希臘征服者們,也必然會聯合起來,共同抵禦匈奴西征。

但,不管是希臘人還是月氏人。

他們加起來,也打不過匈奴人一隻手。

一旦匈奴征服中亞,並且穩固自己的勢力範圍和統治。

那對漢室來說,可不是什麼好消息。

所以,內政問題和隱憂,必須儘快解決,哪怕做出一定妥協和讓步。

只要東宮方面不再出來干涉政務,劉徹就可以騰出手來,積極穩妥的對匈奴下手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