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恰逢雨連天》115.一一四章
此為防盜章朱南羨頓了一頓,又高深莫測地道:「蘇知事,借一步說話。」

蘇晉不由看了柳朝明一眼。

柳朝明也正盯著她,他默了半日,將未說完的後半句收了回去,合袖再向朱南羨一揖,折轉身走了。

朱南羨抬手令四下的人也撤了,這才問道:「蘇知事,你可有甚麼故舊犯了事,讓刑部逮去了?」

蘇晉原垂著眸,聽到故舊二字,猛然抬起眼來。

雙眸灼灼如火,朱南羨被這目光一攝,心中滯了一滯才又說:「此人可是你跟刑部討去的死囚?」

蘇晉反應過來,原來他說的,是鬧事當日刑部帶去朱雀巷的死囚。

她的眸光一瞬便黯淡下來。

當日她離開前,看了那名死囚一眼,雖不記得長什麼樣,可究竟是不是晁清,她心中還是有數的。

蘇晉道:「殿下有所不知,這名死囚其實是都察院的柳大人命刑部送來,為防事態失控,留作一條殺一儆百的退路,可惜來得太晚,沒派上用場。」

然而朱南羨聽了這話,眨巴了一下雙眼,卻道:「本王已特地盤問過,這死囚說與你相識。」

見蘇晉詫異地將自己望著,朱南羨又咳了一聲,直了直腰身道:「自然,本王軍務纏身,也不是親自盤問,只是屬下的人遞話來說,這死囚連你曾中過進士,後來在松山縣當過兩年差使也知道。」

這就有些出乎蘇晉的意料了。

她自從松山縣回到京師以後,結交之人除了應天府衙門裏頭的,不外乎就是晁清與幾名貢士。除此之外,還能有誰對她知根知底?

蘇晉不由問道:「那殿下可知道,這死囚為何認識我?」

朱南羨道:「他機靈得很,說話隻說一半,別的不願交代,只顧鬧著自己冤枉。」

蘇晉一愣,一個被冤枉的死囚?

但柳朝明把他從刑部提出來,分明是因他的死罪板上釘釘,刑期就在近日,才做殺一儆百之用的。

蘇晉想到此,忽然覺得不對勁。

若是做殺一儆百之用,那麼官府必然要當著眾仕子的面殺人,雖然能暫且控制住場面,但也終會導致民怨沸騰,事後更難收場。

柳朝明來京師衙門的本意,就是為將此案大事化小,倘若鬧出了命案,豈不與他的本意相悖,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嗎?

若不是為了鬧事的仕子,柳朝明從刑部提一名死囚的目的何在?

蘇晉問:「大人可知道這死囚所犯何案?」

朱南羨道:「掰不開他的嘴。」

蘇晉仔細回想,當日,柳朝明自始至終只有一句話——我會從刑部提一個死囚給你。

給她的?

蘇晉想到這裏,不由問:「十三殿下,那死囚現在何處?已被處斬了嗎?」

朱南羨方才鋪墊良多,正是在這裏等著蘇晉。

這死囚的確是他親自審的,但他一沒威逼,二沒動刑,實是談不上甚麼掰不開嘴。

那日蘇晉傷得不輕,他心中著實擔心,本要親自上京師衙門去探病,奈何府上的總管拚了命地將他攔住,說他堂堂殿下,倘若紆尊降貴地去探望一名八品小吏,非但要將衙門一乾大小官員驚著,蘇知事日後也不能安心養病了。

朱南羨細一想,也以為是,從那死囚嘴裏挖出他乃蘇晉「故舊」後,旁的甚麼愛說不說,命人把死囚往別苑安置了,成日巴望著蘇晉能上門領人。

可惜左盼右盼不見人影,實在是忍不住了。

朱南羨編排了這許多日,已將情緒拿捏得十分穩當,彷彿不經意道:「哦,刑部不知當如何處置,將死囚交給了本王,本王也隻好勉為其難,將人安置在王府。」

一時又自餘光覷了覷蘇晉臉色,明知故問道:「怎麼,蘇知事想見?那本王明日一早命下屬去衙門裏接蘇知事?」

蘇晉又想起柳朝明那句「提一個死囚給你」。

一個死囚乾她甚麼事,她目下最擔心的,是晁清的蹤跡。

今日進宮,晏子言一把火燒掉的不僅是策論,還有她當日保護晏子萋之恩。

恩怨兩訖,也是不肯讓她從晏子萋身上追查晁清的下落了。

蘇晉也覺得自己是草木皆兵,可倏然間,她竟不由寄希望於柳朝明,盼著這個不知來歷的死囚,或可與晁清的失蹤有關,不然,怎麼會「給她」呢?

再不願夜長夢多,蘇晉對朱南羨道:「若殿下得閑,可否讓下官今晚就與此人見上一面?」

至王府。

府上的總管鄭允已候在門口了。見了跟在朱南羨身後的蘇晉,一時大喜過望,不先招呼殿下,反是道:「蘇知事可算來了。」

蘇晉心道,甚麼叫「可算」。

見她目露疑惑,鄭允又道:「知事有所不知,殿下已命小的在此候了數日,非要將知事候來不可,小的是日也盼夜也盼,才將您盼來。」

鄭允的原意是為他家殿下說句好話,不成想此言一出,朱南羨腳下一個踉蹌,轉過頭來,幽幽地看了他一眼。

朱南羨將蘇晉請到南苑,將一身束手束腳的蟒袍換了,又命下人把死囚帶來。

初夏皓月當空,一池新荷簇簇,時下興蓮子百合湯,鄭允著人也為蘇晉呈上一碗。

不多時,那名死囚便被人帶來了。

來人一張生面孔,粗布短衣,五大三粗,先探頭問了問鄭允:「要見哪個?」聽聞是蘇晉,渾身一激靈,撲通一聲便給她跪下了。

卻說此人名叫張奎,曾是京師衙門的一名仵作,兩年前嫌衙門活累,請辭不幹了。

他與蘇晉其實並不相識,不過是請辭之前,衙門裏說有一名蘇姓知事要從松山縣調任過來,曾經中過進士,一時鬧得沸沸揚揚。

在張奎看來,中進士的都是有大才之人,合該在奉天殿進獻治國之策,哪怕到了地方衙門,不封個府尹府丞也該給個知縣噹噹,斷沒有做個知事還算陞官的道理。

張奎如今犯了事,本以為死路一條,沒想到幾經周轉竟被帶到王府,成日被人盤問與蘇晉的關係。

他不明就裏,也猜出是因蘇晉的緣故才保得一命,故此將腦子裏僅有的線索挖出來說與朱南羨聽。

沒想到還挺管用,十三殿下堂堂嫡皇子,倒真沒拿他怎麼著。

蘇晉一時不知從何問起。

張奎卻如見了救世菩薩,連跟她磕了三個響頭,徑自就把所犯之案道來。

依張奎的說法,他還真是被冤枉的——

那日夜裏,張奎與往常一樣,去了城外亂葬崗。

他在衙門做了十年仵作,雖然後來不幹了,總有些生財的門道。

義莊裡的屍體都是「經過手」的,沒有值錢東西,亂葬崗卻不一樣,指不定能遇到「肥」的。

這夜,他就撿到一個肥的。

張奎道:「我遠遠瞧見一個少婦立在亂葬崗上頭,綾羅錦衣,以為是哪個富貴人家的夫人,還喚了兩聲。她沒理我,我就走過去拍了拍她,誰知她一碰就倒。我這才發現她已沒氣了,可面色還很紅潤,生得十分好看,就跟活著一樣。」

張奎心中也有些害怕,但又想富貴險中求,咬牙向屍體摸去,哪知剛摸到一個玉墜子,後腦杓便挨了一下,人事不知了。

再後來,刑部就有所載錄了。

張奎在衙門牢裏醒來,尋月樓老鴇狀告他姦殺樓裏頭牌寧嫣兒,他受不住酷刑,屈打成招,本來即日就要行刑,莫名被人提了出來,帶到了朱雀巷。

蘇晉聽了個起頭便疑雲叢叢。

這樣的案子平日都該由京師衙門經手,怎麼這一樁直接走了刑部?

她問道:「你曾在衙門當值,該曉得你這事鬧不到刑部去,就不曾起疑?」

張奎道:「我問過呀,那些天殺的獄卒哪能跟我這樣的人廢話?」

蘇晉又問:「你可記得你去亂葬崗究竟是哪一日?」

張奎細想了一想,道:「我記得,四月初七!那日是我老丈人的壽辰,我想扒了那玉墜子給他祝壽。」

晁清失蹤的日子,是四月初九。

蘇晉一時怔住,她終於在千絲萬縷的瑣碎裡找出一絲隱約可見的線頭。

刑部載錄,死去的女子是尋月樓的頭牌寧嫣兒。

許元喆曾與他說,晁清失蹤前,獨自一人去過煙花水坊之地。

蘇晉又問道:「你可能證明你所言屬實。」

張奎苦起一張臉:「不能。」但他忽又道,「我將那扒下來的玉墜子藏在了刑部牢裏一個牆縫中,等閑不會叫人發現,蘇官人可命人尋來。」他再想了想,亟亟道:「我知道那玉墜子並不能為我洗脫冤情,但至少能證明我的確為求財,沒有貪圖美色,更不想害命。」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