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征服者威廉大帝》第286章 蓋朗德鹽之花下
一片沒有調味,僅煎得半熟的生鵝肝,上面若撒幾顆粗鹽,軟腴的鵝肝襯托硬脆的鹽,咬碎之後鹹味才慢慢地釋放出來。

品嘗過這樣的料理,你會發現,鹽也可以是一道菜的主角,那麼搶風頭。產自法國布列塔尼蓋朗德濕地的「鹽之花」,正是所有食用鹽中最特別的一種,是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傳統技藝交織而成的傳奇食鹽,是鹽中的勞斯萊斯。

蓋朗德濕地是歐洲極北的千年海鹽場,僅有夏季才能曬鹽。有如迷宮般的迂迴鹽池,配合風和太陽,在特殊的溫度和海水濃度下,在鹽水表面結晶成漂浮於水面的蓋朗德鹽之花。

這是一種純白潔凈、特別細緻的天然海鹽,有著更細緻、更潔白、幾近半透明的顏色,帶有一點兒海水的氣息,添加在熱騰騰的食物上還會散發紫羅蘭般的香氣。

中世紀時,這裏本是一座貿易往來頻繁的海港,後來由於海水的逐漸淤積,使它失去了作為海港的功能,1000年多年前,蓋朗德城建在一個50多米的懸崖上,到17世紀海港完全淤塞時,懸崖已經變成了平緩的低坡。

1489年,剛登基不久的布列塔尼女公爵安妮為了逃避法王查理八世的逼婚,來到了蓋朗德。雖然後來她還是嫁給了查理八世,但為了感謝蓋朗德城的庇護,特別給予了免除鹽稅和鹽場免除稅捐的優惠,擺脫了沉重的賦稅,鹽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蓋朗德有北大西洋暖流經過,強風的氣候很適合利於產鹽時水分的蒸發。蓋朗德地勢較平,海水很容易被引入城市附近的鹽田中進行晾曬。

也因此,蓋朗德產出的海鹽為淺灰色,在20世紀60年代,偏愛雪白色鹽的法國人更多地選擇了地中海鹽和岩鹽,隨著法國頂級廚師們對於蓋朗德鹽的推崇,現在,它已經被視為鹽中極品。

蓋朗德是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秋冬季節降水豐富,因此產鹽季節主要集中在雨水豐富的夏季。

在夏季炎熱的午後,鹽池中的水溫可以高達37°C,水分蒸發迅速,在適度的濕氣和微風條件下,鹽田表面會積聚出白色半透明的鹽花晶體,鹽農需要迅速用山櫸木製成的長柄鹽耙撈起鹽花,入夜後鹽花會被露水侵襲或者沉入鹽池底部變成淺灰色的海鹽。

收集起來的鹽花放入藤籃或者木輪車裏,待水分自然滴乾,裝入透氣的小麻袋裏,以前由於產量稀少,每50平方公尺才能結晶出500克的鹽之花,一般只是自家留用或者出售給附近的居民,鮮有被鹽商收購。

由於鹽花漂浮在水面不易收集,這項細緻的工作從前通常由少女來完成,出售後賺取後的錢存起來作為購買嫁妝之用,所以「鹽之花」也被形象地稱為「新娘之鹽」。

「鹽之花」實則是快速集聚的氯化鈉,這種精緻的片狀晶體凝結為中空的倒金字塔形狀的小鹽粒,沒有接觸到鹽田底部,使其中不含有淺灰色海鹽中的沉積粒子,呈現出漂亮的雪白色。

「鹽之花」最受推崇的,是它的味道層次非常豐富,其他地區產的海鹽遠遠無法匹敵,鹽之花鹹而不苦,味道緩緩展開。尤其是在味道細緻的料理中,能更加凸顯出食材的本味,使味道更加澄澈乾淨而柔和平衡。

這是由於汽水界面本就是香氣分子和其他脂質集中的地方,因此「鹽之花」中含有微量藻類和其他物質,被美食家形容為「迷人的紫羅蘭香味」。

「鹽之花」製作十分耗費人力且產量極少,價格昂貴,一般不作為烹調用鹽。在部分高檔西餐廳,服務員端上一小籃麵包,配上一小碟特級初榨橄欖油,一點點鹽之花,這種吃法,可以說是最能品嘗到其本味。

「鹽之花」通常是直接撒上菜品表面,如鵝肝、蘆筍、牛排、海魚等等。甚至是許多餐廳鵝肝的標配,煎得表面微微焦黃,裏面卻柔軟的鵝肝,撒上鹽之花,咬起來細碎的聲響和輕盈的顆粒感,是一定要嘗試的美味。

蓋朗德的「鹽之花」是上佳的美味,以前威廉小時候也只是在重大的慶典和宴會中才有幸吃到過用「鹽之花」調味的食物,就連他的父親羅貝爾公爵本人也不會奢侈地天天使用「鹽之花」烹飪美食。

到了1039年威廉佔領布列塔尼公國的南特伯爵領之後,這種頂級的調味品才真正地落在了威廉的手中,成了他的禁臠。

自此之後,威廉幾乎每餐必吃使用蓋朗德的「鹽之花」調味的料理,在威廉培訓的廚師烹調之下,每道料理都有一種極致的口感和美味,這可不是中世紀的黑暗料理所能比擬的,如果硬要形容的話,那就是天堂和地獄的區別。

很快的,與威廉親近的休伯特伯爵、羅德裡戈伯爵、阿道夫伯爵、裡夏爾伯爵和奧斯本管家等人也在嘗到用蓋朗德「鹽之花」調味的美味料理之後,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同樣享受到蓋朗德「鹽之花」美妙的還有威廉麾下的親衛騎士以及各級貴族,因為威廉時常和貴族們以及他的親衛騎士一同享受食物,這在威廉看來可以鞏固與他們的情感關係,團結諾曼底的貴族。

當然,即便蓋朗德的「鹽之花」數量十分有限,但威廉也不藏私,非常大方地將「鹽之花」賜給手下的貴族將領。

於是食用「鹽之花」的風氣就被威廉給帶了起來,無數貴族騎士都以食用「鹽之花」為榮,甚至「鹽之花」被教士們視為是上帝的恩賜,擁有強大的魔力和靈能,是驅邪做彌撒和禱告的必備品。

很快,蓋朗德「鹽之花」的名聲傳遍了廣大歐洲地區,無論是法蘭西、英格蘭、西班牙,還是神聖羅馬帝國,所有的貴族都對「鹽之花」趨之若鶩,隨之而來的還有對「鹽之花」龐大的龐大需求。

為此,威廉甚至招募和雇傭了兩萬戰爭流民,在蓋朗德地區大面積地開闢鹽場,專門用來生產「鹽之花」。

也因此,威廉在生產和銷售「鹽之花」中獲利頗豐,每年都有數萬磅銀的收入,而且還隨著年年遞增的產量和無窮無盡的需求而不斷增長著。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