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征服者威廉大帝》第554章 臥龍鳳雛,人才難得
1052年7月,威廉告別洛林王國,再次率領大軍返回巴黎。

遠遠見到巴黎城和西堤島上王宮的影子,威廉隻覺地倍感親切,和天氣陰沉壓抑的英格蘭倫敦相比,他還是更加喜歡巴黎這座陽光明媚、塞納河環繞的富庶城市,等戰爭結束後,他便會在蘭斯大教堂加冕為法蘭西國王並將首都從倫敦遷移到巴黎。

「陛下,陛下!我是法勒奧斯本,可算見到您了!」威廉遙遙就望見法勒奧斯本帶著衛隊急匆匆地趕來迎接他。

「法勒,好久不見,這裏一切可都還安好?」看著跪在地上的法勒,威廉笑著問道。

儘管威廉此前在戰爭時依舊時時刻刻關心著法蘭西王國的局勢,但當他遇到法勒的時候,他依舊忍不住詢問起來。

「陛下,在您取得了對神羅帝國的大神後,原先盤踞在阿基坦和波旁的教皇和意大利聯軍就立即撤退到了圖盧茲公國境內,不敢再有任何動作了。

而且就在兩天前,教皇陛下的副補祭希爾德布蘭德樞機主教大人帶著教皇陛下的使命抵達巴黎,想要面見您。」法勒奧斯本滿臉欣喜地說。

「希爾德布蘭德......」威廉念叨著口中念叨著這個名字,腦海中搜尋者關於他的一些記憶,忽地靈光一閃,拍手擊節叫道:「原來是他,格列高利七世!」

法勒奧斯本聽著這名字隻覺得一頭霧水,心中說不出的疑惑卻不敢抬頭髮問。

威廉想起了希爾德布蘭德此人便是歷史上最傑出的教皇聖額我略七世/格列高利七世,1073年4月22日—1085年5月25日在位,是歷代教宗中最傑出的人物之一。他為了實現天主教會擺脫神聖羅馬帝國的控制,他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進行畢生的鬥爭。

他曾在格列高利六世手下擔任司鐸和教皇秘書一職,能力卓著,備受格列高利六世的青睞,負責領導克呂尼修院運動。

不久,他被提升為教會領地的「宗座總理」,由於他善於經營,使教廷收入驟增。

只是後來正值三教皇對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率軍南下羅馬,廢黜了格列高利六世六世和兩個偽教皇,重新扶植了德意志主教為新的教皇——克雷芒二世。

此後這幾年時間裏,希爾德布蘭德從教皇機要秘書的位置上退下,悄然隱退,往克呂尼修院隱居。那時,克呂尼的院長是聖奧地祿,副院長是聖許格。

希爾德布蘭德的原意,本打算在克呂尼終身修道,不料布魯諾當選教宗——利奧九世,強邀他同往羅馬,協助打理教廷事務。

傳聞利奧九世曾三次親自前往克呂尼修道院邀請希爾德布蘭德出山輔佐他,這令他想起了三國時代輔助蜀漢兩代君王的武侯諸侯亮,不得不說希爾德布蘭德和諸葛亮之間頗有一些相似之處。

教宗利奧九世上台執政期內,希爾德布蘭德被委以重任,負責掌理財政,協助教宗執行各項改革,特別是領導和推動克呂尼修院運動,他的功勞很大。

1054年希爾德布蘭德被任命為副補祭,成為左右新教宗人選的關鍵人物。

同年1054年4月,利奧九世駕崩,希爾德布蘭德以元老身分協助打理教務。

教皇利奧九世駕崩,希爾德布蘭德原本憑藉著自己的威望和能力,足以競選成為新一任的教皇,有相當一部分人擁護他上台。

但希爾德布蘭德卻為了克呂尼修院改革,為抬高教宗的地位和對皇權進行鬥爭,他蟄伏爪牙,表示對教皇之位毫無興趣,並親自帶領代表團前往德國,恭請亨利三世指定新教宗。

神羅皇帝亨利三會,選立了日耳曼人主教格加爾德維新的教宗——維克托二世。新教宗維克托二世對希爾德布蘭非常感激,於是把他提升為樞機神品。

希爾德布蘭德前後輔佐四位教宗,分別為維克托二世、斯德望四世、尼古拉二世和亞歷山大二世,上述四位教皇凡遇有重要事務,都要諮詢他的意見再做決斷,由此可見他的能力和地位出眾。

期間,1058年,希爾德布蘭德幫助尼古拉二世上台後,隨即被擢升為大副祭。

1059年,希爾德布蘭德被晉陞為羅馬教廷總六品,相當於教廷內閣總理大臣,當時的教士、貴族和平民越來越感覺到希爾德布蘭德就是教庭的靈魂。

1059年4月13日,希爾德布蘭德主持頒佈了著名的教宗選舉法,規定教宗只能由樞機主教團選舉產生,世俗封建主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不得乾預,並禁止買賣聖職和教士婚娶。

可以說,他是後來數百年教會的奠基人,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直接影響了以後的大公教會和天主教管理模式,奠定了西方法律時代的基礎,被西方歷史學家稱為第一次大革命——教宗革命。

到了1073年,教宗亞歷山大二世駕崩,他被樞機主教團和神羅皇帝亨利四世推上教宗寶座,取名額我略七世,也稱格列高利七世。

歷史上著名的卡莎諾城堡事件,其主人公便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和格列高利七世/額我略七世希爾德布蘭德。

1076年,格列高利七世頒詔開除神羅皇帝亨利四世教籍,對他施以破門律,並宣佈皇帝所統治的人民,今後無須向他效忠。德國公候貴族們早已對皇帝亨利四世的暴行表示不滿,於是他們在1076年10月召開帝國會議決議,假如亨利四世在一年內未能獲得教宗格列高利七世的特赦,恢復教籍,那亨利四世就將喪失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從此貴族和人民將不再向他宣誓效忠。

亨利四世為此和格列高利騎士開展了一系列的教權與皇權的爭奪,但最終亨利四世知眾怒難犯,不得不向教宗屈服。

1077年初,亨利四世親自來到教皇的所住地——意大利托斯卡納女大公瑪蒂爾達的卡莎諾城堡前,在寒冷徹骨的雪夜中赤足披氈,忍受著寒冷和飢餓向格列高利七世足足哀求了三天,這才請得教皇希爾德布蘭德的原諒和赦罪,恢復了教藉。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卡莎諾城堡事件,這也是教會對德意志皇帝和世俗權力的一次偉大勝利,此後教會一反被德皇掌控的局面,凌駕於世俗君主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

像這樣的格列高利七世希爾德布蘭德這樣的偉大人物,威廉怎能不欣喜,他決定不論怎樣都要將希爾德布蘭德留在諾曼底,輔佐他改革教會。

自從威廉和教會決裂後,威廉雖然掌控了王國教會,但卻沒有任何一個合適的人選能替他主持教會,而希爾德布蘭德這個未來的偉大教宗真是他理想中的人選。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