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之巨宼逆襲》第一百六十四章南征
范文程上前一步稟道:「皇上,如今湖廣明軍剛退,土賊又捲土重來,若再遣大軍,恐陷入泥沼進退不得,到時不光是南方糜爛,就連北方各地,恐怕也有反覆,奴才以為,此時應當議和!」

「皇上不可!」四大臣中的鰲拜與遏必隆齊齊跪倒在地叫道。

這二人都是武將出身,而且屢次與農民軍作戰,遏必隆也曾在前些年隨勒克德渾解荊州之危時大敗李過率領的忠貞營,他們都認為李來亨所率領的大興軍,戰力被地方官吏誇大其詞,所以力主征伐。

「皇上,奴才只需兩萬八旗子弟,再調各地綠營三萬,定能一舉收復湖南,將小李賊捉來君前!」

「皇上,奴才亦願往!」

福臨本有議和之心,然而鰲拜與遏必隆如此一說,卻又讓他有了動搖。想當年太宗領十萬騎入關,一路所向披靡,無論明軍還是土賊無不望風而逃,這才剛過十年,難道他就不行了?

想至此處,他頭腦一熱,便欲答應鰲拜請求。

就在此時,范文程卻又奏道:「皇上,若是出兵,便只有從皇城調遣,古人曾言:善用兵者,不慮勝先慮敗。若是鏊大人不能攜勝而歸,那可就將京師陷入險地了!」

他這話雖說得婉轉,但意思大家都聽了個明白:若是鰲拜此番征伐不勝,再損了這兩萬八旗子弟,那京城隻餘一萬多士卒,如何能夠抵擋得住土賊來攻?

福臨一聽又遲疑起來,他本就是少年心性,別人怎麼說,他就覺得怎麼有理,但現在雙方說得似乎都有道理,實在讓他感覺好生為難。

「……那,范卿,依你之見,又當如何?」

「依奴才之見,還是以議和為好!但必須緊守江南,等過得兩年百姓歸心,我大清兵強馬壯,再行征伐不遲!」

「迂腐之見,此又非彼消我長,等再過得兩年,賊勢自然更大,到時又將如何應對?」福臨還沒發話,鰲拜卻又跳了出來。

福臨實在是拿不定主意,隻得又將眼光看見寧完我、圖海、索尼等幾人:「眾位愛卿可有妙計?」

索尼低頭不語,他是議和派,但現在有范文程在前面撐著,他犯不著出來得罪人。

因屢建戰功,累進一等伯、任內大臣、兼議政大臣的蘇克薩哈奏道:「皇上,奴才贊同鏊、遏二位大人之言,土賊雖人多勢眾,然而卻都是烏合之眾,若有悍將率滿蒙精兵征伐,此戰應當不難勝之。」

大學士圖海卻道:「皇上,賊兵人多勢眾,我軍兵少但精,或可有勝之可能,但若是戰之不勝,後果堪憂,奴才以為不應把國運完全寄於一役!」

這下福臨算是看明白了,一句話就是文臣要和,武將要戰。

他看著一旁似乎已經胸有成竹的寧完我,問道:「寧卿,你可有計?」

「皇上,奴才有言!既然和戰不能定,那為何不能作兩種準備?邊戰邊和,以戰促和,若是戰場有利,咱們就緩議和,若是不利,便抓緊議和。」

寧完我最開始本來也是主和,但見領侍衛內大臣竟然有三人主戰,便改了初衷。剛才一直沒有說話,便是在想法子,這會兒終於想了一個兩全之策,便滔滔不絕地說將起來。

「現今小李賊佔了湖廣,危及江西,奴才認為朝廷可遣兵兩路,一路以兩江總督麾下兵馬為主,自江寧馳援南昌,一可息百姓流言蜚語,安定南方各省局勢,二可斷賊兵東進心思。」

「另一路可遣朝中良將,率一萬五千滿兵,再抽各地綠營三萬,會同武昌兵馬,急攻荊州,若是能勝,便可兩路夾擊長沙,若不能勝,可即刻退守武昌,與江西大軍南北相應,到時再與土賊議和不遲。」

「到時議和,最多把江西讓出來,至於粵閩,可令平、靖二藩拚力死守,若實在守不住,那也沒辦法,棄就棄了,反正兩省本就危若累卵。咱們緊守江南就行。」

福臨仔細地聽了一遍,卻沒有弄明白武昌與南昌怎麼南北呼應,於是又問道:「武昌與南昌之間相距甚遠,如何南北相應?」

「回皇上,武昌與南昌陸路不過七百裡,更是有長江水道相通,數日之間便可抵達,一方有危,一方支援,正好不過,就算南昌不能守,也可退至九江!」

寧完我從未去過南方,卻對湖廣、贛閩浙等省地勢如此熟悉,不用說,這又是茅元儀的功勞,他寫的《武備志》裏,可是將這些全都說了個清清楚楚。

福臨向身旁的吳良輔吩咐道:「將地圖拿來。」

不一會兩名小太監拿來地圖掛上,寧完我走上前去,對著地圖指指點點一番,終於讓福臨明白了他的意圖。

「寧卿這番應對甚是巧妙!」福臨撫掌笑道,「如此各方兼顧,確實比單獨議和或征伐要好得多!眾卿以為如何?」

幾名滿臣之中,只有圖海是筆貼式(相當於秘書)出身,還有些文才,其餘四個儘是粗人,剛才力主征伐,只是氣不過我大清精兵竟然打不過區區土賊,要真象寧完我這般說個頭頭是道,他們肯定是說不出來。

此時見皇帝動問,幾人全都垂首道:「寧大人高見,我等不如!」

就連前明萬曆四十三年便考取秀才的老漢奸范文程也道:「寧大學士此番應對首尾呼應,確實可行!」

掰扯了一個多時辰,福臨終於拿定了主意,他一掃先前惶恐,「呼」地從暖炕上站了起來,大聲叫道:「寧愛卿擬旨!」

「湖廣土賊猖獗,為禍四方,民不聊生,朕心甚痛!……賜封一等公、授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加少傅兼太子太傅遏必隆為征南將軍,會同二等公、領侍衛內大臣、兼議政大臣鰲拜,及督撫鎮等官調遣約束,領滿漢軍兵五萬,……」

寧完我用心聽了個明明白白,這才跪辭皇帝,去公事房擬旨。

半個時辰後聖旨便已下至兵部,這一次滿兵全從京師調出,各部司也都全力配合,兵器甲杖、錢糧輜重,隻十來日便準備齊全。

只是各地綠營兵卻嫌太慢,直過了月余才算集齊,遏必隆有生以來第一次獨領數萬大軍,自是志得意滿,於三月十二登台拜將,雄糾糾、氣昂昂,出德勝門直奔武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