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之巨宼逆襲》第一百五十八章徵收田地
公開行刑已經過去了半個月,長沙府又平靜下來,只有大興軍政務司的人忙個不停,他們要統計人口和土地田畝,然後分田到戶,以便開春就能恢復生產。

按大興軍的慣例,每佔領一個地方都要將那些地主先清洗一遍,但湖南這些年來已經被南明官軍、東虜韃子以及各路流宼擄掠過甚,想找個地主豪紳開刀都找不到,隻得將主意打到周堪賡等前明官宦世家身上。

說起來周堪賡、陶汝鼐等人家中也被搶得厲害,不過土地可搶不走,這些人家哪家沒有幾百千把畝地?若是沒有這份家業,也供不起一個讀書人。

郭都賢、陶汝鼐等人又聚到了周堪賡家中,這次他們不是商議抗清,而是商議抗征——怎麼應對大興軍徵收田地的舉措!

周堪賡年紀比他們大,在前明時官職也比他們高,算得上是他們這些人中的官場前輩,因此一乾人都想來請他拿個主意。

「家中全靠幾畝薄田度日,若是被大興軍收了去,以後一家老小要如何過活?」陶汝鼐一甩袖子,憤憤不平地道。

「這李來亨還真是有些手段,先運來大量糧食拉攏那些百姓,現在才把矛頭對準咱們!」郭都賢也道,「如今他在長沙也算是有了些名望,現在就算想召集百姓對抗,恐怕百姓也不會聽咱們的了。」

周堪賡躺在床上,一臉萎靡,他本來就病得不輕,但今天郭都賢等人找上門來,卻又不得不忍著病痛聽聽他們說些什麼。

「咳咳……仲調,天門,切不可做螳臂當車之事!」

「李來亨根基已成,又有百姓擁護,若是與之對抗,不光是討不了好,或許還有性命之憂!聽說他在川黔等地殺的世家豪強可是不少,有許多都是莫須有的罪名,目的便是他們手中的田地!」

郭都賢道:「大不了咱們悄悄跑雲南去!聽說皇上已經到了昆明,咱們正好去覲見陛下!」

「那田地還不是成了別人的?」

「天門兄謬也!李來亨說得沒錯,雲南是孫可望的,不是朝廷的!怕是現在皇上在昆明也是身不由己!你去了正好自投羅網,孫可望可比李來亨狠得多了!」

周堪賡歇了兩口氣,又道:「都是殺伐之輩,李來亨也不是什麼手軟的……你們就不能好好想想現在的局勢?」

對於局勢各人都有各人的看法,但周堪賡既然如此一問,說明他有不同見解,眾人也就不再說話,且聽他要說些什麼。

「如今江南(指長江以南)各省,東虜佔據浙閩粵贛四省,然則其力不足以自保,更遑論進擊。西藩居廣西一地,民力凋敝,自給尚且不足,更是無力北上。」

「孫可望也不用說,實力大損,被李來亨趕回了雲南,短時間內別想出得來。」

「……閩海國姓大將軍,海上縱橫無敵,陸地卻休想稱雄!」

「而李來亨坐擁三省之地,特別是四川更是物產豐足,再把湖廣好生經營上兩年,又有何人能撼動他的根基?」

「也就是說,現今各方勢力,除清虜外,以李來亨最為強盛!」

「大明氣數已盡矣!……以老夫看來,日後驅除韃虜得天下者,必為來亨也!至不濟也是和東虜劃江而治的局面,你們這時候卻還妄圖對抗,那不是螳臂當車、自尋死路嗎?」

「為了身外之財,不值得賠上身家性命!且留下有用之身吧!」

「若不想投靠清虜,還需委屈求全……老夫已經決定了,明日便將地契送到長沙府,若能補貼些銀兩,便將它作為兒孫做生意的本錢,好歹也能混個溫飽。」

周堪賡斷斷續續地說完這些話,便閉上眼歇息,不再理會眾人。

眾人俱都沉默下來,他們也不是看不清現在局勢,只是從心裏不願意承認李來亨以流宼起家奪取天下的事實罷了。

然而事實終究是擺在眼前,你承認也罷,不承認也罷,人家根本就在乎!

良久,陶汝鼐方才悠悠道:「我家只有六百餘畝良田,若是在承平年間,二十兩銀子(一畝)也不捨得賣,只是不知大興軍會補貼幾何?」

郭都賢道:「聽說大興軍在川黔兩省,都是按時價收購,不過現在兵荒馬亂,大興軍又按人口分田,無論是誰都不許多佔,你那些田別說二十兩,二兩都沒人買。」

「我家幾百畝田,也按周公所說吧,至於能補貼多少,那也隨它,左右不過是千多兩銀子!」

眾人紛紛附和,熊開元又道:「周公,不如我幾家將銀子湊到一起來同做生意?諸公各有人脈,若能善加利用,所得定不會低於田地所出!」

周堪賡睜眼微微點了點頭,過了一會才道:「老夫精力已經不濟,便叫犬子來處理此事,應當如何,諸公且去與他商議。」

眾人告辭出來,相顧對視,都是無言!

這個年代的人對土地的那份感情,實在是令後世之人難以想像。

無論你是何等豪富之家,若是家中沒有田產,那也算不得耕讀傳家,因此無論是誰,只要是有了銀子,最先考慮的就是置辦田地。

「手中有糧,心頭不慌」,只要有田地,就不怕餓肚子,也不怕有銀子買不到糧食。

追根究底,還是因為生產力低下,糧食供給不足造成的!

李元利雖然知道這個道理,但卻無力改變,糧食要想增產,牽涉到良種、土地增肥等問題,這都不是短時間內能解決的,況且他也不懂。

專業的事情就要交給專業的人去辦,現在政務司下面的農務局裏面就有好多經驗豐富的老農,他們不但要負責指導各地百姓耕種,而且還要負責種植良種。

每年擇優取種,從中找出最好的種子,這事情也許要延續上十幾二十年才有效果,但李元利有的是時間。

他將自己少得可憐的種植水稻的知識給幾個老農說了之後,他們都認為很有道理,專門在湘江邊上劃出一塊好田,準備一開春就要進行試驗。

李元利現在能做的就是避免土地兼並,這是一項關乎國運的長遠舉措,如果有人跳出來反對,說不得要成他刀下之鬼。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