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之巨宼逆襲》第二百零一章潰敗
城內清軍殺人為食,城外明軍日子也不好過,自九月兵圍新會,如今已近三月,十多萬人在新會周圍吃喝拉撒,又不講衛生,不知不覺就發了瘟疫,病死士卒無數,明軍上下士氣大衰。

李定國一籌莫展,正在此時,卻有探馬來報,稱清廷委派的靖南將軍朱馬喇率滿、漢援兵十萬已至三水!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明軍將士聽聞此消息卻不憂反喜。

有了逼死孔有德、陣斬尼堪的經歷,明軍將士對和韃子野外對戰竟然有了一絲期待,況且如今久圍新會不下,若是能大敗東虜援兵,說不定新會清軍覺得沒了指望,不戰而潰也有可能。

成敗在此一舉,李定國也不得不振作起來!廣州到新會不過一百多裡,若是韃子騎兵來襲,一日之間便可到達,此事不得不防。他一邊命探馬嚴密監視三水清兵動靜,一邊召集麾下眾將速至中軍帥帳。

明軍各將分守一處,連營數十裡,等眾將陸續來齊,已是兩個時辰之後,李定國本是大病初癒,如今久圍新會不下,再加上韃子援兵又至,諸般擔憂之下,臉色更顯憔悴。

他見眾將到齊,卻沒有如同以往一樣站起身來,而是坐在椅子上沉聲說道:「韃子援兵已至三水,不日即至新會,一戰在所難免。」

「韃子遠來定然疲憊,我軍以逸待勞,可於城北兩山峽口處列陣以待,勝之不難!」

「諸將立撤新會之圍,各整部曲聽令行事。」如何排兵應戰,李定國心中早有定計,此時也不同眾將商議,直接便開始分派作戰任務。

「總兵周金湯領精兵五千屯峽左山,兩軍激戰之時,便可乘高馳下擊敵。」

「其餘各部於峽前列陣,象兵趨前,弓兵、銃兵次之,炮列兩山峽口,馬軍護住兩冀!」

「韃子近在眼前,諸將不得遲誤!回營之後速速整兵,務必於明日午時之前趕至峽口!」

李定國在軍中素有威信,諸將也都信服,此時見軍令已下,便都轟然領命,出了帥帳各自回營。

然而明軍在峽口等了兩天,韃子卻遲遲不至,原來確是朱馬喇見麾下士卒長途跋涉疲憊不堪,便令全軍在三水休整三日,一直到十三日才拔營前往新會。

到得十四日,朱馬喇會同尚可喜、耿繼茂率東虜滿漢大軍及民夫十餘萬終於抵達新會城北兩山峽口前,明軍早已在此嚴陣以待。

清軍也擺開陣勢,互相試探了一番之後,李定國還沒有發動攻勢,尚可喜卻已經派遣麾下總兵尚之智、參將盛登征率八千士卒先發製人,對峽左山上的明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這兩人部眾都是漢軍旗士卒,作戰甚是勇猛。只見清軍捨生忘死地衝上山去,不一會就和明軍短兵相接廝殺到了一起,周金湯身先士卒,與韃子拚命搏殺。

這時,雙方的火炮也開始轟鳴起來,由於人馬過於密集,每一枚彈丸發射出去,都給對方造成不小的傷亡,李定國見佔不了上風,峽左山周金湯也有不支之勢,連忙命令峽口處明軍前出接敵。

最先出動的是二十頭戰象,緊跟在後面的是密密麻麻的步兵,李定國準備用象兵破開敵陣,然後趁韃子混亂之際全力衝殺。

然而自明軍在桂林大榕江與孔有德決戰,用五十頭戰象打頭陣使得清軍馬匹受驚發狂,導致士卒混亂而全線潰敗,最終孔有德身死之後,清軍就已經對明軍中的戰象起了防備之心。

朱馬喇在未至廣東之前,就想方設法打聽戰象的弱點,得知戰象最懼火光,這時見明軍又用戰象衝擊軍陣,便令韃子將早已準備好的火箭一齊向前方戰象射去。

戰象的表皮厚達一寸,比士卒們穿的鎧甲還厚,一般的弓箭根本射不穿,再加上明軍在它的脖頸等關鍵部位披上了甲,箭矢並沒有對戰象造成什麼實質性的傷害。

但怕火是它們的天性,再加上炮聲震天,訓練有素的戰象在不斷飛舞的火箭中終於徹底發了狂!

它們不敢面對飛舞的火箭,卻調轉頭來將緊跟在身後的明軍步兵陣形沖了個稀爛!

朱馬喇、尚可喜見狀大喜,立即命令韃子發動全面衝鋒,步兵跟在大象後面沖向明軍,而滿蒙八旗騎兵則從兩冀出擊,接戰只不過盞茶功夫,明軍便已經全面潰敗!

李定國悲憤欲狂,然而此時戰況也非人力所能扭轉,萬般無奈之下,隻得率身邊兩百親兵匆匆撤離。

清軍趁勝追殺,明軍死傷無數,一路上到處都是明軍丟棄的刀槍甲杖,李定國麾下精銳步卒,逃脫的只有兩萬多人,而各部廣東義師死傷更重,不少人跪地請降,只有騎兵多數僥倖逃得性命。

李定國回到高州清點人馬,卻隻余兩萬來人,在高州等了兩日,又陸續收攏了萬餘士卒,然而韃子滿蒙騎兵在後面緊追不捨,李定國隻得繼續率部向西逃竄,韃子一直追到橫州(今廣西橫縣),李定國命人燒毀了鬱江上的浮橋,才總算是擺脫了追兵。

新會一戰,李定國損失慘重,戰死者自不必說,另外還有中書楊琳以下白長、王之臣等三十餘將領降清,兩廣義軍降虜者更是不計其數,明軍佔領的兩廣府縣盡歸清廷。

再伐廣東遭此慘敗,李定國再也無力四處征伐,隻得率殘部輾轉回了雲南,此時孫可望已在昆明登基稱帝,一山不容二虎,眼看兩部明軍又是一番內鬥廝殺!

………………………………

與李定國心灰意冷、滿懷悲憤不同,劉體純現在正可謂是躍馬揚鞭、揮斥方逎!

自八月率兵東進,他已經收復了孝感、漢川、漢陽、沔陽等武昌周邊府縣,大興軍隱隱對武昌形成了包圍之勢。

前些天清廷竟然派出了議和的使者,這讓劉體純頗為意外,他知道李元利不可能答應議和,但這事情必須要元帥來拿主意,因此他命人將議和使送到了長沙,而進攻武昌的行動卻絲毫沒有受到影響,照常有條不紊地進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