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之巨宼逆襲》第二百九十八章拱極炮台
王拙和高信已經率部回了廣州,李元利也不再停留,既然已經解決了濟度援軍,接下來肯定就是全力攻打廣州城,早一日打下來早一日心安。

至於施琅的水師,現在李元利拿他還沒有辦法,況且增江之戰濟度全軍覆沒的消息很快就會傳出去,不用說施琅也不會再到廣州來了。

李元利著急趕路,哪知天公不作美,走到廣州東山的時候,天空竟然下起了小雨。將士們紛紛從背包裡拿出雨衣穿戴起來。

這種雨衣是用絲絹布縫製而成,並且用桐油浸泡過,防水效果十分好,而且既輕便又不佔地方,雖然花費了不少銀錢,但李元利仍然覺得物有所值。

「偏偏咱們要打廣州的時候下雨,這老天爺真是不開眼!」李元利抬頭看了看陰沉的天空,低聲念叨了一句,跳下馬來穿上雨衣牽著馬韁步行。

這雨一下路就濕滑無比,特別是驛道上的石板,沾了雨水更是難行,一不小心就容易摔跤。人摔了倒是沒事,如果馬摔倒多半就會受傷,所以將士們全都下了馬。

好在離廣州已經不遠,走不多時,便看見了前面連綿不絕的營寨,王拙和高信兩個軍的人馬除了十師外全都回了廣州,加上民夫十多萬人,已經足以將城牆長達二十裡的廣州城圍個水泄不通!

王拙率部去了大北門,東門一帶只有王復臣和高信麾下三個師的兵力,高信得報迎出帳來,請李元利先進去歇息用飯。

雖然進了軍寨,但住的地方還得自己去解決,栓柱將三元、明朗、金彪等人全部都打發去紮營帳,隻留下他和尤烈、樊三在李元利身邊。

在家的時候,他們三個還能夠輪換著休息,但只要不在家裏,他們三個絕對不離李元利左右。

幾人就著熱湯吃了一些乾糧,天快要黑盡的時候,挨在高信旁邊的營帳已經紮好。

一天趕了近百裡路,雖然是騎馬,但仍然感到有些疲倦,再說這兩天來都沒有睡好,李元利便早早上了床歇息。

一連過了兩日,雨停了又下,下了又停,時大時小,李元利心裏焦躁,但卻沒有在臉上表露出來。

其實不光是他,大興軍的將領心裏都有點著急,大興軍現在全部依賴火器,這雨一直這樣斷斷續續地下,擊針槍子彈和良心炮的發射藥包都容易受潮,如果擊針槍和良心炮無法使用,韃子又突然發動襲擊,那就只有真刀真槍去拚了。

東門外隔著東壕湧,韃子要出來就得先過橋,但大北門那邊可沒有護城河,韃子馬軍開了城門就可以一瀉而下。李元利有點不放心,第三日一早就去了大北門外的象崗。

象崗南北長、東西窄,因形如一頭臥伏的巨象而得名,它原本是和越秀山連在一起的,洪武年間「三城合一」,象崗山也被攔腰截斷,成了一座孤零零的小山包,而大北門就恰好開在越秀山和象崗相連的凹處。

李元利只是到了象崗腳下,因為崗上還有炮台,怕他們開炮射擊。王復臣部先前得了李元利不可擅自出擊的命令,並沒有攻佔這些炮台。

清軍攻佔廣州後,先後在城外修建了幾座炮台,其中的三座城防炮台都集中在廣州城北,越秀山上有永寧台和耆定台(後稱為四方台和圓炮台),象崗上有拱極炮台。

江防炮台則有城西南面柳波湧的西關炮台和海珠石上的海珠炮台,其中海珠炮台已被大興軍佔領,西關炮台卻還在清軍手上。

這些炮台每個上面都設有購自澳門的紅夷炮二十多門,另外還有清軍自己鑄造的虎蹲炮十多門,火力非常兇猛。

可別小看了這年代的虎蹲炮,它雖然只是幾十斤重的小炮,射程也不是很遠,最大只能達四五百步,但它一次能夠發射一百多枚鉛子或石子,對敵人形成覆蓋式的打擊,如果近距離轟擊密集衝鋒的敵人,那效果更是絕佳。

只不過虎蹲炮因為沒有炮架而且炮身較輕,雖然前面有「虎爪」固定在地上,但發射時炮口仍會上揚,這就導致發射出去的彈丸非常不準確,離得遠了偏移二三十步也是正常。

因為它身管太短,準確性和射程都不高,超過一百步雖然也有殺傷力,但威脅已經不大,戚繼光當年在訓練戚家軍使用虎蹲炮時,規定的射靶便只有一百步。

但李元利仍然不想上去冒這個險,栓柱和尤烈也不可能讓他離炮台太近。

從越秀山分離出來的象崗其實只能算是一座土丘,上面別說樹林,連草也沒長幾棵,拱極炮台孤零零地立在上面,與越秀山上的永寧台和耆定台遙遙相望。

李元利在象崗周圍四處看了一圈,王拙和王復臣便聞訊匆匆趕了過來,剛一下馬王拙就道:「王爺,這邊地形我早就看過了,此處危險,咱們回營再說。」

「好!」李元利也不固執,上了馬便往幾裏外的大營走。

「王爺,咱們什麼時候開始攻城?」王復臣策馬走到李元利旁邊問了一句。

前兩日韃子突然派馬軍出城襲擊,雖然將士們反應得快,但仍然死了幾個,傷了數十人,這讓他心裏很是窩火。

不過韃子損失更為慘重,八百馬軍出城,回去的還不到一半,自那日以後,韃子再也沒有出城來過。

「等天晴了,將彈藥都晾乾燥之後才能攻城,以確保萬無一失。」

陰雨連綿之後彈藥都要拿出來在蔭涼通風處晾乾,將士們也經常做這樣的事情,李元利也不需要再去重複強調安全的問題。

「王爺,這次攻城是從北門吧?」

「嗯!韃子能夠從裏面出來襲擊咱們,咱們自然也可以從這兒攻城!」

王拙咧嘴一笑,其實他早先就趕到這兒來,就是算準了王爺會從這兒攻城,雖然北門在半山之上,地形對攻方稍顯不利。

不過清軍的這點優勢也十分有限,越秀山海拔也才七十餘米,象崗更是只有五十米高,象崗和越秀山之間開鑿出來的大北門能高到哪兒去?

清軍哪怕是佔了一些地勢之利,但對上大興軍的槍炮,其結局仍然不難想像。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