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之巨宼逆襲》第三百章濠境紅夷
湯若望學識道德俱佳,深受順治帝福臨和皇太后布木布泰的賞識和尊重,布木布泰認他為義父,福臨也得尊稱他為「瑪法」,在清廷內地位超然、頗有威望。

哪知他一時好奇主動出使湖南,卻被李元利強行扣留了下來!

其實現在大興軍槍炮局無論是搞研究的人員還是實際操作的工匠,都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頂尖的人才,歐洲國家這時候煉鐵也還是塊煉爐和高爐,鋼基本上都是表面滲碳法鍛打出來的。

十七世紀的歐洲各國已經開始用煤來煉鐵和鍊鋼,但並沒有使用焦炭。只不過歐洲的鐵礦品相好,煉出來的鋼品質也還算過得去。

另外還有「彌撒法」和「精鍊法」鍊鋼,和中國的灌鋼法有些相似,但不管哪種方法,都需要反覆鍛打,而且還需要非常有經驗的工人,歐洲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鍛造,所以並不缺少這樣的工人。

至於為什麼西洋紅夷炮比大明鑄造的鐵炮質量好,那只有一個原因:歐洲國家已經開始用鏜床鏜孔,而中國還是用模範法一次成型。

鏜出來的炮管當然更好。這時候鑄炮可沒有內模水冷法,鑄鐵炮由於內外冷卻速度的差異,炮管容易發生變形和裂紋,有些裂痕外表上是看不見的,而是在管壁金屬內部,這樣鑄出來的炮當然壽命不會長,而且報廢率也很高。

歐洲的鑄炮法脫胎於鑄鐘法,他們的炮匠大多兼任鐘匠,有些甚至根本就是鐘匠,他們先用型範鑄造出炮坯,再把炮坯用滑輪吊到鏜床上鏜孔。

這個時期歐洲鐵炮和青銅炮共存,但肯定沒有鋼炮,因為鍛打不出這麼大的鋼質炮坯,而且就算鍛打出來也沒有辦法在上面鏜孔——鑽床的鑽頭和鏜床的鏜刀硬度都不夠。

李元利雖然已經決定鑄造鋼炮,但他心裏清楚這玩意牽涉的東西太多,短時間內根本造不出來,此時聽王拙如此急切相問,便笑著說道:「等攻下廣州在說。」

「過幾日就開始造?」王拙相信攻破廣州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廣東啥都沒有?怎麼造?還得回湖南才行呢。」

「怎麼會沒有?我聽說在濠境就有紅夷鬼開的鑄炮廠,廣州這些炮就是從那兒買來的,過幾日咱們把濠境取來,那鑄炮廠不就是咱們的了?」

「濠境?澳門?」李元利一下就想了起來,這都得益於上輩子的香港、澳門回歸,他也因此對這兩地的歷史了解得比較多。

「那個鑄炮廠造紅夷炮,咱們用不上,而且澳……濠境西洋夷人來往多,咱們的鑄炮廠不能開在那裏!」

「那有什麼,咱們佔了濠境,把夷人全趕出去不就得了。」

「就算收回濠境,也不能將夷人全部趕走,咱們現在沒水師,也沒有海船,這兩年和海外做生意還得靠他們呢。」李元利實在是不想同王拙多說,這些東西說多了他也不明白。

但王拙卻想搞清楚李元利的想法。這幾年來他從李元利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憑的就是這股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

可三元卻走了進來道:「王爺,陳奇策將軍和王興將軍在帳外求見!」

「讓他們進來。」

二人低頭並排走了進來,屈一膝行禮道:「臣陳奇策(王興)參見殿下!」

本來按這時的禮節稱呼不能對藩王自稱臣,文臣自稱下官,武將自稱末將,但現在這情況,大家都心知肚明,況且漢王殿下頭上也沒有皇帝,這樣稱呼也算不上是僭越。

李元利連忙讓他們起來,他不喜歡這年代的人動不動就下跪,這也是他自己不懂,其實這就是明朝時參見上官的軍禮。

後世有人認為「打千」是滿人的禮節,這話也沒有錯,因為這是努爾哈赤給遼東總兵李成梁當親兵時行慣了的,後來就當成「我大清」的禮節傳了下來。

「打千兒」在明代是最常見的請安禮,介於作揖、下跪之間。《大明會典》明確記載,明朝全國的指揮使司和各衛所都使用這種禮節,原因是將士甲胄在身,不便行跪拜禮,變通為屈一膝或半膝,時間一長,便成了固定禮節。

李元利讓他們二人坐了,這才問道:「外海的韃子現在如何?」

「韃子水師屯於香港島,臣等數日前便屯兵三灶欲斷其後路,不想兩日前韃子竟然盡數揚帆東去,臣等怕趕不上廣州戰事,便日夜行船趕了過來,這才知殿下已經滅了濟虜援軍!」

「來了也好!我大軍不日就要攻城,你們的船正好可以在江上和東西兩壕湧內堵截韃子。對了,你們的船現在何處,人有多少?船有多少?」

「西關還有韃子的炮台,船進不來,全都停在黃埔。有大小船隻三百餘條,士卒一萬出頭,下川島上和汶村還有五千人左右,船裝不下,所以就沒一起來。」

陳奇策頓了頓,又道:「虧得王將軍又找了幾十條船,要不然連三百條也湊不齊。」

李元利對王興道:「電輝,你麾下人馬可識水性?可懂操船?」

「回殿下,都識水性,大半會操船。」王興本是大埔縣古野鄉人,門口便是廣東四大河之一的韓江,他麾下人馬有一大半是這附近的人,另外一部分則是汶村一帶的,汶村又靠海邊,所以麾下人馬都識水性。

「那就好!我大興軍本來在長江上也有數萬水師,但卻不識海戰,船也只能在內陸江河行走,因此我準備重建海軍,就以原來水師和你二人麾下將士為主,不知你二人願否?」

陳奇策和王興連忙拱手道:「臣等自然願意!」

「等廣州攻下來後,馬上著手打造新船,這一次咱們花點大本錢,打造幾艘蒸汽鐵甲艦!」

陳、王二人大喜過望,特別是陳奇策高興得不知如何是好,連說話都不利索起來:「殿下,鐵甲艦,是不是……給船披甲?」

鐵甲艦他們連聽都沒聽說過,要真是如同他們想像中的一樣,在海上還怕得誰來?何況聽殿下的意思還要裝上那個蒸汽機,根本不需要人去劃漿!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