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之巨宼逆襲》第一百四十四章走投無路
三千清兵剛才被大興軍的騎兵和特勤大隊的士兵一陣衝鋒,死了一兩百人,這時後面十一師的士兵又趕了上來,幾排槍過後,又留下了三四百具屍體,洪承疇隻得狼狽地逃上「小島」。

但清兵並不是沒有反抗之力,他們本就是從城牆上撤下來的,攜帶的箭矢又完全沒有消耗,開始的時候也給大興軍造成了一些傷亡。

王復臣和卓其遠見元帥過來,連忙過來見禮,李元利跳下馬來道:「戰場上還講究這些做什麼?趕緊把洪老賊捉到才是正經。」

「禮不可廢!」王復臣施完了禮才道:「元帥,估計要活捉洪承疇有點難!」

其實不是有點難,而是根本沒有一點希望。洪承疇又不是不知道落到大興軍手中絕難活命,他幹嘛要活著讓人捉去多受侮辱?只要確定沒了生路,他絕對首先想的就是如何自殺。

「不好活捉也沒關係,反正活捉了也要砍頭!」李元利道,「先派人去把沿河兩岸都封鎖了,以免清兵從河中逃脫。」

「早就安排好了,今日韃子一個都別想跑!」王復臣呵呵笑道。

要是在如此優勢的兵力圍困之下,還不想著一網打盡的話,那還真是白帶了這麼多年的兵。

「那就好!咱們也不用浪費時間了,抓緊把他們滅掉!」李元利可不想夜長夢多,要是真不小心讓洪承疇逃脫,那以後要捉他可就難了。

「槍盾兵至前沿列盾陣防備箭矢,火槍兵射擊,逐步推進,把他們圍攏了,再讓炮兵轟擊兩輪,差不多就解決問題了,但不要輕敵,注意保全自己,盡量減少傷亡!」

元帥下達了命令,士兵迅速開始行動起來!

說起來大興軍在外征伐的將士基本上都是百戰老兵,他們本就是原來的忠貞營、大西軍和南明軍中挑出來的青壯之士,現在又經過嚴格的軍訓和戰術、戰陣配合訓練,確實能夠稱得上是精兵。

隻盞茶功夫,火槍兵在槍盾兵的盾牌掩護下,已經向前推進了一百來步,清兵完全沒有應對之策,處於挨打而不能還手的地位。

大興軍每推進一段,清兵都要留下一地的屍體。

這些清兵也是洪承疇從各地精挑細選出來的精兵,而他的親兵更有許多是從京城帶出來的八旗兵,如果近身用刀槍搏殺,肯定也會給大興軍將士造成不小的麻煩,但關鍵是大興軍將士完全不給他們這種機會!

大興軍士兵還離得一百多步遠就開始一排排地放槍,那槍子打得既遠又準,連鐵甲都能穿透,至於普通清兵穿的棉甲,更是完全防護不住。

而清兵的弓箭射到一百步外就完全沒了準頭,何況他們還有盾牌遮掩。這根本就不是打仗,而是完完全全的圍剿!

眼看大興軍士兵一步步逼近,清兵已經被逼到了瀏陽河岸邊,瀏陽河水在這一段倒不算湍急,但卻又寬又深,要想泅渡過河基本沒有可能。

洪承疇心如死灰!

到了現在這個地步,他已經沒了活下去的奢望。

他很清楚落到大興軍手中的下場!

就在去年七月的時候,明朝降臣原慶國公陳邦傅、其子文水伯陳曾禹、清廣西巡按王荃可、署布政使張星光被李定國活捉。

八月初二日,李定國派人把「偽慶國公陳邦傅父子二人」和清廣西巡按王荃可、署布政使張星光解赴貴陽。九月初二日,孫可望即下令將陳邦傅父子押赴市曹剝皮,王荃可、張星光處斬。

這還不算完,緊接著孫可望又將剝皮揎草的陳邦傅屍體送往各地示眾,在一個大木牌子寫道:逆犯陳邦傅先經肆劫皇杠,摽掠宮人,罪已漏網。不思建功贖罪,輒行背主反叛。今已拿獲,解赴軍前,立將邦傅父子剝皮,傳示滇、黔。

此事天下震動!清廷中的漢臣無不嚇出一身冷汗。那些被分派到兩廣、湖南各地為官的漢臣都不敢去地方赴任,紛紛找門路以求另外再派差事,沒有門路的很多則直接棄官不做。

而他洪承疇是什麼人?無論是官職還是做過的事情,和陳邦傅比起來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要是落到大興軍手上,莫非能逃得脫剝皮揎草?

早知是如此下場,他怎麼會來做這個五省經略?哪怕是死皮賴臉地賴在京城,起碼也能落個壽終正寢不是?小皇帝總不會因為他不來湖南就殺了他。

可如今一切都遲了!

「罷了罷了,今日萬事皆休!爾等若要降賊,盡可自去!」

眾清兵面面相覷,卻不知是不是洪承疇在試探眾人,一時都默然無語。

洪承疇「噌」地一聲撥出腰間的劍來便欲自刎,眾親兵卻沒有一個出言勸阻。

雖然人之將死,但洪承疇卻是滿腔怒火,難道你們根本不在乎本閣部的生死?

他卻沒有想過,這些清兵都是從各地抽調而來,又非他心腹之人,如今陷入絕境,心裏都恨不得他早死,哪兒還會在乎他?

洪承疇強壓下心頭怒火,卻又覺得用劍自刎實在是下不了手,他轉頭看看身後的瀏陽河,決定還是投水自盡。

大興軍逼得更近了,一聲聲槍聲彷彿就在耳邊響起!

洪承疇不再猶豫,他抬頭用冷漠的眼光看了一眼面前一乾人,「撲通」一聲跳進了瀏陽河!

主帥跳水自盡,倖存的數百清兵頓時如釋重負,紛紛轉頭看向兩員主將。

張勇和王輔臣對視一眼,輕聲問道:「降了?」

「不降還能怎的……降吧!留得一命,日後再作打算。」王輔臣隻猶豫片刻便作出了決定,心中卻不願就此甘休。

此人生性桀驁不馴,雖勇猛善戰,卻從來沒有想過忠於任何人。

王輔臣本姓李,山西大同人,早年曾參加過農民軍,後來因為賭錢殺了他的姐夫逃到大同總兵薑瓖麾下,拜了薑瓖手下將領王進朝為義父,就此改名王輔臣。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佔領北京,王輔臣隨薑瓖投順。哪知轉瞬間,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大順軍一潰千裡,薑瓖立即殺掉大順將領張天琳,舉城投靠清兵,王輔臣亦隨之降清。

過得不久,薑瓖又舉旗造反,自稱興漢大將軍,在些期間,王輔臣始終追隨鞍前馬後。

後來薑瓖被部將所殺,王輔臣又投了平西將軍阿濟格,為清軍攻城掠地立下汗馬功勞,人稱「山西馬鷂子」。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