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之巨宼逆襲》第三百四十九章道人從軍
要想建成一支艦隊,大興軍還有很遠的路要走,最主要的就是後勤供給,蒸汽鐵甲艦在海上航行雖然不用考慮季節和信風,但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煤!

沒有海外的加煤點,造再多的船也只能在近海晃悠,那完全有違李元利的初衷,他造蒸汽鐵甲艦的目的可是想縱橫四海!大航海時代的廣闊海洋上,怎麼能沒有大興軍軍艦的身影?

路得一步一步地走,飯得一口一口地吃,目前唯一的辦法,也只能是循序漸進,先將閩浙南直隸收復了再說吧!

足足等了大半個時辰,後面的十多條帆船才算是趕了過來,但此時天色已晚,要再出海去試航試炮也不可能,在威特林的建議下,船隊趕往濠境過夜。

經過葡萄牙人近百年的經營,濠境已經成了一個頗具規模的城鎮,不但有棱堡炮台,還修建了城牆,要不是被大興軍逼得實在是沒辦法,他們肯定不會輕易將濠境交出來。

從一個沒幾戶人家的小漁村到現在的城鎮,而且還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中轉港口,這其中葡萄牙人確實付出了不少心血。

此時正是濠境港口繁忙的時候,過往的商船都忙著進港休息補給,「海龍王號」率領十多艘千料戰船進了港口,立即引起了不少商人百姓指指點點地圍觀,但更多的人是驚惶失措地四處逃散。

濠境原來是屬於香山縣管轄,大興軍接收過來之後,便將它從香山劃出來單獨建縣,而且在島上還有一個團的駐軍。李元利在眾親兵護衛下下了船,卻沒有去縣衙,而是去了駐軍大營。

他並不是怕不安全,而是現在濠境還處於過渡期,縣令也是剛上任不久,事務繁多,而且同行的多達幾百人,去哪兒食宿都不方便,還不如去軍營裡搭建一些臨時帳篷就可以歇息。

駐在這兒的是王復臣麾下第八軍的一個團,團長是個虯髯大漢,聽說漢王殿下親臨,喜不自勝,一出營門就拜倒在地,口中大聲道:「理定參見王爺!」

李元利一見面就對這漢子頗有好感,他抬了抬手讓他起來:「不是說軍中不用大禮參拜麽?怎麼還來這套?」

這漢子「嘿嘿」笑道:「王爺,著了甲也能跪拜!」

「你也姓李?咱們五百年前還是一家人哪!」眾人進了營門,李元利便向他問道。

「王爺,小將這個『理』是道理的理,不是您那個李。」

「這姓如今倒也少見。」

理姓是個古老姓氏,出自黃帝的後裔皋陶,屬於以官職名為氏,相傳李姓便是由理氏演變而來的。

理定卻不好意思地笑道:「王爺,小將也不是姓理,這是小將的……道號。」

李元利大為驚奇,「你是個道士?在哪所道觀出的家?如今有沒有還俗?」

「小將自幼在益陽浮邱山浮邱觀出家,前些年隨我師父下山抗擊韃子,我師父死在韃子手上,後來屠首領率梅山蠻投大興軍,小將就是那時候跟隨屠首領入軍伍的。」

浮邱山浮邱觀李元利當然知道,這道觀不但在現在有名,而且到後世也是遠近聞名,不過卻改成了浮邱寺,原因無它,佛教勢大,道教衰落,僧佔道觀罷了。

「聽說當年『洞庭舉事』,有三千道人下山抗擊清軍,現在這些道人都到哪裏去了?」

「當時死了不少人,剩下的有一部分回了各道觀,也有一些隨屠首領去了梅山峒,還有一些不知所蹤。」

「那你怎麼不回道觀?」

「我師父被韃子殺了!師兄弟們也死得差不多了……我是師父從小撿回來養大的,到現在都不知道自己姓什麼,我得給他老人家報仇,也要替那些被韃子殺害的百姓報仇,不把韃子殺完,我就不回道觀!」

「看你這樣子,怕是不會回道觀了,不如你改個姓,就跟我一樣姓李可好?……李定,這名字挺不錯,日後為新朝定江山、定四海!」

理定楞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連忙又翻倒在地拜謝道:「多謝王爺賜姓!小將當為王爺、為大興軍肝腦塗地!」

李元利笑呵呵地將他扶了起來,眾人走到大營裏面,磚石砌成的固定營房還沒有完工,但已經有一部分可以住人,李定告辭去安排食宿,隻過得一小會,卻有親兵來報說濠境縣令段湘求見。

一聽這名字就是湖南人,李元利命人帶他進來,行禮落座之後便對他說道:「你初至此處,可還習慣?一切可都順利?」

「回王爺!濠境事務雖然繁多,但都還順利。海關也於月前建成使用,每月關稅甚為可觀。」

「嗯,那就好!葡人可還安分守己?還有那些傳教士現在如何?」

旁邊的威特林捏了一把汗,他年前就去了廣州,這邊情況到底如何,他還真不知道。要是自己那些「老鄉」在濠境惹出事端,以後的日子怕要不好過。

「還算遵守法令,雖然咱們收的關稅比原來高,但真正算起來,他們還撿了便宜。」

「這話從何說起?」李元利有些不解,大興軍的進出口關稅都不低,出口的還好,最多就是百分之二十,而進口稅中的高檔奢侈品如懷錶等,稅率高達百分之百,這麼高的稅,他們還能撿什麼便宜?

「王爺,以前大興軍沒進駐濠境的時候,他們雖然隻繳納給朝廷很少的稅,但同時還要向總督府繳稅,這加起來並不低於向大興軍繳納的數額。」

「而且前些年民生頗為蕭條,去前年清廷又實行禁海政策,商人們能夠收到的貨物不多,一條船往往要在濠境等上一兩個月,而現在最多等上十天,他們一個風季起碼能多跑一趟,這不就是賺了?」

「原來如此……那些傳教士呢?」

「王爺不許他們離開濠境去其它地方傳教,但仍然有其它地方的人來到濠境入教,也沒有相關法令禁止他們進入濠境,這事情卑職正要請王爺示下!」

湯若望、南懷仁這樣的傳教士李元利十分歡迎,但像衛匡國這樣純粹以傳教為業的人,李元利卻很不喜歡。

不談其他方面的原因,光是這些人不事生產,對國家沒有貢獻,卻要完全依靠自己的老百姓來養活,這一點就不能容忍。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