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之巨宼逆襲》第三百二十六章以人為禮
正妻才能叫娶,妾只能稱為納,一字之差,可以看出兩者地位的截然不同。

納妾不需要大張旗鼓,只需用一乘小轎將新娘子由側門抬入男方家就行,男方不會迎親,聘禮也很少,女方則無嫁妝,男方一般隻請族內親朋,只有內院才簡單的掛幾幅紅綢,外面根本看不出此家在辦喜事。

妾在家中雖然也是主子,但卻僅比下人強上一些,甚至不如得寵的管家或老家人有地位,如果能生得一男半女,則可入宗譜,地位也會有所上升,要不然連宗譜也入不了。

李元利搞不明白於梅娘為什麼明明知道妾的地位低下,卻仍然願意嫁過來,但她既然如此,就說明已經有了心理準備,所以李元利也沒有想過為她搞什麼特殊化,請人按規矩去操辦就行。

現在廣州的漢王府十分寒酸,別說侍女,連下人也沒有一個,都快被李元利給弄成了軍營。

他納妾的消息一傳出去,連續幾天都有人上門來「送禮」,不是送金銀財寶、首飾美玉,這些東西他們知道漢王殿下不會收,他們送的是人,伺候王爺王妃的下人!

沒想到首先來王府「送禮」的竟然是壕畔街一家絲綢鋪的老闆,更讓人想不到的是他用來「送禮」的那個十二三歲的小娘竟然是他的親生女兒!

明朝自太祖開國以來,就不允許民間蓄奴,洪武三十一年更是出台正式的律法來處理那些私自養奴用奴的庶民,如對收留人家迷失子女和在逃子女賣為奴婢的、收留迷失奴婢和在逃奴婢重行轉賣的、收留各式奴婢娶為子孫妻妾和自家奴婢妻妾的,都有具體的量刑標準。

這條律法只針對庶民,那些開國功臣自然有賞賜下來的奴僕,但對於官吏,卻沒有明確規定可不可以蓄奴,既然未明確承認,卻也沒有明文禁止,官吏們自然也是家家奴僕成群。

明朝中期以後,律法漸漸松馳,那些有錢的庶民也開始養奴,不過為了遮掩,都用了收養義子義女等名義,但這些都是小花招,根本就瞞不了任何人。

到了明末,這種現象更加嚴重,特別是災年,許多活不下去的老百姓自願賣身為奴。官宦士紳之家自不必說,就連比較清貧的讀書人家,最少也有幾個書僮、丫環,有些大戶人家養數百個奴僕也不稀奇。

如今的情況又不一樣,各地的官宦士紳被各路義軍、明軍、清軍來來回回地清理,差點殺絕,倖存下來的也從大戶變成小戶,小戶則直接成了平民,這樣一來,奴僕婢女又沒了多少。

大興軍收復湖廣之後,也出台了律法嚴禁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蓄奴,原來家中就有的奴僕,由官府出銀贖身,當然只是象徵性的支付一點拿回賣身契,如果家中需要使用下人,可以聘用,但不許虐待打殺,並且要到官府備案。

「小人凌利叩見王爺!」王府大堂下面,絲綢鋪老闆帶著那小娘給李元利磕了一個頭。

「昨日王爺府上的管事去敝店採購布匹,小人才知王妃身邊竟然沒有人伺候,所以小人才想讓女兒來伺候王妃娘娘,請王爺開恩收留。」

李元利很是有些意外,這絲綢鋪老闆應該不會連一個女兒也養不起啊,難道是別有所圖?莫非是嫌棄女兒家?想到這兒,他眼中就帶了一絲怒意。

「這麼小小的一個孩子,一年能花銷你多少銀子?你竟然就要她出來做事賺錢?」

凌掌櫃一聽這話,嚇得「撲通」就又跪了下來,「王爺,小人不要錢,一分銀子也不要!」

「那你將她送到我府上來卻是為那般?」

「王爺容稟……」這凌掌櫃一番話說出來,卻讓李元利在心裏暗自感嘆了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

原來這凌掌櫃的父親崇禎年間便在這壕畔街開絲綢鋪,清兵先後兩次攻佔廣州,不但搶光了他家裏的錢財貨物,而且還殺死了他父母妻兒,他背上也被砍了一刀,抱著當時才七歲的女兒跳進濠水才逃得一命。

父女兩人在鄉下相依為命,吃夠了苦頭,好不容易等到大興軍收復廣州後,他才又帶著女兒回到廣州,憑藉著原來的人脈,又開了一個不大的絲綢鋪。

但讓凌掌櫃苦惱的是,女兒慢慢長大了,家中卻沒有個女人來教導女兒。有些女兒家的事情,也不好跟父親開口,而且壕畔街本就是三教九流聚集之地,來往的人龍蛇混雜,他也不想女兒再住在這裏,要不然日後嫁人都找不到好人家。

昨日他從王府管事湛元口中得知王爺的如夫人還沒有侍女的時候,他就動了心思送女兒進王府,一則可以幫他解決煩惱,二則可以在王府裡學點規矩,再過幾年也能找個好人家。

不得不說這凌掌櫃確實是做生意的料,一手算盤打得極好,這確實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但李元利並沒有打算請婢女,於梅娘不是那種需要人伺候的千金大小姐,他也不需要一個十二三歲的小丫頭來服侍。

不過這時轉頭一想,卻又覺得還是要請兩個婢女為好,於梅娘雖然甘心情願嫁他為妾,但始終是有些委屈了人家,秀娘那邊好歹還有豌豆英姑伺候,不將一碗水端平,自己心裏也過意不去。

況且紅娘子身上的毒雖然已經被老神仙治好,卻因時間拖得太久,身子比原來虛弱了許多,也得請兩個人來照顧才行。

反正自己也不差錢,那就請兩個好了。

他沉吟了一會,才緩緩說道:「既然如此,本王體諒你一片愛女之心,就將她留下罷。不過一切都要按照規矩來,月例也要發,總不能用人不付銀子。」

「湛元,你先和凌掌櫃簽個聘用文書,然後帶他們父女到府衙登記。」李元利吩咐身後的管事。

這湛元也是增城湛氏族人,卻是湛鳳光薦到府上來的。

李元利知道自己在廣州住不長久,所以也沒考慮在這兒安家,但梅娘來了之後,王府中卻必須得有一個人來管理大小事務,於是湛鳳光便給他找了一個老管家湛元過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