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之巨宼逆襲》第七章火藥(二)
火硝析出來了,這是必然的結果,李元利慢條斯理地走進屋內,探頭往鐵鍋裡一看,果然水裏面的硝結晶都已析出。

銅頭在李元利的指揮下手忙腳亂地過濾,看著這一堆白色的顆粒,他轉頭問道:「候爺,這不就是鹽麽?這樣的好鹽,起碼也要好幾十文一斤呢!」

「這還是硝石,不過純度更高而已。你要把它當鹽吃,是嫌死得不夠快?」李元利鄙視地說了一句,又一下想起銅頭剛才說的鹽來,如果能夠弄出鹽,倒是個生財之道。

四川歷來就盛產井鹽,自貢鹽井天下聞名,只不過離得太遠,再加上現在兵荒馬亂,連活人都沒幾個,估計那些鹽井都早已廢棄,但歸州、夔州也出井鹽啊,離這兒也沒多遠,這個倒是可以好好琢磨琢磨。

「硝石雖然可以入葯,但吃多了可是要中毒的。」老神仙悠悠地說了一句,作為老中醫,對於這個他最有發言權。

李元利沒有管他們,他現在是要專心配火藥而不是去探討硝石中毒的問題。幾個人急匆匆地又往火藥坊走去,安排了幾名親兵去搬硫磺和柳木炭,自已則拿起一桿秤準備把硝石秤重。

一隻手提著掛了硝石的秤,李元利數了好幾次秤桿上的秤星,卻還是沒有弄清楚有多少斤,無奈隻得把銅頭叫過來說道:「你看下這是多少斤?」

銅頭湊到跟前數了一遍道:「候爺,這是十六斤二兩。」

「再仔細數數!怎麼才十六斤?肯定是看錯了。」他感覺這起碼有二十斤硝石,便以為銅頭認錯了秤,其實這時的一斤是十六兩,差不多有六百克,只是他不知道。

「候爺,沒錯啊,就是十六斤二兩!」銅頭又數了一遍秤星,然後肯定地說道。

李元利不知道是哪裏出了問題,他放下硝石,看著抬了硫磺和柳木炭走過來的幾名親兵,栓柱、三元、趙明朗、祁金彪,都是最親近的,看樣子沒有必要對他們隱藏秘密,再說以後這種火藥還要大量生產,也不可能不讓人知道。

這時候的將領親兵,都是最能打而且最信得過的手下,關鍵時刻,人家可是要拿命來保護主將的,歷史上將領帶著兵丁投敵的多,但親兵背叛自已主將的卻寥寥無幾。

不怕他們背叛,就怕他們無意之中泄露機密,這個時候的人可沒有什麼保密意識,你沒看茅元儀寫的《武備志》,不但把西周至明代以來的各種兵訣、戰略、陣法、軍資都圖文並茂地寫得詳詳細細,而且還把大明的地理形勢、關塞險要、海陸敵情、衛所部署、督撫監司、將領兵額、兵源財賦等等內容都寫得翔實,最後還怕人家看不明白,全部都配上高清大圖。

這部書甚至遠傳到日本、朝鮮,不用說,滿清將領之中只要識字的,對這部書都深有研究。

這特麽是明目張膽地全方位資敵啊,比投敵還更令人可恨,就是拉出來槍斃十次都不為過!中國歷史上這樣的事情並不罕見,被後世稱為科學家的沈括,就在他著作的《夢溪筆談》中詳細記載了鍊鋼法、煉銅法以及弓弩等軍械的製造方法。

除了沈括外,還有奉旨泄密的,曾公亮和丁度就奉皇帝之命用了五年的時間編成《武經總要》,其中大篇幅地介紹了各種武器的製造,有弓箭、刀槍、鎧甲,也有戰爭利器神臂弩、床弩、弩炮,還有各種攻城、守城的器械,甚至還有火藥的製造方法!

這簡直就是作死!火藥傳到西方,就是元蒙在這些宋朝賤人這兒學到後傳過去的。

北宋是個奇葩的朝代,從皇帝到大臣都充滿了逗性,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把常備軍隊變成了「廂軍」,專收各種垃圾,並且領兵的還都是啥也不懂的文官。

宋欽宗趙桓見金兵打到開封城下,親自出城到金軍營中投降,如果他知道他一家老小日後的待遇,估計不會如此高風亮節。

至於大臣,宋真宗的兩位宰相爭娶一位寡居的富婆雙雙被降職,成為一時笑談。變法鬥士王安石更奇葩,他是一個超級邋遢的糞娃兒,連見皇帝的時候虱子都能爬到鬍鬚上。

詭異的是,他的老婆卻有潔癖,也不知道他兒子王雱到底是不是姓王。

相比起來,寫書的這幾個更令人憤恨,一沒有保底,二沒有分成,還要倒貼出書的銀子,你特麽那麼拚命幹嗎?

李元利現在就要給眼前的人打預防針,他把銅頭等幾人叫到面前,嚴肅地說道:「咱們馬上要製的,是這世上威力最大的火藥,這東西將成為咱們征戰天下的利器,如果以後咱們立國,這就是國之利器!」

「我不想有朝一日,這種火藥落到咱們自已頭上!」

說完這幾句話,他就停了下來,緊緊地盯著銅頭等人,看他們如何應對,哪知幾人根本沒有明白李元利說這些話的意思,只是面面相覷,不知道如何作答。

旁邊的老神仙人老成精,卻是一下就明白了其中的厲害之處,他躬身向李元利行了一禮,鄭重地說道:「小候爺,火藥之秘斷然不會從老夫這兒泄露出去!」

銅頭聽老神仙如此一說,方才明白李元利說這些話的原因,他單膝跪地,向李元利說道:「候爺放心,就是別人拿刀架在我脖子上,我也絕不吐露隻言片語!」

栓柱等四名親兵也跪到地上大聲道:「我等死也不說!」

李元利扶起幾人,方才說道:「不是怕你們故意去說,而是怕你們無意之中泄露出去。你們記住,從今日起,無論何時何地,都不得和任何人說起這火藥之事!」

「遵候爺將令!」銅頭幾人又是一拱手,齊聲叫道。

「大夥謹記!」李元利又叮囑了一句,「好了,現在開始幹活。先秤出十五斤硝石、兩斤硫磺、三斤木炭,要做到準確。」

接下來就是粉碎研磨這些材料,粉碎也有竅門,不能把三種材料混在一起研磨,那樣容易出事,單獨研磨也不好,硫磺容易產生靜電而粘結到一起,硝石很容易吸潮而沾到木碾壁上,導致最後分量不夠,木炭麿細後粉塵太大,容易起火。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