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之巨宼逆襲》第四十六章紛爭
「王拙!」

「標下在!」

「命你為左路軍統領,率一師、二師以及炮團一營、一千火槍兵,自巴東沿江而上,在奉節補充糧草輜重後,再經雲陽至開縣集結!沿途收剿亂兵賊匪,以九月初十為期,逾期不至軍法處置!」李元利摸出一塊銅牌和一份調兵命令遞給王拙沉聲說道。

這塊銅牌就是調兵令牌,其實是銅鉛合金,入手沉重,是李元利在重新整編大興軍後才製造出來的,一共製了五面,製成後遍傳三軍,每一個大興軍的將士都能認得出來。

大興軍的前身忠貞營,根本就是一團散沙,只要是某營主將,都能隨意帶著自已麾下士兵出動,導致後來四分五裂,李元利重整大興軍後,自然不會允許這種事情再發生,於是就有了這調兵令牌。

大軍調動,如果沒有這塊令牌和書面命令,軍中將士是不會認的,否則一旦事情敗露,接受命令的將領也會被一同論罪。

不過這東西也就短時間內用用,等以後時間長了,將士歸心,自然也就用不上了。

「標下領命!」王拙躬身接過令牌和命令,小心地放進懷中,又對李元利行了一禮。

「塔天寶!」

「標下在!」

「命你為右路軍統領,率三師、四師以及炮團二營、一千火槍兵,帶足糧草輜重,自大昌、大寧一路沿大巴山腳西進,沿途收剿亂兵賊匪,同樣以九月初十為期至開縣集結,逾期不至軍法處置!」李元利又摸出一塊令牌和一份命令遞給塔天寶。

「標下領命!」

「五師王加玉、六師胡君貴、火槍師高信帶二、三旅、炮團三營、特勤大隊李蓋隨中軍開拔!」

「標下領命!」火槍師師長高信和特勤司李蓋以及五師師長王加玉、六師師長鬍君貴齊齊抱拳喝道。旅級以下將領沒有參加會議,就由師長傳達。

「各位!大軍於八月十六日辰時開拔,回去之後立即做好準備,特別是要做好士兵的工作。我再強調一點,大興軍現在是正義之師、仁義之師,以前劫掠擾民等違犯紀律的事情斷斷不能再發生,如經發現,必定嚴懲不貸!」

「謹遵元帥令!」眾將整齊地喝道。李元利滿意地點了點頭。

…………

李元利意氣風發,吳三桂此時卻愁眉不展。

八月初九日,南明軍劉文秀部攻克敘州,據守敘州的清兵幾乎全軍覆沒,隻逃回總兵馬化豹等寥寥數人,連派去增援的南一魁也被劉文秀捉去砍了頭。而南明軍另一大將白文選也在此時率部猛攻重慶。

在這種情況下,吳三桂決定親自上陣,希望挽回敗勢。他率領嘉定大營的三萬清兵傾巢而出,直奔敘州!

敘州城內,劉文秀正在和麾下部將議事。劉文秀坐在上首,王自奇、張先璧、王復臣、李本高、祁三開、、張光萃、關有才,還有雲南白夷(傣人)土司、倮羅(彝人)土司等數十位將領依次分坐兩側。

「吳三桂捲土重來,不知各位可有何良計退敵?」

「國公爺,吳賊看似氣勢洶洶,其實根本不足為懼!」說話的是王復臣,他原本是張獻忠左軍都督,聯明抗清後任左都督、討虜將軍,劉文秀是南明永曆帝封的濟國公,故而他有此稱呼。

此次入川,劉文秀為正,王自奇、張先璧為副,但這二人都非擅長謀略之輩,哪兒能有什麼良計退敵?因此王復臣才站出來說了這話。

「吳三桂只有三萬人馬,其中還有一部分是進四川後才收納的川兵,而我軍有四萬之眾,在座各位也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將,何況咱們還有守城之利,吳三桂能奈我何?」

王復臣本想賣個關子,但眾將都不說話,他隻得將自已的分析說了出來。

「王都督說得對,咱們只要據城而守,定然能叫吳三桂無功而返。」總兵關友才呵呵笑著附和道。這關友才也是張獻忠的舊部,但遇事畏縮不前,有點膽小,在軍中不怎麼受待見,只因為是老資格,才有今天一席之地。

「對,都督和關總兵說得沒錯,咱們只需據城而守即可!」袁韜和武大定也連連點頭。

這二人是一丘之貉,都是典型的投機分子,見風使舵的本領十分高強。袁韜是流宼出身,後來流竄到四川後便和各路賊匪攪在一起,是姚黃十三家的大首領,與武大定兩人狼狽為奸,壞事做盡。先前劉文秀北上,二人抵敵不過,就降了劉文秀。

而這武大定原本是陝北流寇「小紅狼」的手下,後來降明,李自成攻進西安之後,他就成了李自成的部將,李自成兵敗之後,他又降了南明!前兩年他和袁韜投奔楊展,楊展對他二人優容有加,後來兩人卻合謀殺害了楊展,吞併了他的部屬和地盤。

這兩人可稱得上是忘恩背義、心黑手辣的真正奸人,就連劉文秀部下的將領都不喜歡和他們打交道,生怕一不小心中了他倆的暗算。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是膽小奸滑之輩,劉文秀的親信部將祁三開便是一員勇將,他見幾人都隻想據城而守,便站起來大聲說道。「國公爺,咱們有四萬多大軍,如果全部塞在城內反為擁擠不便,況且其他人不知道內情,還以為咱們怕了韃子,龜縮城內不敢應戰。不如派出一部人馬去城外設伏,等吳三桂揮軍攻城之時,從後面發動猛攻,城內守軍再趁機出擊,兩面夾攻之下,定能取吳賊首級!」

祁三開此話一出,也得到了一部分將領的贊成,「國公爺,我覺得祁將爺說得有道理,咱們不能全部老老實實地在城內讓他們來攻打!」

「國公爺,這個時候分散兵力,大為不利啊!咱們勁往一處使,只要吳三桂攻城受挫,他自然就會退兵!」

「國公爺……」

眾將你說你有理,我說我有理,鬧作一團。劉文秀皺著眉頭看著這些人,心裏已經是氣憤不已。

明面上劉文秀現在是有四萬多人,可真正完全聽命於他的只有祁三開和張光萃兩部不到兩萬人,其餘諸將大多都是陽奉陰違,賀九儀、關有才等是孫可望的人;張先璧原是左良玉部將,和張獻忠部多有交戰,左良玉死後,南明朝廷封他做了南寧候,自然是看不上張獻忠的義子劉文秀;而袁韜、武大定本是流賊,迫不得已才投降的,也說不上有多少忠誠。

而王復臣、王自奇、李本高等張獻忠舊將,卻也是自成一派,這些人別的本事沒有,拉幫結派、排斥異己、爭權奪利、推諉扯皮才是他們的強項。

他們打順風仗的時候個個「嗷嗷」叫,但只要戰事不利,保準逃得比兔子還快,要不然就是立馬投降,這其實也是當時明軍普遍的共性。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