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之巨宼逆襲》第六十五章料事如神
說起這郝浴,當時在清廷人稱「有事無事奏三本」,他體察民情,為民請命,直言敢諫,算得上是個好官。吳三桂進駐四川的時候,部下將士驕橫不法,姦淫擄掠無所不為,郝浴多次怒斥吳三桂並要他加以約束,可吳三桂能夠當上平西王,靠的就是這些家將和麾下兵馬,他不但不加以製止,反而對郝浴懷恨在心。

此時郝浴又跳出來參了他一本,正可謂是舊恨未消,又添新仇!

歷史上保寧之戰兩年過後,即順治十一年(1654年),吳三桂這時已經平定四川立下大功,在朝廷中風光無二,於是想起了當初和他處處作對的郝浴,便彈劾他在保寧之戰後上的《保寧奏捷疏》中有「親冒矢石」的話語,是為冒功,理當論罪!

順治當然知道吳三桂是小題大做,藉機報復,但他權衡了一下利弊,還是決定替吳三桂撐腰,於是把郝浴流放到了奉天,一呆就是二十二年!

且說吳三桂和李國翰、李國英商議著要撤兵的時候,卻被郝浴跳出來噁心了一把,使三人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境地。

這時吳三桂的心腹部將楊珅說道:「王爺威震天下、所向披靡,今日若是退走,怕是要威名掃地,況且還授人以柄!標下以為,今日之計,當有進無退!」

坐在吳三桂下首的李國翰面露難色,說道:「如今敵眾我寡,堅守孤城怕不是上策。」

「您若要逃走,就請自便,我家王爺獨進,與敵誓不兩立!」楊珅是吳三桂的家將,對這個定西將軍可沒有什麼好臉色,他硬梆梆地嗆了李國翰一句。

吳三桂沉思良久,權衡再三,還是覺得不能退走。如果這次避戰,清廷怕是對他更加猜忌,將來也不會有好日子過,雖然他心裏很想撤回漢中,保存實力,但情勢卻容不得他如此做。

既然已經下定決心守城,吳三桂也就不再想其他,轉而和李國翰、李國英二人商議起守城之計來。經過連續三天的觀察,吳三桂發現蟠龍山下的張先璧部兵力薄弱,而且部下士卒看似甲杖鮮亮,實則多虛張聲勢,於是便決定將張先璧防守的蟠龍山作為突破的方向。

劉文秀大張旗鼓地調兵遣將,吳三桂對於他的兵力部署自然是一清二楚,經過商議,決定由他和李國翰帶主力迎戰城北土地關劉文秀的主力,總兵嚴自明率領精銳騎兵突襲張先璧,李國英負責對付王復臣。

十月十一日,土地關和梁山關都已修建完成,士卒也是養精蓄銳,劉文秀率領十三營兵馬出營列陣,每營由一頭戰象領頭,率先發動了攻擊!

這個時候,站在保寧城西北面一座山峰上的李元利終於露出了笑容。幾個月的準備,上千裡的行軍,投入了無數錢糧,大興軍終於等來了這一天!

只要大戰一開始,勝利就只會屬於大興軍。

「哈哈!銅頭,叫兄弟們都趕緊準備好,一會好去捉吳三桂老賊!」李元利心情特別好,連說話都帶上了點唱音。

「大帥,死的行不行?」高信在一旁問了一句,他手下的火槍兵只要能夠在亂軍之中發現吳三桂,這個功勞可就算是自已的了。

幾天前李元利就已經和高信取得了聯繫,並且將合兵後的三萬人馬全部化整為零潛伏到了保寧城外二十裡處,直到今天早上特勤大隊的偵察員發現劉文秀大軍半夜就起來埋鍋造飯,這才全軍開動靠近保寧十裡。

這個距離已經是能夠到達的極限,如果再近就會被敵人發現,就算如此李元利也是提心弔膽。如今看見楊、吳雙方終於開戰,心裏那股喜氣簡直是壓都壓不住地冒上來。

「怎麼不行?反正我也沒想過讓他活著。」過了一會,李元利又對高通道:「你去和弟兄們說一下,一旦開火,就別管對方是什麼人,隻管先打將領和騎兵!」

「時間差不多了!命令大軍再進五裡,全力搭建浮橋,咱們過江!」

隨著山頂紅旗揮舞,埋伏在群山之間的大興軍將士們露出了身影,迅速地在山路上列成長行,沿著嘉陵江向保寧城開去。

城北土地關前,槍炮聲震天,戰鬥空前激烈!攻守已經易勢,南明軍據山而守,清兵已經攻打了一個時辰,卻仍然沒有半分進展,隻留下山坡上交戰雙方無數的屍首和淒慘嚎叫的傷兵。

和土地關相隔兩裡路外的一座山峰上,王拙和將領們正緊張地看著這場戰鬥,在這些連綿起伏的小山後面,隱藏著中路軍五萬大軍!

「元帥果然料事如神!」五師師長王加玉眼睛直盯著前方,嘴裏喃喃地說道。

他這是被刺激到了!這次大興軍全軍出動,雖說李元利早就和將領們說得清楚,但無論如何都只是推測,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證據。大興軍的多數將領都認為這次肯定會無功而返,不過就當是把士卒們拉出來訓練,倒是沒有人對此不滿。

可眼前的事實告訴他們,劉文秀和吳三桂的一舉一動,都完全和李元利的推測一模一樣!似乎只是元帥寫好了戲文,而劉文秀和吳三桂負責賣力地演出!

「大帥是天命之人!將來是要當皇帝的!」王拙冷冷地說了一句,周圍的將士們竟然都露出了理所當然的神色。

眼看就要到中午,土地關前的戰鬥卻仍然沒有分出勝負,王拙把將領們都召集起來對他們說道:「時間快要差不多了!都回自已的位置上去。記住咱們這次伏擊不以殺傷為目的,大帥可是說過了,俘虜抓得多才有功勞,殺得多了可沒有功勞!」

眾將應諾一聲,全都散了開去,隻留下王拙和一眾親兵,也小心地藏到了山石後面。至於塔天寶,早就已經帶了六師和數千民夫去了保寧下面的嘉陵江邊,準備打撈落水的士卒。

這處山凹與土地關隻隔了一座山,如果劉文秀潰敗,就肯定要從這兒通過,正好在這地方給他下個套子。不過劉文秀就算兵敗,最少也還有兩萬人馬,這個套子要是不結實,搞不好會被他掙脫了去。

等待總是讓人心情煩燥,但沒有人敢發出一點聲音,秋後的太陽暖洋洋地照在身上,讓人有一種昏昏欲睡的感覺。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