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之巨宼逆襲》第一百一十五間為虎作倀
短短兩個月時間,劉玄初就混到馬萬年府內,成了他的親信,然後又拉攏、挑撥,鼓動石砫土司土官馬九陽等造反奪權,將馬萬年燒死於府內。

向松等早就潛進石砫的土兵,在大興軍第十二師將士的配合下,趁機發動農奴起義,以平叛為名,將馬九陽等人盡數剿滅,石砫境內大小土司也被拿起刀槍的農奴和大興軍將士誅殺了個乾淨。

「劉玄初這手段真是了得!」李元利把信紙在手中拍得「啪啪」直響,「正可謂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啊!」

「大帥,這還有湖廣傳來的密報。」周勉又摸出兩張紙來。李元利瞪了他一眼,你當這是玩魔術呢,一會又摸兩張,難道不能一齊拿上來?

「二月十六日,孫可望與馮雙禮率十萬大軍對駐紮在寶慶(今湖南邵陽市)岔路口的清軍發動襲擊。清軍遂不及防,敗退。明軍只顧搶奪馬匹、輜重財物,東虜多羅貝勒屯齊趁機與都統佟圖賴反襲孫可望。」

「孫可望大敗,欲退往永州。又與東虜多羅貝勒巴思哈部相遇,再次敗退回寶慶,與清軍隔紫陽河相望,余部不足五萬眾。四月,孫可望下令大軍回貴陽。因大軍缺糧,六月才至靖州。」

「五月,清廷任命降臣洪承疇為五省經略,統管湖廣、兩廣、雲、貴諸事,軍政大權集於一身,文官五品以下、武將副將以下可先斬後奏!」

李元利怒不可遏,「啪」地一聲將密報拍到書桌上怒斥道:「洪老賊可恨!他這是鐵了心為東虜賣命了!日後捉到老賊,定將他首級傳遍天下!」

發泄了一通之後,李元利才平靜下來,暗暗思量現在的局勢。

洪承疇雖然是貳臣賣國賊,但卻掩蓋不了他極有才能這個事實。

歷史上湖廣糜爛之際,正是他出任五省經略後,施展各種手段,將湖廣之地的抗清勢力或是收降或是剿滅,才逐漸將局勢平定下來。另一方面他大力發展屯田,販鹽以作軍資,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將湖廣等地經營得猶如鐵桶一般。

順治十四年(1657年),清廷三路大軍合攻雲南,平西王吳三桂與固山額真墨勒根侍衛李國翰為一路,從漢中南下四川進攻貴州;第二路為駐防江寧的固山額真趙布泰統兵南下湖南,由經略洪承疇撥給部分漢兵,取道廣西會同原孔有德部下提督線國安部,北攻貴州。

第三路則是寧南靖寇大將軍、固山額真羅托和固山額真濟席哈等統兵前往湖南,會合洪承疇節製的漢兵一道由湖南進攻貴州。

可以看出,進攻雲南的漢兵,絕大多數來自洪承疇經略下的湖廣、兩廣之地!五省簡直成了清軍的大後方,不但出兵員,還出糧草輜重!

滿清入關定鼎天下的兩大功臣,吳三桂已經死於大興軍手上,剩下一個洪承疇,李元利豈能容他再為虎作倀?

「三元,派人去通知任武、黨守素、鎖彥龍、高信、吳子正、劉永昌立即到元帥府來議事!」李元利站起身來大聲對門外喝道。

「大帥,這都晚上了,要不明天早上再議?」三元探了個腦袋進來問道。

「囉嗦!叫你去你就趕緊去!」李元利不耐煩地揮了揮手。

三元見他神色不對,連忙轉身跑出去派人傳信。又等了半個多時辰,幾個人才終於到齊。

「任武,夏糧收成統計上來沒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李元利最關心的還是糧食的問題,幾人剛一坐穩,他就開口問道。

任武第一次到元帥府來議事,稍微顯得有點拘謹,他欠了欠身回道:「元帥,蓉城府收糧一千兩百多萬石,按十稅一入官倉一百二十多萬石,加上將士們屯田所得,共有糧一百五十萬石,其餘各地收割稍遲,還沒有具體的數字報上來。不過我估計全省收糧應該不低於兩千五百萬石。」

現在一石有一百八十斤左右,兩千五百萬石還不到兩百多萬噸,和後世四川(不包括重慶)動不動年產糧食幾千萬噸比起來,真是有天淵之別。

不過這僅僅只是大米的產量,再加上其它玉米、土豆等雜糧,這已經能夠算得上是豐年!

說到糧食,任武漸漸沒了拘束,他滿面笑容地道:「元帥,您讓咱們種的那個蕃薯真是個好東西!產量竟然比洋芋還高,畝產二十多石,而且還好吃,這得多養活多少人啊!」

去年在興山的時候,李元利便叫老神仙在湖廣買了幾百斤蕃薯,全都拿來做了種子。這東西最少也是一年兩熟,而且不佔田,在山地種植就行。到現在為止已經種了三季,全川的種子都有了。

「黨司長,工務司這邊如何?」李元利心裏大概有了底,於是便轉頭看向黨守素。

「元帥,重慶、敘州的廠礦投產才兩個多月,不過各種產出也還行。」黨守素也是胸有成竹地站起來,摸出一張巴掌大的紙片念道,「敘州四個鐵礦,月產鋼十五萬斤,重慶五個鐵礦,月產鋼十九萬斤。巴東還是原來的四個老礦,月產鋼二十四萬斤。總計月產鋼近六十萬斤。」

六十萬斤?聽起來很多,其實只有區區三百噸!

明朝的時候礦業開採、冶鍊已經十分發達,鋼鐵產量最高時曾經達到年產十七萬噸,明代永樂初年的鐵產量已經相當於十八世紀初整個歐洲(包括俄國的歐洲部分)的全部產量。

明宣德年之後,朝廷控制力逐漸下降,官礦、官冶產量也隨之下降,但全國的金屬產量卻反而增加!原因就是民間礦冶迅速發展,當時的安徽蕪湖已逐漸成為民間冶鍊中心,專業煉鐵鋼坊不斷擴大,私營鋼鐵大作坊多不勝數。

金銀礦是官府禁止民間開採的,但這也僅僅只是一條法令規定而已!盜礦之事遍及全國各省,大多數都是銀礦。他們有的是在深山偷挖,有的則憑藉勢力佔據官府礦場,有的更建立武裝公然和官府對抗。

在廣東順德,有的豪強勾結世家經營銀礦達三十年之久,采銀數額可想而知!不過積少成多,佔數量最大的,還是民間的零星偷采偷挖。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