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之巨宼逆襲》第一百零六章試驗
「硫磺之所以叫硫磺,就因為它裏面含了硫這種物質。硫磺燃燒後產生的煙霧就是硫,再溶於水,就能夠生成硫酸!」李元利用學生們能夠聽懂的語言來跟他們解釋,反正現在只是讓他們知道這個過程和結果,至於原理,還得慢慢來。

他現在已經在著手寫「化學知識入門」和「物理知識入門」。要想發展工業,可不是三年五載的事情,而且光靠他一個人難度更大,他不得不從現在就開始準備培養人才。

李元利目不轉睛地盯著玻璃瓶,隨著煙霧溶解得越多,裏面的蒸餾水越來越濃,逐漸變成了清油狀液體,這正是硫酸的形態!

硫磺燃燒完了,他拿起一支小鐵杓,沾了一滴液體滴到白紙上,但過了好一會都沒有什麼反應,白紙沒有碳化,說明這硫酸濃度不夠。

李元利道:「這種硫酸濃度不高,所以叫稀硫酸。如果將它濃縮為濃硫酸,就會具有極強的腐蝕性,能傷肉爛骨,一定要注意安全!同時它還有脫水性……」

學生們似懂非懂,連續問了好幾個問題,李元利先用玻璃磨製成的蓋子將玻璃瓶蓋上,然後才為他們一一作答。

這種硫酸不但濃度不高,而且還含有雜質,根本不能使用,後面還要經過一系列的高溫沸騰、蒸餾、分餾、濃縮、加熱、冷凝等步驟,但這些都需要石英玻璃設備,因為只有這種設備,才耐酸、耐高溫、耐驟熱驟冷,濃縮、蒸餾和提純能夠同時完成。

硫酸不易揮發,完全可以用蒸餾的方法來提純,這其中涉及到的化學知識,後世任何一名理工類的大學生,只要不是混出來的,都應該能夠掌握,關鍵就是設備的問題。

李元利上輩子是一個農村孩子,高考的時候他以六百七十多分的高分被陸軍指揮學院特招,上大學之後更是刻苦,成績十分優異,知識自然掌握得很全面,但因為沒有親手操作過,所以還得先做一些試驗來驗證。

原理雖然簡單,但設備不容易製造,李元利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才提純出了合格的濃硫酸。用濃硫酸加上硝石共熱,製出了稀硝酸,再把稀硝酸與濃硫酸混合之後低溫蒸餾,就可以得到純度高達百分之九十八的濃硝酸,而分餾出的濃硫酸還能夠再次回收利用。

實驗取得了成功,李元利安排工務司的人找了一處偏僻的地方建造廠房,趁著這段時間,他繼續實驗製取硝化甘油。

硝化甘油很不穩定,稍微震動就會爆炸,哪怕是實驗室製取也十分危險,李元利用了諾貝爾最後改良的「溫熱」法,才安全地將它製造出來。

這溫熱法其實應該說是散熱法,主要就是利用冷水管來冷卻酸液反應時的溫度,在較低溫度下則基本沒有什麼危險。

矽藻土早就已經篩選好,將硝化甘油浸進裏面,然後再加入木漿作為鈍化劑,這就成了安全黃色炸藥,接下來就是製作引爆的擊發葯和發射葯。

現代槍械關鍵的就是擊發葯,在沒有發明無煙火藥之前,黑火藥承擔了擊發葯和發射葯雙重作用,但黑火藥只能用明火點燃,而且煙霧大,還有一點就是燃得不夠快,導致子彈的初速度不高,彈道平直性和射擊精度低,換句話就是子彈打不遠,而且準頭不高。

將水銀溶於硝酸並混合乙醇(無水酒精)就能得到足夠穩定的雷汞,這就是擊發葯。將雷汞填裝進小金屬片上的凹坑裏,就製成了「火帽」。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就困難得要命,光蒸餾無水酒精李元利就用了好幾天時間。

接下來是發射葯,先將棉花脫脂:把棉花中的雜質挑除,用水洗凈。然後裝於鍋內加水和燒鹼煮十分鐘,冷卻之後,再用大量水揉搓沖洗十分鐘,最後晾乾。

第二步就是硝化,將脫脂棉花浸於硝酸和硫酸混合液中,再用水洗去多餘的酸液,就成了硝化纖維。最後將硝化纖維溶解於硝化甘油中,就會變成膠質,再將膠質壓成片狀,切條幹燥硬化,便製成了無煙火藥。

這種無煙火藥既可以做發射葯,又可以做炸藥,威力比黃色炸藥更高,但是它製造的過程危險性也更高,不像黃色炸藥只要將硝化甘油滲入矽藻土中就基本上沒了危險。

而且不管是無煙火藥還是黃色炸藥,雖然實驗已經成功,但要大批量生產,困難也是多多。

硝化甘油易燃易爆,雷汞易燃而且有毒,讓現在這些文盲老百姓來製造,那肯定是要死不少人!李元利心裏也有些糾結,但以現在的情況,又實在找不到更好的方法!

因此李元利決定還是隻生產少量雷汞和無煙火藥來作為新槍的擊發葯和發射葯,至於大量生產,還是等以後化學工業有了基礎再說吧。

他硬下心腸,在火藥局中挑了一些頭腦靈活並且識字的,開始一遍又一遍地給他們重複整個生產過程,講解其中的原理,然後不斷地聲明其中隱藏的危險性和需要注意的事項,一直培訓了半個月才算結束。

這些人是他培訓的管理人員,李元利給他們開出了兩倍的餉銀和高額的撫恤,其他工人也開出了兩倍的月餉,沒想到想來做工的人竟然出乎意料的多!

這年頭人命不值錢!那些採礦的工人,川江上的船夫,哪一個不是冒著隨時丟命的危險?可是為了能夠養活家人,一樣有人去做!何況他還開出了這麼高的餉銀。

李元利沒有時間去感慨,他還得去研製新的擊針槍。雖然圖紙都是和工務司的工匠們一起仔細研究過後畫好了的,但在試製之前,他還有準備工作要做。

首先要把遊標卡尺做出來,沒有精密的測量儀器,肯定別想標準化生產。

黨守素沒有說大話,所有廠礦都在一個月內開了工。抽調來的工匠們在李元利的指導下,用了十多天時間才做出來一把,這是手藝最好的鐵匠純手工製作出來的,精確度已經相當高。

李元利將它當作「母尺」製出模範,一連做出二十把,但只有九把能用,合格率不到一半,不過以現在的工藝水平,這已經是工匠們將他們的手藝發揮到了極致的結果。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