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之巨宼逆襲》第五百一十二章禮儀之邦
李元利沒有心思去管南懷仁心中的糾結,他還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日程排得很滿。

早上五點起床,修鍊兩小時的洗髓經,吃過早飯去科學院授兩堂課——一堂電學,一堂化學,中午回宮吃過飯後休息兩個小時,接著要學習禮儀,如果朝中有事的話,還要會見大臣。吃過晚飯再和傅青主、宗衡道人一起研習經義,有不明白的再向兩人請教。

授課和修鍊李元利都是樂在其中,但學習禮儀這種事情,卻讓他極不耐煩。

大興軍沒成氣候之前,他還感受不到這份拘束,但現在,即將登基之前,他終於感受到了古代皇帝的煩惱。

「殿下,步子不可太大……嘉禮千萬不能出錯,要不然惹得天下人恥笑!」崇禎年間南京禮部司務廳從九品的司務吳其純一邊糾正李元利走路的姿勢,一邊絮絮叨叨地說著話。

韃子進南京後,大小官吏排著隊去向韃子遞貼子,希望能夠為虜廷效力,但吳其純這名從九品的小官,卻脫去官袍回到了儀真鄉下耕田種地,不願向東虜韃子曲膝。

大興軍收復南京之後,袁宗道這個禮部尚書便四處去尋找前明南京禮部的官吏,要不然他根本玩不轉這一攤子。

中國號稱禮儀之邦,中國古代社會和國家管理方式既非法制社會,也非通常人們認為的人治社會,而是禮法社會。禮法是禮製與法律相結合的概念,禮就是法,繁複無比,光是見面時行的禮,就有九種之多。

但總的說來,可以將禮歸納為五類,即五禮:吉禮、嘉禮、賓禮、軍禮、凶禮。「五禮」幾乎囊括了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一切典章制度以及個人倫理道德、行為規範等所有問題。

皇帝登基之禮也包含在嘉禮之內,另外李元利還要學習吉禮——即祭祀之禮和賓禮,接見、宴請外藩國主或使臣之時要用,雖然不敢保證登基時一定有藩國來朝賀,但先做好準備有備無患總沒有錯。

原來即位漢王的時候可以隨便搞,大家看了也沒有什麼閑話,反正兵荒馬亂的基本上也沒有人懂這些禮儀,但現在不同了,堂堂大中國皇帝登基,要是出了什麼紕漏給外人瞧了去,那可真是貽笑中外了。

好不容易熬了一個時辰,李元利終於能夠停下來喘口氣,吳其純卻又弓著身子稟道:「殿下,登極大典之時,必須有內侍參與,可如今皇宮之內一個太監都沒有,這不合乎禮製啊!」

李元利瞪了他一眼,說道:「我不是早就說過了嗎?新朝不再設內監,有宮女有侍衛就足夠了。」

「殿下,后宮之中若無內侍,行事諸多不便啊。若是要做點力氣活,那些宮女如何做得動?難道讓侍衛們來做?就怕……」

李元利知道他沒說出來的後話,無非是怕「淫亂宮闈」,但自己又沒打算納多少後妃,宮中的侍女也不禁她們婚嫁,何來淫亂宮闈一說?

若是宮中侍衛和宮女對上了眼緣,只要發乎情止乎禮,明媒正娶,李元利還要送上一份賀禮呢。

至於安全問題,李元利更是從來沒有擔心過,他已經決定調李蓋回來擔任侍衛大臣,帶著他的特勤大隊負責皇宮的安全保衛,有自己的親兵和特勤大隊的人在身邊,絕對可保高枕無憂。

反而是有了太監,皇宮之中恐怕才是不得安寧。

不說將人生生閹了有點於心不忍,也不說宦官專權有多大的危害,單隻想想身邊隨時站著幾個拈蘭花指的不男不女的太監,李元利就打了一個寒顫,那種感覺實在不能忍受。

想到這兒,李元利猛地一擺手,果斷地對吳其純說道。「我意已決!此事休要再提!」

這事情吳其純已經說了幾次,每次都嘮嘮叨叨地說半天,實在是讓人心煩。

吳其純見李元利沉下臉來,果然不敢再說,唯唯喏喏地告辭離去。

看看時間還早,李元利帶著尤烈等人邁步出了乾清宮,往後面的坤寧宮走去。他現在將乾清宮當成上班的地方,下班就往坤寧宮走。

坤寧宮原本是大明皇后的寢宮,李自成攻進北京時,崇禎皇帝的皇后周氏就是在這裏面自縊身亡,隨後又被一把火燒了個精光。韃子入京之後,開始修建紫禁城中路建築,坤寧宮也於前年重新修好。

新建的坤寧宮面闊九間,進深三間,中間開門,兩側有東西暖閣,十分寬敞,但周皇后在此自縊身亡,因此福臨對此比較忌諱,便將坤寧宮改成了祭滿洲薩滿神的場所。

李元利卻根本不在乎這些,這年頭哪兒沒死過人?以前打仗的時候,旁邊全是缺胳膊少腿的屍首他一樣能夠睡得著,更別說這兒只是曾經死過一個女人。

好在韃子逃回關外的時候,可能是嫌傢具太過笨重不方便搬走,因此各處宮殿裏的桌椅床等都還完好無缺,李元利也不嫌是別人用過的,他命人將坤寧宮清理乾淨之後,便帶著一家人搬了進來。

坤寧宮共有三進幾十間房屋,李元利全家老少加在一起也沒幾口人,乾脆也不分開來,全部都住進這裏。

他本想讓老神仙也住進來,但老神仙卻怕壞了規矩,無論如何勸說都不願意,帶著徒弟們搬去了東安門大街,那兒離太醫院不遠,離皇城也近,有什麼事情找他進宮來也方便,李元利也隻得由他。

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隻隔了一座交泰殿,不一會兒李元利便到了坤寧宮前,守衛宮門的侍衛連忙躬身行禮,李元利沒聽到小十五的吵鬧聲,便開口問道:「進寶,十五哪兒去了?」

「王爺!瑾哥兒和王妃娘娘她們都到禦花園去了。」

「這天氣不在屋裏,跑去花園裏吹什麼風?」李元利說著話,腳下卻跨進了大門,一路往西暖閣走去,於梅娘便住在這裏。

或許真是以前相聚的時日太少,到燕京沒多久梅娘便有了身孕,如今正在西暖閣養胎。

當初李元利讓她和紅姑一起搬進坤寧宮時,她們也是不願意,理由都跟老神仙差不多,說是怕壞了規矩。坤寧宮是皇后的寢宮,她住進這兒,其實心裏也是怕秀娘不高興。

但李元利卻不管這些,這些年來他和家人聚少離多,特別是對梅娘多有冷落,現在安定下來,當然希望一家人能夠快快樂樂地住在一起。

好在秀娘也是小戶人家出身,對那些宮廷之內勾心鬥角的事情根本不懂,而且她心地善良,是那種典型的賢妻良母,李元利說什麼就是什麼,從來不會多說一句。

正因為兩位妻子都是良配,李元利才沒有想著再納後妃,女人多了鬧得后宮不寧,那可不是他願意看到的場景。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