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之巨宼逆襲》第四百四十二章其心可誅
不得不說,王拙這種擔憂是很有道理的,而且所有將領都是這樣認為。

裹挾人口這事,大順軍沒少做,大西軍也沒少做。關外人口稀少,韃子如果要逃的話,多半會將北直隸的人口強行遷往關外。

這事情李元利其實早就考慮過,但他的想法卻和眾人完全相反。

他哈哈笑道:「裹挾人口?這個好啊,還省得咱們日後往關外遷徙人口麻煩!」

「王爺之意……」

「你們覺得大興軍取了燕京就算了?到時我登基稱帝,大夥各個封官晉爵,歌舞酒肉地享受?」李元利「呼」地站了起來負手往前走了一步,「韃子趁我中原內亂之機,侵我河山,殺我百姓,將中原腹地鬧了個天翻地覆,如今抵敵不過,拍拍屁股就想跑回關外繼續美美地過日子,這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收復中原只是第一步!只能算作是大興軍階段性的勝利!諸位別忘記了,關外遼東遼西也是咱們的土地!這一次,我就要將韃子攆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既然要收復關外,韃子現在替咱們遷徙百姓,又何樂而不為?」

堂中最低也是師級將領,沒有一個是頭腦簡單的,聽李元利如此一說,便全都反應過來。

遼東自古以來就是漢人聚居區,先秦時便置了遼東遼西等郡,屬古九州幽州置下,明代置遼東都司管轄,下設兩州二十五衛,居民以漢族為主,而且人口不在少數,整個遼東二十五衛在明洪武年間就有漢族人口一百多萬,這還不算駐屯的軍戶及其家屬。

如果全部算上,遼東漢人在明初就不少於三百萬人。到一六一六年,老奴在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稱「覆育列國英明汗」立國之時,遼東漢人更是不少於四百萬之數。

老奴立國之初,已經統一了大部分女真部落,但他的野心遠不止此,隨即便頒佈「七大恨」起兵反明。經過數次大戰,明朝在遼東的軍事實力受到毀滅性打擊,到明天啟元年(一六二五年)的時候,金兵已經攻下了瀋陽,並改名為盛京遷都於此。

可以說後金的崛起,是完全是建立在漢人的苦難之上的。

後金攻佔遼瀋之後,大肆劫掠、毀城屠殺,被俘的漢人則按照以往慣例,強迫剃髮易服,編入女真人家為僕役或編入農莊為農奴,許多漢人不堪奴役起而反抗,失敗後都被屠殺。

明天啟三年(一六二三年)六月,老奴聽說復州(今遼寧省瓦房店市西北復州城)漢民增加,接受大明國「派來之姦細和劄付」,將要叛逃,便派遣代善、阿濟格、杜度、碩託等貝勒率兵兩萬前往鎮壓,將復州男丁全部殺光,帶回大量子女、牲畜。

後金勢力空前擴張,人口大量增加,為了解決糧食問題,天命九年正月,老奴連下九次命令,派遣大批八旗官兵,在金國的大部分轄區查量漢民糧谷,凡每人有谷不及五鬥的,定為「無谷之人」,盡數殘殺。

後金天命十年十月初三日,老奴下達長諭,指責漢民「窩藏姦細,接受劄付,叛逃不絕」,曆數鎮江、長山島、川城,耀州、彰義站、鞍山、海州、金州等地漢民武裝反抗事例,宣佈要斬殺叛逃之人。他命令八旗貝勒和總兵官帶領士卒到各村莊去「區別」漢民,凡系抗金者一律處死。

經此數次殘殺,遼民所剩已經不多,倖存者被編入農莊淪為「莊丁」,與農奴無異。滿人奴役漢人,漢族男丁承擔了全部重體力勞動,漢族婦女則成了他們的奴婢。

許多漢人不堪壓迫,憤而起來反抗,而老奴還斥責各旗大臣對漢人過分寬容,下令滿族官吏進行徹底調查,清洗各村帶頭的秀才士子及參與鬧事的漢民。

經過數十年的殺戮,遼東漢人人口大量減少,導致大片土地無人耕種,大興軍若要收復關外,若是沒有人口,那就還得從關內遷移人口過去,但關內之人一向視關外為「苦寒之地」,而且邊亂頻發,他們怎麼會自願遷移?

若是強行遷徙,弄得不好就會爆發民變,現在有韃子來做這件事,李元利當然不會阻攔,而且還要給他們時間。

眾人想明白了這件事,便都不再提馬上進兵燕京之事。

李元利又問道:「入城之後,抓獲了哪些當年開城降清的漢官?可還有漏網之魚?」

這事情是軍情司在負責,各軍只是協助抓人,因此封義便回稟道:「回王爺,時至今日,已抓獲當年開城迎降的前保國公朱國弼、隆平侯張拱日、左都禦史李沾、臨淮侯李祖述、司禮監秉筆太監盧九德等大小文武官吏共計九十七名!」

「另有已亡的前忻城伯趙之龍、魏國公徐久爵、東閣大學士、禮部尚書蔡奕琛、安遠侯柳祚昌、永昌侯徐宏爵、定遠侯鄧文囿、項城伯常應俊等家眷子女,也悉數拿獲歸案!」

「此外,尚有前禮部尚書錢謙益未在南京、前大學士王鐸已亡,且其子女家眷也未在南京!如何處置,請王爺示下!」

李元利向眾人問道:「以諸位大人之見,該當如何處置這些人?」

高信率先叫道:「王爺,以臣之見,此等漢賊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統統殺之即可!」

其餘眾人皆道:「可殺!」

只有李定國站了出來,拱手道:「殿下!此時剛收復南京,民心未定,如此大肆牽連殺戮,是否不妥?」

「何謂牽連?這些家眷,難道沒有因此而得好處?這些嬌生慣養的鄖貴官宦子弟,隻知託庇祖宗餘蔭,窮奢極侈,一旦國難當頭,便是身家之念重於國家,此等人家,留之何用?」

「更何況當年韃子兵臨南京城下,即便沒有開城迎降如張怡張公者,韃子也沒有將他如何。可見這些人開城迎降並非為了保命,而是為了投靠新主子,以繼續享受他們的榮華富貴!其心可誅!」

「王爺!臣以為男丁當殺,女子發配為奴!」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