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之巨宼逆襲》第五百四十三章自請撤藩
李蓋護送李淏一家、押送著俘獲的清廷官員、家眷以及虜帝的屍首回返京師之時,唯一的遺憾就是沒能捉到寧完我。

跟隨李元利多年,他很清楚王爺深恨之人不是已經自刎身亡的福臨,也不是年過四旬已經開始發福的布木布泰,甚至不是清廷那些腥膻胡虜,而是劉良臣、孫定遼、李永芳、范文程、寧完我、孔有德、尚可喜等等在韃子未入關前便降了後金的漢官漢民。

這些人不顧廉恥、助紂為虐,為韃子出謀劃策、甘為鷹犬,如果沒有他們,滿洲韃子到現在可能還是部落野人。

因此在朝鮮戰役開始之前,李元利就曾經下達過命令,要求將士們盡量活捉這些降清漢官以及他們的家眷,而在這張名單上,范文程與寧完我並列榜首。

六日之後,四月初七日,李蓋回到京城,連夜入宮城向漢王復命,李元利於西暖閣內召見了他。

李蓋進門來緊走幾步,然後跪倒叩拜:「王爺,臣幸不辱命,差事都已辦妥!」

現在李元利已經習慣了別人對他行跪拜大禮,不是說他現在心理膨脹,而是他發現這個時代的人對「禮」有種後世之人無法理解的固執,並不是他輕易能夠改變的。

而且他還發現恰恰是這些繁瑣的禮儀,才能令臣子們更加心安,如果你不讓他跪拜,他們會覺得自己受到了疏遠。

這並不是什麼「奴性」。

後世提倡「人人平等」,然而,這並不能改變什麼。尊還是尊,卑還是卑;上還是上,下還是下,或許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他們行的禮不是「跪拜」,而是「跪舔」。

「坐吧!」李元利讓三元給李蓋看了座,「你將入朝後的事詳細說給我聽聽。」

大概的結果他早就已經知道,現在想了解的只是細節。

李蓋起身來先從懷中摸出幾張摺子遞上,這才在錦墩上坐了,拱手說道:「王爺!這幾份摺子,是朝鮮國主上的『自請撤藩疏』、權正道上的『朝鮮時事疏』、老吳上的『朝鮮戰事疏』以及六部侍郎上的摺子。」

「李淏李侯爺在朝鮮時便已經下了告示,令上下官民人等配合推行郡縣之製,朝鮮一應事宜都已由六部官吏接手,以臣看來,最多不出半年,朝鮮便可完全納入治下。」

「朝鮮百姓向我中華,這倒是應有之義。」

李元利撚著頜下短須,一邊打開李淏的奏疏一邊問道:「我聽說李朝上下也是爭權奪利得厲害,而且還黨爭不斷,他們這次有沒有搞出什麼亂子?」

「不服的人肯定有,不過暫時還沒有人跳出來……王爺,我聽說那權正道就是『金黨』之黨首,若是有黨爭的話肯定少不了他!」

「金黨?什麼玩意兒?」

「當年前明覆亡之後,國主李淏認為大義在明,在朝堂之上倡議北伐,欲養精兵十萬北抵關外,會同中原義士豪傑恢復前明衣冠,但朝中有大臣怕萬一失敗之後遭致韃子報復,有覆亡之禍,因此大力反對。」

「於是朝廷之中便分成了兩派,以領議政金育為首的大臣贊同北伐,以左議政張歸為首的大臣持反對意見,金黨因有國主支持佔了上風,於是準備擴軍備戰,準備北伐。」

「但朝鮮國弱民窮,別說拿錢出來擴軍,就是養現有的士卒都成問題,因此金育大力推行大同法,增收土地稅和人口稅,就連出家的和尚也不能倖免。」

「不久這事情被虜廷得知,偽帝福臨遣使下詔斥責朝鮮國主,罷其用事大臣金育,擴軍北伐之事就此作罷。」

「金育把持朝政多年,雖不再擔任領議政之職,卻仍然將時任右議政的權正道扶上了領議政之位,但左議政張歸一黨在朝堂之上的勢力仍然很大,足以與金黨抗衡!」

李蓋這次作為欽使出使朝鮮,地位超然,在回來之前也同各部主事之人有過敘談,為的便是要將朝鮮的情況盡量了解之後向李元利稟報,因此說起來也頭頭是道。

李元利聽他說完,不由得「呵呵」笑道:「原來這李淏還是個忠義之人,『養十萬精兵以北伐』……韃子是那麼好打的麽?虧得他們沒動手,要是發兵的話,朝鮮早就被韃子滅了!」

他看完李淏的「自請撤藩疏」,又嘆道:「自身沒有實力,又夾在眾強之間,便只能淪為魚肉。李氏朝鮮始終心向我華夏,李淏又自請撤藩,這倒是值得嘉勉,我也不能食言,明日就下詔封他為安國公。」

「銅頭,這李淏有幾個子女?」

「只有一子,名棩,另外還有七女。」

「人丁凋零啊……本王就開一回恩,準其世襲五代!」

大興軍的爵位與前明和滿清都有所不同,俸祿在兩者之間,但如果沒有擔任其它職務的話根本沒有實權,因此李元利也不介意讓李淏國公之爵位世襲五代。

國公之爵,明朝的的俸祿是一年兩千石至五千石不等,滿清則一年不到八百兩銀子,兩者從數目上看懸殊巨大,但明朝的俸祿水分多,折算成香料、寶鈔之類的發下來,兩千石還不一定養得活人丁興旺的一大家子人。

李元利將大興軍國公的俸祿定為一年八百兩,再加上逢年過節的一些賞賜,一年下來頂多一千兩銀子,算起來這筆買賣還是很劃算的。

這時李蓋卻想起了李淏當日的請託,於是便道:「那李棩年方十七,他聽說王爺在大學堂中講授雷電之力與化合之術,便想拜王爺為師,還拜託我給他引介。」

「十七歲才開始學有點晚了。我講的那些他一點基礎都沒有哪能聽得懂?」過了片刻,李元利又道:「你可轉告於他,可先至大學堂聽課,若是能夠領悟再說。」

李元利看完幾份奏摺,心裏對朝鮮現在的局勢也有了些底,他將幾份摺子又還給了李蓋,然後低頭沉思起來。

明日一早,李蓋還得將這些奏摺先呈到內閣,內閣擬出應對之策,還要抄錄一份留底,然後再挑重要的呈進宮來向李元利奏報請示。

至於那些不緊要且各部就能處理的事情,自然不會再送到李元利面前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