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紅樓]寵妃邢岫煙》73.可以侍膳
此為防盜章邢岫煙說:「何家是巨富,老夫人做壽,幾房人都是有攀比著送禮的,1200兩比起其他房送的禮品怕是也並不算貴的。他們這種人家最要臉面了,何三夫人只是鄉紳之女,與其它房的夫人比起來不算有錢,這就要比用心了。發現東西合心意,給個1500兩,既是給我們,也在抬她自己。她又怎麼會不願給呢?」

邢李氏笑道:「還是閨女聰明。」

……

卻說在乾正三十三年元月初一乾正帝禪讓給七子,當年並未改年號。一年時間悄然而過,新帝登基一年,方改年號承乾。

承乾元年,新帝在朝堂已漸成勢,雖然仍是老聖人的人勢大,但是不少人明面上是老聖人的人,暗中已投靠了新帝。

又聽聞春時,新帝巡狩河西圍場,親獵白虎,獻於上皇,上皇大悅,稱新帝果是天命所歸。

此事於百姓間流傳,其時大周建國已經近70載,歷經四帝,但是除了太.祖之外,太宗、高宗都武勛平常,此時新帝能獵白虎,百姓紛紛傳言他有太.祖遺風。

至秋時,這些傳說早就盛於姑蘇市井之中。

岫煙剛又接了個綉《金剛經》的活兒,是要送給知府大人家的老太太的,生意還是何三夫人介紹的,何三夫人認識的都是「大款」,他們看過字樣後直接說1500兩起價,若是繡得好到時可以給更多。

她今天跟著父母親採買針線和布料,邢忠去與人談購買姑蘇城內的院舍的事,如今手底有幾個錢了,一直租住在蟠香寺邊也有些不像話。到時女人家拋頭露面去談這些不太好,由邢忠去談。

母女倆進了一家酒樓吃飯,現在她們有錢了,下個館子也花不了多少,換換口味也是新鮮,她們不過是農家女,並非大家閨秀,自然是能常出門的。

酒樓裡卻正熱鬧,說書人是把新帝獵虎的事化成一個比武松打虎更奇的事了。

岫煙暗笑:怕是這個皇帝讓人弄了隻半死的老虎在圍場,他隻撲上去打死虎吧。皇帝這種生物,還能有多少節操?為了立威,什麼手段不能用呢?連封妃造省親別墅吸光勛貴們的家底,再把這些人打下來這種缺德的方法都用。說明了□□是為了生存賣身,皇帝更志存高遠,為了江山賣身。

不過,現在也不知賈元春封妃了沒有,省親別墅造了沒有。按說妙玉進京去牟尼院時,賈元春就差不多已經封妃,次年元宵就是省親了。這時林如海差不多已經快死了吧。

……

此時值十月中旬,原該在九月初三去逝的林如海卻還沒有死。

林家書房,林如海盯著一個中年文士,對這個中年文士他打心底有些畏懼,這個只有舉人功名的人,若是正式進朝堂怕是要被很多進士瞧不起的。

然而他卻是當今聖上的密使,也不知聖上是從哪裏挖出這麼個人來。林如海有所接觸,發現此人之所以靠不上進士不是才學不夠,而是他才學太夠了,他信仰的不是儒家,而是法家和縱橫之術,甚至是陰謀,他過來讓清理江南的前峰定的總計策當真毒辣之極。

江南各地,官場傾扎,每一個外地官員要站好腳跟都需護官符,一些世家大族手中握著江南的土地,雖然大周是滅明立國的,吸取了明朝的教訓,規定什麼樣的身份的官宦可以擁有多少畝免稅的土地,又有多少畝的普通收稅土地,而超過定額的土地卻要增收三倍田賦,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大地主大世家可以釋奴,把土地名義上掛在已經是平民的奴才名下,控制著大量的佃農,如果新來的地方官不給這些大地主大世家的家族的面子,那麼他的稅收就很難收上去。而稅收完成情況又直接關係到吏部的考評。

江南文風猶勝,有傳統文人家族互相聯姻的,又有勛貴世家在江南置業的。江南差不多不是他們家的人,就是他們家的奴才或佃戶,握著土地,等於握著那些人的生存權。什麼叫天高皇帝遠,在江南這一帶,這些世家勛貴就是皇帝。大周建立近七十年,曾經前明出現過的土地問題卻率先在江南爆發,並如脫韁的野馬一樣,越發失去控制。

林如海是老聖人的心腹,在江南為官從知府做起,又做了巡鹽禦史三年又三年,對於江南各家的情形很清楚。

去年,林如海就秘密接見過新帝的特使,新帝傳來的話很明白,到這份上想死還是想活。現在不投效,將來他沒有價值時就遲了,而他唯一的女兒林黛玉孤苦無依怕是得不了好。

林如海如此精明的人哪有不明白新聖人和老聖人之間的區別:一個是朝陽,一個是夕陽,老聖人就算現在還把控著朝堂,但是他是熬不過新聖人的。其實已經有許多原老聖人的人暗中投靠新聖人了,用投靠其實也不恰當,皇帝是天下之主,名正言順。

林如海身邊跟著聖人的暗衛保護他,他用一年時間調查出揚州一帶的田莊與那些大族的關聯,又秘密收集著那些大家奴才的把柄,整理成冊。

黎魏收好四冊密檔,層層保護,說:「那些有用的人和證據就要靠林大人暫時控制保護,不要打草驚蛇。」

林如海說:「我膝下唯一幼女,將來我不論如何,還請黎大人多加照應一二。」

黎魏淡笑道:「林大人放心,聖人無意與一弱女為難,況且,將來林大人立下大功,聖人還有重用。」

林如海嘆道:「我這身子,怕是不成了……」

黎魏看了看他面色,說:「你不過早年積毒,胡太醫正為你清毒,總有康復之日。你也才過不惑之年,調養好身體,傳下個香火,將來才無愧列祖列宗。」

黎魏看看林如海的狀態,想起皇帝親自囑咐的事,若是他看著像是難熬過去,就把那個盒子給他,如果林如海無事,就原封帶回。

林如海萬分沒有想到今上還給他這樣一個精巧的盒子,打量了半晌小心打開,見是一封密封的信。

林如海打了開來,只是寥寥幾列字。

「盒有夾層,內有秘葯十粒,每3日和清水服一粒,一月後應能大愈。此葯珍貴,朕因機緣偶得二十顆,賜爾十顆。望卿保得性命,護得幼女,林家不至絕戶。此事不足為外人道也。」

廉親王徒元康看著最終妥協到他的王府來的恭親王徒元豐,兩方的幕僚分列其後。

徒元豐原本有皇族第一美男子之稱,長得是豐神俊秀,世外仙郎之貌,很受上皇寵愛。他成也甄家,敗也甄家,上皇雖然貪圖享樂,但也知道皇帝不能成為外戚的傀儡,所以他才被上皇排除在皇位繼承人之外。

甄家真要算來,出身實在不高,甄貴妃不過是上皇奶兄弟的長女。

而廉親王的出身就更低了,他的母親已逝,死前也隻得了一個寧昭容的位份,不但他自小養前一任無子的淑儀皇后的膝下,才算半個嫡子。廉親王又娶了忠賢親王的外孫女、孝安侯的女兒趙琪為正妃、吏部尚書孫敬良的幼女孫蘭和河西節度使馬保成的女兒馬欣悅為側妃。

和廉親王相比,原肅親王徒元義簡直是後爹的兒子,正室王妃不過是原內務府副總管(後升為總管)的女兒,側室吳氏和崔氏,吳氏原是禮部侍郎的女兒,崔氏也不過是山東巡府的女兒,都是他登基後才顯榮的家族。

廉親王還有誠親王徒元方的支持,誠親王現在可是領兵之人,率領禁衛軍3000巡邊朔方,也就是西寧郡王兼任朔方節度使金世超的駐地。徒元方當然不是不想當皇帝,但是他出身比廉親王更低,是一個宮女所生,那宮女一生下他就血崩死了。後來養在惠妃處,但惠妃自己生有二皇子哪裏對他有多少真心?

還是小四歲的五弟徒元康因為養在無子的孝儀皇后處,對他多加關照。

他從小書讀得極差,小時還都是五弟給他當槍手,因他是皇后養子,所以他都聽他的。

當初是惠妃生的二皇子徒元信、德妃生的四皇子徒元智與先太子徒元仁爭儲得最厲害,那兩位皇子的出身高,人才又出眾,所以首先招到了突然起事的先太子的殘殺。

最後四王八公中的許多人出了力平定先太子之亂,而惠、德二妃則在兒子死後不久病死。

無子的孝儀皇后這才想到扶持養子徒元康,當時上皇也有意向這麼做,所以給他的正側妃和差事都十分講究。然而,過得幾年,年富力強,手握重權,素有賢名的徒元康讓上皇感到威脅,上皇因而轉為寵愛長相出眾、天資聰穎、又是最寵愛的甄貴妃所出的老九徒元豐。至於老六、老七、老八就不出采了,老六幼年摔斷了腿性情古怪陰沉,老八是個傻大個,而老七徒元義出身不高也不低,是曾經的湖廣巡撫女兒玉妃的兒子,玉妃在他8歲時去逝,他養在了周淑妃那。但是徒元義雖然相貌堂堂,可當時在皇子裏卻是有名的「刻薄寡恩」,在朝中很不討人喜歡。

當時徒元康也認為徒元豐才是自己的競爭者,沒有想到父皇會傳位給徒元義。

徒元康和徒元豐中間的桌子上擺著一份起事書,迎上皇返朝,再由上皇下昭(實際上是他們起草)廢掉乾元帝徒元義,因為上皇身子不便,先由廉親王監國。

這是並不是一個能輕易下決心的事,不是吃飯喝水,徒元豐掌心都出汗來。若不是他已經接到消息,他的好七哥已經抄了甄家下獄,只怕他一回京同樣在江南落下把柄的他也沒有好果子吃,他是絕對不會向廉親王妥協的。

「五哥,你居長,還是你先留印吧。」徒元豐說。

徒元康看看老九一張好看的臉,直到現在他才發現這個弟弟曾被他高估了,他只是會在父皇面前賣乖討巧而已,不過個繡花枕頭。

徒元康拿起自己的印鑒沾了紅印泥,在一式兩份的起事書上蓋上印,這才看向徒元豐。

徒元豐說:「五哥,你可要說話算話。」

說著也拿了印在起事書上蓋上,若不是徒元義實在做的太絕,徒元豐也不想淌渾水。因為老五和老七誰當皇帝,他都是恭親王爵。但是現在他落下把柄給老七,只怕王爵保不住不說還有性命之憂,而老五承諾他登基後封他這一支為世襲罔替的恭親王爵位。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