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戰鬥在甲午年》第二百九十二章 鹽州
?當援朝軍在九連城開軍事會議,決定下一階段的事程的時候。

北洋軍務幫辦宋慶和黑龍江將軍依克唐阿的第二次會晤,也在鴨綠江口的沙河子同時進行著。

兩人匆匆數語,到最後依然是不歡而散。

從始至終,板著一張老臉的依克唐阿都是一句話:奉旨防九連城。

弄得宋慶恨得牙直癢,如同狗咬刺蝟,無從下口。

沒奈何,宋慶隻好跑到安東電報局,繼續給李鴻章發電報,找救兵。

「——若幫辦、將軍同駐於此,兵勇參雜,恐又蹈平壤之轍。其不能展布情形,務乞電奏,請飭依將軍專顧北面長甸河口一帶。否則,惟有慶率遊兵北顧,以中、南各段請依策應,方免疏虞。」

眼看大戰將起,依克唐阿卻死活不鬆口,表示屁股絕對不離九連城。

這一次急毛炸了的宋慶為了攆依克唐阿滾蛋,也不管忌諱不忌諱,甚至直接拿朝鮮的潰敗說事兒,威脅李鴻章和朝廷讓步。

津門,直隸總督府,籤押房。

李鴻章很快就得到了宋慶這個電報,而他此時正在生丁汝昌的悶氣。

「力疾上船,訂期出海,呵呵,他丁提督真是勇氣可嘉,這麼有勇氣,大東溝海戰他打得倒是真漂亮;還有這個宋提督,『恐又蹈平壤之轍』,這是在說我李鴻章昏聵,用人不明啊!」

李鴻章把手裏兩張薄薄的電報紙,『嘩嘩』的甩得直響,滿臉的羞怒。

「中堂,丁汝昌這是在向朝廷表明態度,想戴罪立功,不過水師定遠鎮遠才將將勉強修復,各艦新補充的水手都還沒來得及熟悉艦艇;這麼冒然出海浪戰,說句不中聽的話,水師真的出海,假如再遇上東洋艦隊,能不能回來都是一個問題。」

張佩綸這些天一直陪著李鴻章殫精竭慮,這個四十六歲的中年儒生,以著可以明顯看出的趨勢衰老著,不僅臉上的皺紋多了,連大辮子上面的白髮也增添了許多。

此時,張佩綸目光明亮,斬釘截鐵的對李鴻章說道:「水師萬萬不可輕易出海。」

「我覺得還是長纓說的在理,只要咱們水師保持著威懾力,然後在金州大連一線建立牢固的陸上防線,那麼倭夷遲早都會不敗而敗。」

李經方也出聲贊同張佩綸的意見。

「袁世凱啟程沒有?」

李鴻章突然跳躍的問大兒子。

「前天剛剛走,他和唐紹儀一起乘船到營口,然後赴遼陽;周馥哪裏這些天突然又不催了,看來他對宋慶依克唐阿始的鴨綠江防線充滿了信心。」

李經方的語氣裡有一絲嘲諷,九分無奈。

自從聽了何長纓的分析了之後,李經方就已經對鴨綠江防線徹底的死了心思。

三萬對三萬。

你的三萬軍力裏面,左三千右三千,在百裡鴨綠江防線兵力處處分散,平均一裡才300士兵。

而人家東洋則是三萬軍馬緊緊握成一個鐵拳,一拳重重擊出。

誰勝誰敗,顯然不言而喻!

這個道理按說是個人都能看得懂,然而大清朝就是這麼的邪性。

百姓們是兩眼抓瞎的真不懂,就知道整天瞎嚷嚷,亂起鬨。

而清流們卻是根本不願聽你解釋,更不屑去懂。

他們整天喝著花酒玩著女人,卻一個個的站在道德的製高點,對別人掂著腦袋上戰場搏命的事情,指指點點,嘲笑嬉罵,以顯示自己的正氣和才氣。

禮部給事中余聯沅,幾天前上書,居然異想天開的奏道『乘其東洋兵力朝鮮,國中無備,以重兵襲其東京,如孫韓之伐魏,以救趙。』

禮部侍郎,帝黨健將志銳奏道,『如清國一戰掃平東洋,則可因此刷新格局,振奮精神,以圖自強,從此昂首邁向強國之路。』

編修曾廣鈞認為,『中國可趁此機會,剿滅東洋,建立奇功。如此,既可除臥榻之患,又藉以震懾西夷,豈不美哉!?』

禦史張仲炘在奏摺中稱,『李鴻章之子李經方出使東洋時與倭夷皇室往還甚密,並議聘明治天皇女為兒媳。』

監察禦史安維峻汙衊衛汝貴在平壤戰場『觀望不前』『不戰而逃』,口口聲聲說衛汝貴的盛軍統領是花三萬兩銀子買來的。

明著是攻擊衛汝貴,箭頭卻是直指李鴻章。

更有甚者,還有清流獻計讓津門的漁民乘船到東洋各海港,封鎖他們的出海船隻,而只有滿腔熱血,對世界根本一無所知的光緒皇帝,竟然下懿旨讓李鴻章『酌辦』。

人家東洋都重兵打到家門口來了,這些無知而愚昧的傢夥還這麼胡攪蠻纏。

焉能不讓人怒而絕望?

而真正稍微懂一點的老佛爺,翁同龢,劉坤一,這些巨鱷大佬們,不是站在一旁冷眼旁觀,就是磨刀霍霍的等著北洋轟然倒地,來分享這頓狂歡的盛宴。

「把宋慶的電報轉給總理衙門,這事兒,既然他們接了,宋慶現在又一心巴望著皇上那邊,我一個糟老頭子能管得了麽?」

李鴻章有些負氣,然而事關水師這點老底子的時候,他卻不敢恣意撒氣,對張佩綸說道:「幼樵你擬一個電報,讓丁汝昌給我老實在旅順獃著;告訴龔照瑗,英法兩國的水師提督給了咱們密報,倭寇可能要從大連灣附近登陸,抄襲旅順,讓他們加強防禦,加快徵兵。」

朝鮮,大東溝南七十裡,鹽州。

經過了近二十天的跋涉,日軍第十旅團一路架橋修路捉拿苦力,終於在14號落日之前,抵達鹽州。

不久,立見尚文率領眾將,躊躇滿志的登上了鹽州的城牆,望著西方漫天的霞光。

在那個方向,就是大東溝。

近一個月前的那場舉世震驚的大海戰,帝國海軍的勝利,成為這場清日戰爭的轉折節點,一舉奠定了帝國未來的戰爭方向。

從之前的局部朝鮮戰爭,一舉擴大到全面的征清之戰。

「諸君,那裏就是鴨綠江,帝國千萬年一直夢想,卻從來沒有真正抵達過的地方;」

立見尚文抬起手臂指向西方:「後天,你我,我們光榮驕傲的第十旅團,將會實現帝國千百年來孜孜以求的夢想,飲馬鴨綠江!」

「天皇萬歲!」

站在立見尚文身邊的富田春壁,滿眼冒著炙熱的光芒,大吼起來。

「天皇萬歲!」

頓時此起彼伏吶喊聲,在整個鹽州上空滾盪。

「我皇禦統傳千代,

一直傳到八千代。

直到細石變岩石,直到岩石長青苔。——」

隨即,這首《君之代》在整個鹽州城內,高昂的唱響起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