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戰鬥在甲午年》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連灣二
?「他們不會是要把軍隊拉到鴨綠江去吧?中堂,毛超是你手下的戈什哈頭子,這個沈兆翱雖然不顯,可我聽說是援朝軍裏面的第三號人物;」

盛懷宣斟酌的說道:「援朝軍的這些新兵我親眼看過幾次,鬥志非常高,兵源來自全國各地,隻南洋的就有幾十個;咱們別的新營裏面,別說南洋,就是直隸,東北之外的都沒有幾個。」

「中堂,這些兵一定要留在大連,不然指著趙懷業那三千新軍,獨木難支啊!現在倭夷要在大連灣登陸,這已經被西洋各國肯定了;」

水師營務處道員幫辦,水師學堂會辦羅豐祿連忙焦聲說道:「咱們大連,旅順,自從馬玉昆先帶2000,宋軍門後帶4000,劉軍門又帶了4000兵力離開,防務空虛啊!」

聽了羅豐祿的話,眾人都是連連點頭。

現在整個大連,旅順的北洋防務區,已經被朝廷一再逼迫的幾乎抽走了全部的兵力,只剩下黃士林,張光前的6營3000老兵。

其餘的10營5000新軍,都是倉促招募,連基本的訓練都沒有進行,就直接拉到旅順充人頭,不用想就知道基本都是一個擺設而已。

「好,延芳你給大連去電,先問清毛超,還有那個沈兆翱,他們要幹什麼?再做計議。」

李鴻章點點頭,算是認可了羅豐祿的提議。

大連灣,小坨子海灣南岸,和尚島。

站在和尚島的炮台上面,沈兆翱,毛超,還有一群新軍排級軍官們,遠眺七裏外,隔著小坨子海灣的金州城。

「咱們北洋和盛京將軍裕祿的防區,以小坨子海灣最北,到二十裏外的渤海金州灣為分界;金州城現在只有連順的500餘旗兵,貔子窩那裏大約還有100不到的騎兵。」

沈兆翱指點著金州城,給身邊的三十多個排級預備軍官講解:「城外有正定鎮總兵徐邦道的6營2500兵力拱衛軍,不過除了2營騎兵和1營炮兵,其餘3營步兵都是新募,基本沒有進行過任何的訓練,戰力極弱。」

預備排長陳向北開口問道:「參謀長,我聽大連灣這邊的守將們都說,李中堂前幾天就來了電報,說得到了西洋軍方的準信兒,日軍會從大連灣登陸;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怕什麼,來就打他娘。」

毛超的屁股坐在巨大的克虜伯巨炮的炮管子上面,嘴裏叼著一根煙,兩腿直晃蕩,扭頭對一邊陪同的趙懷業的侄子,和尚島炮台的營官趙柳宏說道:

「你們這些新來的兵蛋子放過炮沒有?別日軍艦隊過來,一炮下去,人家逼事兒沒有,你們倒全震死了!你個豬頭,該減肥了!」

「毛哥,放過,放過,一炮下去,十幾裏外的海面就是一個滔天大柱子;不過我叔說一炮下去幾十兩銀子就打水漂了,不讓再放了。」

今年已經三十有零,比毛超還大兩歲的趙柳宏,站在毛超的身邊,一臉敬仰的說道:「何哥怎麼不來?想當年何哥帶著咱們肥西的爺們兒,和肥東陸家在窯——」

「咳咳——」

毛超猛然劇烈的咳嗽起來,打斷了趙柳宏的話,大聲的斥責著:「你麻痹一個豬頭從來都學不會人話,當年都不願意帶你玩,今兒還是不長進;日子都活在狗身上了?就你這比樣還當營官,守和尚島;我呸!」

「呵呵,呵呵——」

趙柳宏不敢發怒,一個勁的賠笑,絲毫不在意周圍望過來的鄙夷的眼神。

——誰讓老子有一個有本事的好叔叔,誰讓老子跟中堂大人是肥西的鄉黨,這是老子的命好,要怨只能怨你們沒有投好胎,沒有當官的親戚。

沈兆翱微笑的看了一眼趙柳宏。

他已經聽傷好帶隊的齊志強說了,在和尚島這幾天,這個趙柳宏那是有求必應,還一個勁的吹噓他和團長當年在肥西『鐵打的交情』。

「對於日軍會不會從大連灣登陸,你們怎麼認為?」

沈兆翱不再搭理邊上的這兩個活寶,而是帶著考量的語氣,詢問這些預備軍官。

「我認為日軍不可能選擇從大連灣登陸;面對著這麼高密度的炮台,日軍不可能這麼愚蠢,他們會選擇沒有炮台和防兵的東北海岸登陸,然後順勢南下,進攻金州,大連,最後是旅順。」

南洋籍華僑,援朝軍排級軍官黃博傑開口回答道:「這也是這兩天,我們反覆推敲出來的結論。」

「嗯,你以後就在團參謀部任職,做一位實習參謀。」

沈兆翱滿意的點頭說道:「金州是大連,旅順的門戶;欲克旅順,必取金州,而這就是咱們援朝軍集結在這裏的目的。」

「毛超,沈參謀,」

這時候,之前已經和沈兆翱見過面的趙懷業,匆匆騎馬過來,手裏拿著一封電報:「這是總督府的電詢。」

沈兆翱接過電報,看了一邊,抬頭對趙懷業說道:「趙將軍,請您給總督衙門回電,我們援朝軍來到這裏的目的,就是奉了團長的命令,守衛大連。」

「好,好!」

趙懷業聽了大喜,心想著有了這支援朝軍幫忙防守,自己就可以少招一些新兵,多吃一些空餉了。

金州城,統領府。

金州城副統領連順和正定鎮總兵徐邦道坐在大堂內,久久相對無言。

「無論倭夷從大連灣登陸,還是從別的地方,這近在咫尺的金州城,他們都不可能視而不見,任由咱們威脅他們的後路;所以,金州城必有惡戰!」

現年57歲的四川籍總兵徐邦道,作為打過太平軍,撚子的老將領,自然知兵,一眼就道出了金州未來的必然戰事。

「我已經給裕祿去了電報,他隻答應給一營的步隊過來增援。」

連順一臉的無奈:「真要起兵戈,還得靠邊上的北洋,畢竟大連,旅順還有著一萬多的部隊;只是我去見過兩次趙懷業,他總是不鹹不淡,一說道聯軍,就左顧而言他。」

徐邦道聽了也是沉默無言。

作為非合肥籍的淮系將領,他的拱衛軍在撚子平定以後,一直被中堂裁剪,到最後只剩下兩營馬隊,一營炮隊。

說沒有一點意見,那是假的。

尤其是在十二年之前的壬午兵變,在對朝鮮未來的定位上,北洋的二號人物張樹聲,和吳長慶,傾向於採取張謇在朝鮮時撰寫的『朝鮮善後六策』。

——把朝鮮廢為郡縣,和東三省連為一氣。

當時的北洋水師無敵於東亞,這是一個極佳的完全吞併朝鮮的時機。

結果引起了李鴻章的警惕,認為張樹生這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想藉著朝鮮的事兒,奪取他對北洋的控制權。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