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戰鬥在甲午年》第五百八十二章 城頭
夏青雲的話,讓眾人沉默,無不露出憤慨悲色。

這些倭夷豺狼成性,從秦始皇時代的徐福東渡開始,中國對待東洋一直都是恩遇有加,然而得到的這頭白眼狼的『回報』,卻是連綿數百年的倭患。

這些野獸,在大海上和海盜勾結,襲擊中國商船,殺人奪貨放火燒船,毀屍滅跡。

在中國東海岸一線,劫掠村鎮,燒殺淫搶,無惡不作。

現在自己羽翼稍豐,看到大清積弱,就狼子野心的意圖染指華夏。

徐邦道長長的嘆了一口氣,眼睛也是又紅又腫,既是日軍的炮彈炸裂的煙火熏得,也是心痛老部下的陣亡:

「蔣順發和梁永義跟了我二三十年,當年朝廷裁軍時,回去當了兩個含飴弄孫的富家翁,這次是我把他們硬拉了出來,臨行前還喝了蔣順發三姑娘的回門酒;唉,這該死的日軍!」

「我們盛軍,在遼東幸虧有何將軍收攏,脫胎換骨成了今天的新盛軍;然而這些年的老夥計們,達三,道生,汝成,顯寅,——紛紛罷官,下獄,問斬,他們有的是活該,可有的是真冤啊!」

賈起勝說著說著,眼睛裏面也開始泛出老淚:「文禮和我搭檔近三十年,這次也是凶多吉少;這七零八落的盛軍,當年打太平的老人,現在只剩下我一個老頭子在軍中苟延了。」

何長纓把煙頭順手丟到城牆外面,拿起一個白饅頭,對賈起勝說道:「我之前還以為,賈軍門怪我整編了那十三營盛軍。」

「一開始心裏確實有些咯噔;先不說那8營步兵,就那5營騎兵,兵強馬壯,清一水的連發毛瑟快槍,蒙古河套戰馬,咱大清獨一份兒;就是倭夷一個師團也不過五六百匹戰馬而已。」

賈起勝微微不爽的說道:「而且你吃了盛軍13營不說,卻專門把裏面的將軍,營官,幾乎全都剎了下來;這道理我也明白,可是這些將軍,營官回了津門,都被鎖拿進了京師刑部大牢,追究擾民,平壤逃跑,安東燒城的罪責,沒有一個逃脫治罪。」

何長纓摸摸鼻子,沒有說話,心裏想著『活該!』

六千大軍在安東混吃等死的花著百姓的血汗銀子,被幾百日軍嚇得放火燒城逃跑,按著何長纓的心意,這些將軍營官都砍了才對。

「當然,不論什麼原因,他們都是自作孽不可活!上回你們來救援東羅城,我這些天也是慢慢的想明白了——」

賈起勝苦笑了一下,說道:「面對氣焰囂張的倭夷兵,不能再分什麼盛軍,銘軍,毅軍,也不能再說什麼北洋,南洋,朝廷;大家都是大清朝的人,勁兒應該朝著一處使!」

賈起勝掏出一個髒兮兮的破手絹,擦了擦眼睛:「這個時候再繼續內鬥,不擰成一股繩,那才真是全完了;能讓那些倭狗,洋人活活笑死咱們大清爺們兒,簡直就是羞先人啊!」

何長纓把饅頭又放下來,發了一圈捲煙,望著賈起勝說道:「盛軍年輕一代有很多不錯的將領,曲德勝是抗倭軍騎兵統領,吳瑞生是李搏虎手下的一個副團長,還有不少的好苗子,都在培養,準備以後重用。」

「老賈,你能這麼想才是真明理兒;看到那一個個老將,把營頭當做自己生財的聚寶盆,寶貝得不得了,誰都不許染指的蠢貨,我就氣的不得了。」

徐邦道接話說道:「盤子都快要掀翻了,還爭,還窩裏鬥?首先得合力打贏仗,至於以後肉爛在鍋裡,總能慢慢的計量;再說敗了一切休提,勝了,你以為哪個將軍將來還能保住自己的營頭?」

「盛軍在打太平軍的時候,有40營軍馬兩萬精兵,調入津門駐小站二十三年,一再裁撤,戰時至少還有17營;中堂六弟的30營武毅軍,在戰前就只剩下了區區9營,徐軍門的拱衛軍2營步兵,2營馬隊,2營炮營,在戰前只剩下2營馬隊,2哨炮隊。」

唐紹儀靠在城牆垛口,『呼嚕嚕』的大口喝熱菜湯,用袖子胡亂的擦了一把嘴巴說道:

「此前是大夥兒背靠著中堂這棵大樹,所以還能支撐各軍的架子不散;這回北洋從漢城一路連敗,北洋已經被拆的分崩離析。朝廷的清流,各地的督撫都在倡議編練新軍,漢納根佔著小站數萬畝良田的『定武軍』,就是一種嘗試。」

唐紹儀話裏有話的說道:「等到戰後那個時候,朝廷一道聖旨裁撤北洋各軍,沒有能站出來和朝廷對話的主心骨,怎麼辦?」

一聽到唐紹儀說得小站那十餘萬畝良田,賈起勝和跟在他身邊侄子,新任命的親兵隊長賈榮春的眼睛,立刻都紅了。

那些良田是盛軍的開創者,周盛傳,周盛波軍門,指揮著上萬盛軍兒郎,用了五年的時間,開運河,溝通河渠。

把濱河6萬餘畝斥鹵之地,一步步改造為可開墾的上等良田,作為盛軍屯田的安身立命之本。

之後14年時間裏,盛軍上下一直繼續朝著濱河兩岸開墾,總共得到了十萬餘畝良田。

上萬軍隊的吃喝,還有很多年節的補貼,都來自於此。

津京地貴,這一畝良田少說也值得十幾兩銀子,十萬畝就是上百萬兩白花花的雪花銀!

結果皇上一道聖旨,就落進了『定武軍』的口袋,拿走了他們盛軍的家底。

安能不怒?

「遼東盛軍,還有這關城4營,得幸遇見將軍;生,有飯吃有銀子養家,殘了只要將軍能不忘自己的承諾,也殘有所養,要是一閉眼死了,家裏也是衣食無憂。」

賈起勝紅著眼睛說道:「只是可憐那朝鮮戰死的兄弟們,朝廷說他們是逃兵,不但沒有一分錢的銀子,家裏人也抬不起頭來。」

對於朝鮮盛軍這件事,何長纓也是無能為力。

抗倭軍雖然有著南洋華裔的大量捐獻,然而數萬大軍處處都要花錢,而且真正花大錢的時候還在後面。

更重要的是,朝廷既然對在平壤戰死的清軍定下了這麼個調子,他何長纓假如出手送銀子,豈不是明著和朝廷對著乾?

『收買人心,意圖不軌』,這個大帽子算是鐵定會被戴上來。

然後就是朝廷的的各種手段,舉國上下的口誅筆伐。

這個問題何長纓只能避而不談,然而對於賈起勝的疑慮,何長纓覺得自己可以跟他清楚的講明白。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