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戰鬥在甲午年》第七百九十一章 簽約與戰爭加速
乙未年二月二十八號下午二時半,清日雙方第五次和談,在春帆樓進行。

有了大清皇室的明喻可以定約,下面的談判就已經是水到渠成。

在李鴻章的『力爭』下,東洋做出了適當的讓步,清日雙方遂達成了統一的認同。

在一切條款議完之後,雙方約定農曆三月一號正式簽約。

而伊藤博文也同意了李鴻章的要求,直隸第一軍即刻撤出直隸,魯東日軍全部離開魯東,或者進入威海衛港。

當日,電報傳回國內,舉國嘩然,紛紛咒罵李鴻章賣國。

而得到電報的兩江總督張之洞,連忙發電傳台灣巡撫衙門,駐台北的英法領事館,也接到了津門紫竹林的通電。

消息隨即在台北街巷傳播開來。

『台北立即鳴鑼罷市,紳民擁入巡撫衙門,哭聲震天。』

而在直隸的日軍第一軍,得到電報以後,則是到處都是一片洋溢著的歡呼聲。

士兵們開始連夜收拾行裝,準備從津門北郊繞過,到北塘碼頭乘船回國。

電報當夜傳到大連灣,隨即到處都是日軍士兵興奮得大哭大吼,紛紛高唱著《君之代》,大讚東洋帝國的偉大勝利。

而旅順電報局在得到大沽炮台總兵府的電報以後,旅順軍團也開始進行戰前的總動員。

三月一日,李鴻章和伊藤博文簽訂合約:

一、中國認明朝鮮國確為完全無缺之獨立自主。

二、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給東洋。

三、中國約將庫平銀二萬萬兩交與東洋,作為賠償軍費;該款分作八次交完,第一次賠款交清後,未經交完之款,應按年加每百抽五之息。

四、東洋臣民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製造,又得將各項機器任便裝運進口,隻交所定進口稅。

五、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船可以沿內駛入以上各口,搭客載貨。

另外簽訂《另約》規定:

駐守威海衛之東洋國軍隊,應不越一旅團之多,所有暫行駐守需費,中國自本約批準互換之日起,每一周年屆滿,貼交四分之一,庫平銀五十萬兩。

在威海衛應將劉公島及威海衛口灣沿岸,照東洋國裡法五裡以內地方,約合中國四十裡以內,為東洋國軍隊駐守之區。

在東洋軍隊駐守之地,凡有犯關涉軍務之罪,均歸東洋國軍務官審斷辦理。

當日,大清朝廷給台灣府去電:

『割台系萬不得已之舉。台灣雖重,比之京師則台灣為輕。倘敵人乘勝直攻,則京師危在旦夕。又台灣孤懸海外,終久不能據守。』

『交割台灣,限兩月,余限二十日。百姓願內渡者,聽;兩年內,不內渡者作為東洋人,改衣冠。』

要求所有大清派出官吏和軍隊,立即離開台灣府,台灣民眾兩年內不內渡,則視為自動放棄大清百姓的身份。

『電報到達台灣,台人驟聞之,若午夜暴聞轟雷,驚駭無人色,奔走相告,聚哭於市中,夜以繼日,哭聲達於四野。』

台灣民眾對東洋均是極為憤怒,而對大清朝廷,則是深深的憤懣失望。

隨後,在大批官吏和軍隊離開台灣之時,台灣在籍官員前工部主事丘逢甲、候補道林朝棟、內閣中書教諭陳儒林,總兵劉永福——。

寫下血書,表示「誓不服倭」。

並質問朝廷:「皇太后、皇上及眾廷臣,倘不乘此將割地一條刪除,則是安心棄我台民。台民已矣,朝廷失人心,何以治天下?」

丘逢甲等人憤然組建一支十營的義勇軍,要發誓和日軍血戰到底。

台灣巡撫唐景崧電告總理衙門稱:「台民願死守危區,為南洋屏蔽,——此乃台民不服屬倭,權能自主,其拒倭與大清無涉。」

『其拒倭與大清無涉!』

——這一句話,就成為台灣府脫離大清,組建『大清台灣民主國』自保,獨自對抗東洋的伊此。

隨即,台北紳民擁至巡撫衙門,由丘逢甲等捧送民主總統印及國旗。

唐景崧朝服出,望闕九叩首,北面受任,大哭而入。

改年號為「永清」,寓永遠隸於清朝之意。

同時,唐景崧對外發電,台灣誓死不降東洋,要和東洋決戰到底。

消息傳出,世界列強皆是敬佩,而被大臉打得『啪啪』的光緒和慈禧,隻得忍著臉疼不吱聲。

農曆三月初一,直隸的東洋軍隊開始全軍拔營,東進北塘。

同時,威海衛日軍朝各地派出快馬,召回魯東日軍。

日軍佐世保港早已準備好了的艦群,起錨駛出軍港,朝著渤海灣駛去。

要去迎回『光榮的』第一軍。

整個東洋上下,到處都是一片歡快的情景,載歌載舞。

而簽了約回到船上的李鴻章,心力皆瘁的下令輪船一刻都不停留的立即啟航,離開這個讓他受盡侮辱的地方。

在駛出馬關港時,李鴻章悲憤的說了一句話:「今生不再踏足東洋的一寸土地!」

「嗚嗚——」

船鳴裊裊,在夜色中漸漸的離開東洋,留下了滿島東洋人的歡樂和狂妄大笑。

農曆三月二號,大清朝廷給旅順諸軍來電,言說水陸軍隊在軍港只需耐心等待,朝廷將從上海,福建,廣州各地調集運兵船,然後由北洋水師護送,運至萊登暫駐。

——目的其一是暫時不讓旅順軍隊進入直隸,其二利用這支能對抗日軍一個軍的精兵,在萊登監視威海衛的日軍駐軍。

農曆三月三號,台灣唐景崧給旅順發電,言說旅順有數萬精兵,有北洋水師艦船,萬不可輕易『棄土』,惹來萬世遺憾。

唐景崧在電報裡提議,台灣,旅順兩片大清『棄土』,應該聯合起來,一致和倭夷繼續死戰到底。

看到台灣的電報,何長纓的心裏忍不住的激動莫名,這就是他一直所等的東西,而台灣人民心繫華夏的血性,也果然沒有讓他失望。

當晚,在夜色之中,大清北洋水師『福龍號』,悄悄的駛出旅順港,南下台灣基隆港。

在船上乘坐著魯東提督,新軍副總指徐邦道,何長纓的全權特使唐紹儀,將去和唐景崧商議聯合抗倭作戰的事情。

同日,日軍艦群途徑魯東成山角,望著密密麻麻的東洋艦群駛過,成山角燈塔頂上,放出了一隻信鴿。

三月四號下午,日軍第一軍抵達北塘碼頭,數萬日軍密佈北薊運河口,旌旗如林。

而整個北塘的大清百姓,早已聞之東洋的殘暴,紛紛逃離北塘避難。

當夜,日軍混編艦群駛入渤海灣。

奉天。

在三月二號,奉天日軍得到東洋國內的簽約電報以後,整個奉天守軍一片歡騰。

隨後,撫順守軍撤回奉天城內,準備南撤到遼陽,然後退到岫岩,鳳凰諸城,等待回歸東洋的命令。

按照清日合約的內容,大清將割讓寬甸,鳳凰,岫岩一線之東南的全部領土。

而相對應的,奉天,遼陽,海城,營口這些城池,東洋也將還給大清。

三月五號,清晨。

「嗡——」

隨著奉天南城門大開,近1500名日軍士兵列隊出城,南撤遼陽。

日軍第九旅團副旅團長小松崎力熊大佐,在出門的時候,望了一眼渾河邊密密麻麻的新墳塋。

在哪裏埋葬了近一千具東洋士兵的屍體,裏面大約有近七百人是戰死的士兵,其餘三百人都是不耐冬季的嚴寒,得了腳氣病,腸胃炎,等病症而亡。

「可惜不能得到這片森林!」

小松崎力熊騎在戰馬上面,雖然是滿嘴的遺憾,然而心裏面更多的卻是無法竭製的巨大喜悅。

通過這場清日戰爭,東洋帝國真正的是『發了』。

想著兩億兩這個讓人熱血沸湧的數字,小松崎力熊就感到滿臉潮紅,頭直發暈。

還有遼東,遼南,台灣諸島,這數萬平方千米的領土,這些領土下面要埋藏多少無盡的礦物寶藏啊!

然後,

小松崎力熊就遠遠的聽到『砰』的一聲槍響。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