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戰鬥在甲午年》第五百二十七章 臣軍旅未諳
「你剛才背到『衛汝貴的下場』。」

江自康好氣又好笑的提醒趙胖子,——這個顯然是抗倭軍的半吊子說客,真不知道吳威揚他們是怎麼想的?

作為平壤戰役的親歷者,江自康當然知道衛汝貴冤不冤。

要讓江自康來說,冤也不冤。

盛軍人數最多,所以擾民最烈,這是不爭的事實,要不然在平壤葉志超也不會因為這事兒,還和衛汝貴鬧了幾次彆扭。

日軍通過西洋人大事宣揚的衛汝貴老妻寫的家書,估計也是十之八九能坐實。

可是在平壤,衛汝貴和馬玉昆的船橋裡戰鬥,打得是平壤戰役裏面最好的一場,這也是事實。

不過現在朝廷借東洋打北洋,哪裏還有什麼道理可言?

「哦,哦,等我找一找——,找到了;葉志超,趙懷業,——,這些命喪法場——」

「什麼?」

薑桂題,程允和,江自康五人都失聲站了起來,江自康更是一把奪過趙柳宏手裏的信紙。

「得,你們自己看吧;沈兆翱的意思就是大夥兒要擰成一股繩子,把新北洋撐起來,——就是這麼個意思;這是朝廷今兒發得電報。」

趙柳宏早就餓了,右手抓起一大塊紅燒肉往嘴巴裡填,囫圇吃完,甩著左手的電報說道:「衛汝貴,葉志超,趙懷業,龔照璵,張啟林,——太多了記不清了,反正以前都是牛比人,從上到下殺了個遍;當然很多也該死!不過幾乎都是咱淮地的,哼哼,你們可想好了,不聽話不願意合軍,要是失了旅順,大夥兒一塊刑場見面。」

說到這裏,趙柳宏又加了一句:「都TM的富家翁了,老婆孩子一大堆,還不跟著總指揮撐著咱淮系的地盤,還爭個比的爭呀?難道等著以後自個掉腦袋,老婆小妾兒媳婦閨女孫女統統被送到窯子,讓龜公先爽歪歪,然後嫖客們一起爽?當個死鬼,頭上還綠油油一片,心裏就舒坦了?」

堂內眾將領個個都是一臉的青氣,一開始江沐琛還鄙夷抗倭軍沒人,居然請趙胖子這個白癡過來當說客。

現在才知道,這個狗屁不通的白癡,隨便幾句惡毒之極的話,竟然是如此的兇狠。

簡直是字字誅心!

而且還真沒法反駁他。

「從今兒起,我的四營交給抗倭軍指揮,我就天天喝小酒吃大肉過冬;等到仗打完了再怎麼說,那是何長纓跟朝廷扯皮的事情。」

薑桂題見到話已經說開到這個地步,就首先表態。

「得,抗倭軍要是看得上我,我就把這條命交給抗倭軍。」

潘金山今年還不到四十,當然不願意回肥西混吃等死,還想再朝上沖一衝。

江沐琛看了看叔父,咬牙說道:「好,我跟潘哥一起。」

程允和低頭看完了信紙和電報,看到所有的目光都望了過來,微微一沉思就分明了主次。

現在的關鍵是保旅順,只要能保住,戰後大家就算無功,也不會有錯。

可要真的失了旅順,衛汝貴,葉志超的下場就在那裏擺著。

就像薑桂題說得那樣,一切等戰後,那是何長纓跟朝廷扳腕子的事情。

想明白了這些,程允和立即乾脆的表態道:「在山海關何將軍聽聶軍門調遣,在這裏我的和字軍聽抗倭軍調遣也不為過,都是為了打倭夷;薑軍門,以後我就天天來找你喝酒了啊。」

「咱仨一起。」

看到事情圓滿的解決,江自康高興得『哈哈』大笑起來。

至此,除了捷勝營的300旗兵,不算莫名其妙的突圍了的曲德勝部的騎兵,整個遼南諸軍在完成整合以後,將會成為一個兵力達到22000人的野戰集團。

這和之前的四分五裂,各自為戰的情況,根本就是天壤之別。

旅順號稱遠東第一要塞,裏面子彈,炮彈如汗牛充棟,這場仗在江自康看來不敢說勝,立於不敗之地總不是太大的問題。

在這個時間,尼爾斯克號貨船正遠遠的繞出魯東半島伸入黃海的岬角成山角,加速正北朝著大東溝駛去,預計還有六天的航程才能抵達。

日軍聯合艦隊則是分成三支,靜靜的躲在大欽島,北隍城島,南隍城島的西面渤海灣內,靜待北洋水師的到來。

西洋歷1月15號,農曆十八,左宗棠舊部藩司(布政使)魏光燾的武威軍6營3哨,李光久老湘軍5營,曾國荃舊部臬司陳湜福壽軍10營,劉樹元親兵6營,吳元愷楚軍炮隊4營,譚表忠護軍1營,總計14000餘軍馬陸續抵達山海關防線。

同日,性格毛躁的大清皇帝光緒,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臨陣換將。

下旨直隸總督劉坤一為欽差大臣督辦東征軍務,將直隸政務交由幫辦北洋大臣王文韶暫代,駐防山海關,直統山海諸軍。

下旨直隸提督聶士成回燕京,主持京師外圍防禦。

下旨兵部左侍郎,連同大沽炮台總兵羅榮光,主持津門防禦。

1月16號,劉坤一率領2000江南兵奔赴山海關,王文韶至津門正式暫管直隸政務。

同時節製北洋津門海關道,煙台海關道,北洋招商局,北洋軍械局,開灤煤礦,鐵路局,電報局等事物。

1月17號上午,鬱悶不已的劉坤一車架抵達山海關。

其時,山海關,九門口,歡喜嶺一線,集中了近三萬五千清軍,近80個營頭。

一時間,大清將星雲集,放眼過處,到處都是旌旗招展,令人眼花繚亂。

當天中午,劉坤一先吸了一泡大煙。

就紅光滿面精神大振的邀請湖南巡撫,幫辦軍務大臣吳大澄,廣東水師提督唐仁廉,湖北提督吳鳳柱,江西布政使魏光燾,山海關總理前敵營務處幫辦周馥,商討軍情。

而對於一線要害位置的何長纓,徐邦道,賈起勝三人,劉坤一既嫌三人的官帽子太小,又嫌三人和關外三城主力都是李鴻章的北洋系,所以根本就沒有單獨接見的打算。

在劉坤一的臨時欽差大臣行轅,眾文武一番吹捧商討,對守住山海關那是信心滿滿。

湖南巡撫幫辦軍務大臣吳大澄,更是提出趁著現在大軍雲集兵強馬壯,而倭夷的主力還在路上,應該全軍出擊,一舉殲滅山海光外面的倭夷第三旅團。

「伏念臣久膺疆寄,軍旅未諳,祗以倭兵犯順,藐我中原,志切同仇,臥薪嘗膽。——總期一鼓作氣,次第廓清,力遏凶鋒,庶不負皇太后、皇上委任之恩。」

自己都承認自己不懂行軍打仗的吳大澄,『滋溜』著小辣酒,得意洋洋的把他自動請纓赴遼東作戰的奏摺念了出來。

頓時贏得滿酒桌的喝彩聲。

在吳大澄一加一等於二,六減三等於三的簡單腦子裏理所當然的認為,關口三萬五千雄兵去打八千來倭夷,簡直就是小菜一碟。

四個人打一個人,就是亂拳也能把老師傅打死,更何況裏面還有自己帶來的14000『精兵』!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