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戰鬥在甲午年》第五百零六章
?「電令,奉天為遼東後門,斷不可失,定要嚴防死守;已令山口圭藏少佐率四個中隊北進,不日將抵達奉天。」

看到這封電報,小松崎力熊的心頓時一松,有了這800兵力,2000帝國精銳對戰大清的萬餘雜兵,應該沒有太大的壓力。

小松崎力熊的目光看到了地圖上的蒲家堡子和撫順城,下面就是如何巧妙的解圍,把這四個中隊完整的撤出來。

這個時候,得到命令的山口圭藏,則是率領四個步兵中隊的日軍,隻帶著十天的口糧輕裝行軍,直奔奉天而來。

按著計劃,他們將十天之內,也就是農曆臘月十八號以前抵達奉天。

因為前些天日軍對水豐,朔州,清朝聯軍的完美圍剿,消滅了這個潛在後患,使得山縣有朋敢從鴨綠江沿線抽調兵力,增援奉天。

在此之前,山縣有朋怎麼也不會想到,一打就逃的清軍居然還有膽量反攻奉天,而且還是寒冬臘月的年關反攻。

雖然山縣立即就從義州抽兵增援,然後給了小松崎力熊措詞嚴厲的電報,不過在他的心裏,其實也並不是十分的在意奉天甚至義州,九連城各地的得失。

現在山縣有朋的目光隻盯著一個地方,那就是燕京。

在他看來,燕京城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節點。

只要兵臨城下,迫使光緒簽訂城下之盟,其餘的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不再是任何問題。

而山縣有朋的這個命令,對於苦苦掙扎在朔州一帶白山黑水間的徐如部的抗倭軍殘軍來說,卻是一個絕處逢生,浴火重生的契機。

正所謂『彼漲此消』,日軍一下子從義州,九連城抽出了800士兵,對鴨綠江沿線周邊的佈控,頓時就大為削弱。

鴨綠江沿線防區司令奧山義章少佐,不得不對安東,大孤山,義州,九連城各城的兵力,進行了重新調配。

駐守水豐,朔州的日軍部隊,全部撤出,隻留下收編的朝鮮隊伍守衛兩城。

而對抗倭軍剩餘殘兵的圍剿,奧山義章命令,也將由這兩城的朝鮮漢奸軍接力完成。

大孤山,安東縣城,放一個日軍步兵中隊的兵力。

九連城,放一個步兵中隊的兵力。

義州城,放一個步兵中隊加上一個騎兵小隊的兵力。

日軍在這個數九寒冬的年關之前,兵力全部都縮進了這四個沿江據點裏面。

而水豐,朔州的朝鮮漢奸軍,根本都沒把奧山義章的命令當話,整天躲在城裏面賭牌,睡大覺。

這樣一來,這些天一直在和日軍圍剿部隊進行著艱難的戰鬥逃亡,瀕臨絕境的援朝軍殘軍,終於算是求得了一線生機,開始緩過勁兒來。

這個時候,徐如,張風景放眼望去。

整個水豐,朔州一帶,在閔丙奭和日軍撤退後,形成了一個完全的權利真空。

而之前有著姣好口碑和堅實基礎的抗倭軍水豐大隊,隨即開始了快速的野蠻生長。

西洋歷1月6號,太原鎮總兵何鳴高將2000津勝軍交割給直隸提督聶士成,聶士成隨即把這2000新兵均分給關外三營。

1月8號,湖北提督吳鳳柱率領七營步馬1700兵力,押送著從旅順逃往蓬萊的1600名旅順逃兵,抵達山海關。

這1700名逃兵,關外三城分得700餘人,其餘1000逃兵,則由關內諸軍商議分成。

其中何長纓只要了200餘名炮兵,剩下的份額,則由徐邦道和賈起勝均分。

這樣經過了兩次補充,關外三城的總兵力達到8500人,配備了近7000支單,連發步槍,儲備了近150萬發子彈和大量的糧草。

作為錐子頭的北翼城,更備有九門紅衣大炮,六門70mm口徑的克虜伯山炮,兩挺西洋原裝的格林炮。

而這個時候,兵力猛然充裕的聶士成,也開始重新調配關內諸軍的防區。

連順的捷勝營,白濟的兩營旗兵,總計2100兵力,聯合防守歡喜嶺至萬裡長城入海處老龍頭,這一段防線。

吳鳳柱的鳳字軍,唐仁廉的霆軍,總計3500兵力,防守山海關主城,及其東邊銜到接歡喜嶺山腳,西邊銜接到角山山腳的這一片區域。

同時負責對關外三城必要時,提供軍力支援的任務。

王連三的六營3000魯東軍,調出石門寨和九門口長城,分兵防守角山長城和長壽山長城各段。

同時在角山東邊山腳,石河子水庫邊的一段長城佈置重兵,防止日軍從角山山腳地勢平緩處爆破長城沖關。

而梅東益那2000缺槍少彈,拿著500餘支老舊步槍,其餘都是鳥統,抬槍,大刀,弓箭充數的蘆軍。

則是防守距山海關西北四十裡,隔著角山,長壽山,在群山夾持之中的河流上,修築的九門口長城。

以及防守其後三十五裡,也是群山夾道,地勢險要的石門寨。

在聶士成看來,通過他的精心調配,這近兩萬大軍以關外三城為先鋒,後面的山海主城為基石,東西兩邊歡喜嶺,角山,九門口為兩翼。

形成了一個主次分明,有條不紊的立體防禦體系。

之後再隨著各路援軍的陸續抵達,還有北洋軍械局,江南製造總局,以及外洋軍械的運抵,只要逐次加固這些結構,就是日軍大軍前來,聶士成也極有信心硬對硬的碰上一碰。

西洋歷1月9號,從青島登陸的德國軍火中的一萬支毛瑟連發步槍,100萬顆精製子彈,先行抵達津門。

而65門80mm口徑的克虜伯山炮,才剛到滄州,大約還要經過五天漫長泥濘的運輸,才能運抵津門。

這一萬支毛瑟快槍還沒運到盛懷宣的津海關道,津門,燕京的各路將軍們就已經個個眼熱,圍堵在盛懷宣的津海關道裏面吵得鱉翻壇。

這場直隸大戰眼看著就要刺刀見紅,而眾將手下的士兵們都是缺槍少彈,很多士兵不得不扛著抬槍,拿著大刀,長矛禦敵。

眾將怎能不心急?

雖然有了利槍不一定能打勝仗,可是連槍都沒有,又想來怎麼會不吃敗仗?

想一想敗了的葉志超,衛汝貴,——

一大群往日高高在上,享受榮華富貴的將領們,此時都在刑部大牢裏等著問罪。

而勝了的何長纓,吳威揚,林雲瑜,——

這些往日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現在一躍成了大清的新興將星。

不僅名揚天下,簡在帝心,而且年輕輕的都成了兩三品的總兵副將,前途和錢途都是不可限量。

這怎能不讓眾將動心眼紅?

當天下午,也是為了這批快槍,聶士成一邊繞過直隸總督府,直接給通州發報,請奏光緒。

一邊和老將唐仁廉,山海關營務處總辦周馥,三人一起,直奔津門。

準備去搶槍搶彈。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