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戰鬥在甲午年》第五百一十二章 何長纓開始落子一
?既然事情已經明朗,聶士成也表明了他的態度,下面何長纓所要做的就是提前佈局,應對其後將要出現的困難局面。

山海關險惡的戰局,既然何長然能夠看出來,聶士成也看出來了,——不過他寄希望於賭。

何長纓不相信這個大清朝就沒有幾個明白人,都看不出來?

不過這些人不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就是在背後藉機謀劃著自己的好處。

對於這個國,對於天下百姓的的流離生死困苦,除了風月窯子喝酒時,吟詩作對需要搖頭晃腦的裝模作樣一番,甚至擠出兩滴鱷魚的眼淚。

其實又有哪個是真正的在意過?

國視民如草芥,民視國如寇讎!

這也是為什麼在6年後八國聯軍攻擊燕京,大清的百姓雀躍的幫著拉船,運軍火,指路,賣小吃特產,撈銀子。

說白了今兒這場清日大戰,一開始是帝黨逼著北洋跟日軍打,大夥兒在一邊搬凳子,嗑瓜子,順便還下絆子,抽梯子的看熱鬧大戲。

後來北洋不行了,就換了皇上帝黨上擂台,繼續和日軍對打。

半吊子拳手光緒,先是在威海衛請了連丁汝昌都比不上的馬格祿,主持北洋水師。

又在津門請了抽大煙的劉坤一,來代替尚算精明的李鴻章。

然後又在一旁又指手畫腳,連出昏招。

這仗要是能打贏,那才真是出鬼了!

1月13號,熊凱玉帶著何長纓的命令,回到津門。

日軍艦隊封堵渤海口,頻繁轟擊蓬萊小城,卻放著近在咫尺的煙台視而不見,顯然不是他們眼盲。

前些天,何長纓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並且展開了更深層次的擴展類比聯想。

西洋歷1861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根據《津門條約》清政府把登州闢為通商口岸,英方勘察代表認為登州『灘薄水淺』,選擇了萊登東南百裡處煙台的芝罘灣為通商口岸。

之後經過了三十三年的建設,美英法德俄,意大利,奧匈帝國——,先後有17個國家在煙台設立領事館,洋學堂、洋行、洋醫院相繼在煙台建立。

洋貨洋品也相繼由煙台上岸,再走陸路運往大清內地;大清的花生、大豆、絲綢、礦產等土特產也由煙台出口海外。

在何長纓的猜想裡,應該是因為西洋各國在煙台有著重要的經濟利益,所以日軍的艦隊根本不敢轟擊煙台。

或者說,日艦八重山那次對煙台的短暫示威攻擊以後,日軍政府受到了某些西洋國家的警告,從而不敢對煙台開炮。

除此之外,根本就解釋不通這個事情。

在何長纓的記憶史料裡,因為東洋國民雌伏於強者的天性,此時的東洋國,從百姓到大臣軍人乃至明治,都遠遠比大清朝要更加的懼怕洋人。

好歹大清還和英法打了兩次鴉片戰爭,十年前在中越邊境,福建馬尾,台灣基隆,也和法蘭西大打出手。

大清朝的官員在和洋鬼子打交道時,基本都是連騙帶忽悠的哄著玩。

不然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被大清的官員忽悠的氣急敗壞,火冒三丈的英法兩國,也不會遠赴萬裡花費巨額軍資,來打第二場鴉片戰爭。

包括十年前的中法戰爭,起因就是法蘭西想吞併越南,大清政府不願意,派出軍隊進駐越南,讓後雙方都憋不住的開始大打出手。

這是大清朝廷官員們,對西洋的態度,——能糊弄就糊弄,糊弄不過就翻臉,大打出手,打不過就和談,談完了簽了條約以後,繼續糊弄。

而大清的百姓們,則是明顯要光棍的多,一句話那是打心眼裏面的鄙視,瞧不起這些西洋鬼子們。

看著這些金髮碧眼,滿嘴鳥語,穿著西裝,手提打狗棍的交火,簡直就是傳說成地獄裏面的妖魔。

這也是在1870年那場津門教案中,為什麼津門的百姓們一呼群應,敢焚燒教堂和法蘭西領事館,殺死19名洋人和30於名中國的信徒。

包括六年後的義和團,數百萬百姓席捲魯東直隸,把大毛子,二毛子,幾乎屠戮一空。

這一切,既是大清百姓恨這些洋鬼子的表現,也表明了這時的老百姓還真不怕這些洋鬼子。

總之一句話,這時候的大清的官員和百姓,還多少殘留著『天朝上國』的優越感,見到『洋大爺』,基本都還能挺直自己的脊樑。

反觀東洋,完全則是另一種反面類型。

在1853年的『黑船事件』中,東洋被當時北美洲的新興小國美國一腳踹開國門,被逼簽訂了屈辱的日美《神奈川條約》。

見識了洋大爺的威猛,東洋全民高舉『脫亞入歐』的大旗,從此順服的走上了,舔洋大爺腚溝子的不歸路。

此時還只有八歲的美國天才小美女魯斯·本尼迪克特,將在42年後寫下了一本《菊花和刀》,深刻的剝析了東洋的民族性。

這本書何長纓如雷貫耳,可是還真沒有看過,印象裡似乎就是說東洋人格的兩面性。

見了猛男,就撅著屁股,滿臉堆笑,捧著獻上雛嫩的菊花;

看到弱小,就舉起屠刀,行禽獸行徑,恣意欺凌殘殺。

這也是為什麼在何長纓的那個時空裏,雖然日軍打贏了日清戰爭,大清都已經簽約割讓了遼東十幾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結果一句『洋大爺我不高興』。

日軍就老老實實的捏著鼻子,把遼東還給大清贖買。

包括之後的朝鮮,閔妃藉助沙俄大使的臉面,一番連消帶打,就在日軍的目瞪口呆中搞定了大院君,重新掌控了朝鮮政權,而且雲淡風輕的擺脫了東洋的控制。

到最後,逼得氣急敗壞的東洋狗急跳牆,蠱惑朝鮮的訓練隊進攻王宮,造成大院君奪權的假象。

一群東洋浪人殘暴的輪了閔妃,然後一把火燒成灰燼。

現在的何長纓,有些明白為什麼在他的時空裏,在山縣有朋都已經開始進攻海城,形勢一片大好時,明治和伊藤卻還是強硬的把他免職調回國內。

因為在山縣的計劃裡,奪取奉天只是為下一步進行直隸作戰做準備。

直隸決戰,才是山縣有朋的真正目的。

然而明治和伊藤顯然更害怕因為日軍進攻津門,燕京,觸動了西方列強的利益,從而遭到他們的干涉。

所以津野道貫接替山縣有朋以後,在廣島大本營的掌控下,遼東軍團攻佔海城以後,下一步只是清除掉營口,蓋州的清軍,就停下了進攻的步伐。

既不北上攻擊遼陽,也不南下奔襲山海關。

而是組建第三軍從魯東登陸,在徹底殲滅了北洋水師以後,用一南一北兩隻巨大的蟹螯為威懾,進行戰爭訛詐,逼迫清軍投降。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