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悍婦1949》103.老三屆
過了前三個月,快到四個月的樣子,孕吐反應忽然就減輕了,消失了,胃口忽然變得好起來,開始變得喜歡吃肉,各種肉都喜歡吃,除了太腥的魚蝦,其他的肉類都喜歡,簡直變得無肉不歡了,尤其喜歡煮的肉,蒜泥白肉,排骨喜歡清燉的,簡而言之,喜歡肉類本來的味道,不需要太多調料。

她本來吃飯不挑,也不是這樣無肉不歡呀,也幸好他們家有副食品供應證,然後薑茂松就經常打發平安拿上肉票和錢,去供應部隊機關的副食品店買肉,買來了其他人還太不捨得吃,得留著給孕媽媽。

「這麼愛吃肉,我看,八成又是個小子。」劉嫂子說。

可是一家人沒有信的,就像平安說的,要堅定不移相信是妹妹,就連福妞都嚷嚷著,肯定是個小侄女。

姚青竹來電話時笑著說:「大嫂,你這麼想,要是個兒子,可不能怪你,是他們老薑家不招女娃待見,沒有女兒的命,要是個女兒,那就全都是你的功勞,一家子高興。」

然後姚青竹又補上一句:「男孩女孩都高興。」

瞧,還是弟媳婦比較貼心。

田大花就在這種「男孩女孩」的討論中,淡定地十月懷胎。只是她自己漸漸地有一種猜想,這孩子,胎動似乎太勤快了點兒,隨著月份增大,整天腳蹬手刨地的,也不知哪來那麼多精力。

會不會……還真是個三狗子?要真是那樣,想想大狗子、二狗子和狗子爹的表情,田大花不由得莫名想笑。

這孩子預產期是在深秋,許多東西幾乎不用準備,平安和明東都是在這邊家裏出生的,許多東西,繈褓毯子小衣服尿布,都還在,洗曬乾凈,小劉晉眼看著滿一歲了,福妞把他出生時穿的小衣服也洗曬乾凈送了過來。

田大花坐在沙發上整理這一大堆東西,平安走過來翻了翻這些東西,撇嘴,抗議:

「媽媽,這些都是我們用過的舊東西,都是男孩子用過的,要是個小妹妹,你得給她做新的。」

「小孩子的東西,舊的軟和,開水燙過洗乾淨,怎麼不能用了?小孩子的東西,不分男女的,都能用。」

母子倆一問一答,薑茂松在旁邊聽著就說:「不然就再做兩件新的,做兩件顏色鮮艷的。」

「那你看看福妞送來的這些。」田大花指著另一包東西說,「當時劉嫂子聽說福妞光愛吃菜,不愛吃酸的,就認定了是個女孩,小被子小毯子都弄的花紅柳綠的,結果劉晉從小用的繈褓毯子都很鮮艷。這個要是女孩,用著正好。」

不知為什麼,薑茂松總覺得媳婦這話別有深意,似乎在暗示他什麼?不過隔皮猜瓜,誰也猜不準,他還是比較相信這一胎是個女孩。

隨著她漸漸顯懷,大院裏的人每天吃過晚飯,便會看到薑茂松陪著田大花在大院裏消閑散步,有時也會走出大院,在周圍街道上散散步。

不知是錯覺還是怎麼的,似乎外頭那些狂熱搞運動的學生這段時間低調了一些,原本走在街上,入目都是人群,震天的口號聲此起彼伏,現在也會遇到,但總覺得那些帶著紅袖章、拿著紅寶書的青年學生漸漸開始沉寂。

「學校大都複課了,文件要求複課鬧革.命,中小學生都回到學校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不少人都要準備去農村插隊了。」薑茂松對她說。

還沒插隊的,在這個關頭也面臨著離開城市,下鄉去插隊,尤其這兩年中小學都停課,好多中學生們正該是下鄉插隊的年齡,相對於自己的去留和前程,運動的狂熱似乎就沒那麼重要了。

知青,尤其是第一批,幾乎都是當時最積極的紅衛兵。

人,總還是要考慮自身利益。

初高中這兩年畢業的、該畢業的,儘管學校停課,也許根本就沒正經上完中學,可大手一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整天忙於文鬥武.鬥的青年學生們便紛紛背上行囊,奔赴祖國西北東南的廣大農村。

因此六八年之後的紅衛兵組織跟之前的有了很大差別,不再鼓勵「造反」和串聯,大概更像學生會之類的組織。

這是中學生。大學生有所不同,這兩年應該畢業的大學生,因為停課,不管完成沒完成學業,也都順利畢業,到工廠去,分配工作,或者部分參軍。

其實早在六七年的年底,就有要求中小學「複課」的通知,於是這些年輕的學生們余勢慢慢減了,而現在,各個中小學校漸漸都已經複課,時隔兩年,上課的鈴聲又重新響了起來,儘管課堂上知識遠沒有那麼重要。

平安學校裡複課的最初幾個月,田大花有所擔心,擔心平安這樣的半大孩子,回到學校,進入學生群體,未必就能老老實實上課,就又把他留在家裏幾個月。她一邊安胎,一邊教他讀書寫字,教他習武,薑茂松抽空也督促教他。

平安這兩年來,每天都有固定學習練字時間,時間充足,竟然在她的督促下,讓平安練出了一手非常漂亮的字,連大學老師的福妞都感嘆,說平安這一手字寫的,小小年紀,比大哥寫得好,比她自己寫得也好。

福妞自己帶著小劉晉,有婆婆幫她照看孩子,她就能勻出時間,教平安系統地學習中學課程,田大花教的更加側重於「文」,福妞就把數理化也都給他教了。平安這孩子腦子特別好用,加上田大花、薑茂松和大學老師的福妞在教,名師出高徒,其實也就這短短兩年工夫,他在沒正常上學的情況下,一邊習武一邊瘋玩,一邊就把初中三年和高中的一部分課程學了個七七八八。

一直到六八年春天,學校複課已經幾個月了,田大花就讓平安回到了學校上學。結果這小子一回到學校就樂了,他發現這兩年時間,他那些同學是把課本扔了兩年,他是學了兩年,都可以考慮給其他人當老師了。

並且複課的學校其實也沒幾個人安心上課,只不過是把運動放在校園裏了,校園裏的老師們都縮著脖子,提心弔膽。

再說學校停課兩年,已經積攢了三屆學生沒有正常畢業,平安在停課前已經讀到了初一,當時被稱為「老初一」,結果現在恢復上課,跟比他高了兩屆而沒能正常畢業的同學坐在了一起。

呆了幾個月,跟比他高兩屆的同學一起,初中畢業了。

平安,就這麼光榮的加入了「老三屆」的行列,老三屆的初中生。

接下來幹什麼?讀高中?不行的,高中那幾年停止招生,高考也停止了。

平安就這麼閑在了家裏。

按照安排,老三屆的初高中生的去向就是上山下鄉,當知青,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去。或者有門路的,可以成為工農兵大學生,或者參軍。

可是平安才十五歲。

平安學名叫薑明致,他哥叫薑明遠,寧靜以致遠,明曉事理之後就要有所追求、去達成目標,所以他上學以後,薑茂松就沿著田大花當初給石頭取名的思路,給他取了這麼個學名叫「明致」。

薑明致同學拿著一張初中畢業證,不知道該幹嗎了。沒了目標,怎麼達成目標?

田大花和薑茂松商量著,也跟他自己商量,讀大學?不夠,年齡不夠,他又是初中剛畢業。參軍?早著呢,雖然人家也有提前入伍的,可他也太小了,至少再等個兩三年。

上山下鄉當知青?全面的知青政策正在一步步推開,跟平安一起的那些同學,已經逐步安排。

可是田大花不樂意,平安才十五歲,平安上學偏早,因為大人忙,家裏沒人帶,平安早早就進了部隊機關的託兒所,相應的,他上幼兒園,上小學的年紀也都比別人早,小學五年製,又一路沒留級,他那些同學比他大個幾歲很正常。

其實還有一個選擇,去讀中專學校,年齡雖然偏小卻也可以,可是石頭來信反對,說如果選擇去讀中專學校,平安恐怕就沒有機會參軍或者上大學了。於是,排除。

就在田大花為了平安的安排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她自己臨產了。

在她預產期臨近之前,不知是薑茂松的意思還是石頭心有靈犀,反正石頭特意休了探親假,背著個背包屁顛屁顛跑回來,笑哈哈站在田大花跟前:「媽媽,我回來了。」

「回來怎麼也沒提前說一聲啊?」

「嘿嘿,要給你個驚喜。」

是挺驚喜的。田大花心說,兒子是她生的,想什麼她能不知道?早不來晚不來,今年的探親假特意安排在她預產期之前,這熊孩子,這是有多不放心。

石頭放下背包,就安心在家裏陪著媽媽。看著田大花隆起的肚子,石頭心情還真有點兒複雜,你說他這個當大哥的,平安比他小了十一歲,一直被他歧視為「小屁孩」,可這個老三更好,比他小了足足二十六歲。

沒法子,誰讓他爸媽身體好呢,四十幾歲了再給他生個弟弟妹妹,他能說啥,他滿心高興唄!這也幸虧他讀書當兵還沒結婚,這要是他結婚早,孩子都該生了,還得正兒八經管這新生的小毛頭叫叔叔或者姑姑。

最好是個小妹妹。石頭心說,拿小妹妹當女兒養在他們家早有先例,看看福妞,可要是拿小弟弟當兒子養,大概,也許,恐怕,會忍不住光想收拾他。

於是這一次,父子三個都守在家裏陪著,等待著新成員的到來。等她一發動,緊張而不慌張的父子三個各負其責,趕緊把她送進了醫院。

然後爺兒仨就只能呆在產房門口等著,大眼瞪小眼,乾著急,其實什麼忙也幫不上。

這邊一有動靜,劉嫂子和福妞把劉晉小寶貝往安亮懷裏一塞,也跟著去了醫院。劉嫂子倒是不著急,還穩得住,福妞年紀輕,儘管自己生過孩子了,可還是緊張的不得了,抓著劉嫂子的手緊抿著嘴唇,盯著產房的門話都不敢說。

尤其門口守著那爺兒仨臉色都那麼嚴肅,連帶的劉嫂子也不由自主擔心了,趕緊悄悄找個沒人的角落,悄悄多念叨幾句「保佑保佑」。

不過產房裏的田大花卻沒怎麼緊張,比較從容。第三胎了,她自己也有了經驗,她體質好,平時又一直注意活動,在醫生的幫助下,幾個小時後順利生下了老三。

「恭喜了。」醫生先把光溜溜的新生兒提起來,給田大花看了一眼,便趕緊處理好,清理乾淨,裹上尿布,用柔軟的繈褓包好抱了出去。

田大花躺在產床上,眼睛的餘光看著護士抱了繈褓出去。她想像著門外那父子三個的反應,不禁莫名想笑。

正在幫她收拾的醫生看著她卻不由感嘆,看看,產婦體質多好,別人生完孩子昏昏欲睡,看看人家,生完孩子笑眯眯的。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